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1-10 小题每题 2 分,11-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26 分。)1.青春期的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有,之所以敢这样断定是因为()A.青春期生理发育容易使这个时期的心理产生矛盾和困惑B.外表形象弱化了自己对外在美的追求C.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谁能逃脱青春期矛盾心理D.外在美与内在美的不可兼得会给一些人带来烦恼2.青少年开始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解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法则进行推理和判断。这表明青春期的我们 ()A.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B.情感世界愈加丰富C.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D.会产生困惑和烦恼3.近年来,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事件时有发生。为遏制此类不法行为,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牢固的法律意识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分子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配置完善监控设备并加强管理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4.某校举办的一场中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小明所在班级的表演节目在初赛时被淘汰了,同学们都很沮丧,有的甚至默默流泪。小明也很难过,但他很快调整情绪,安慰大家说:“这次失败没关系,我们从中学到了经验,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小明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合理宣泄法,通过流泪把难过情绪释放出来B.转移注意力法,将注意力从失败转移到下次努力上C.改变认知评价法,重新看待比赛结果,从中汲取经验D.放松训练法,自我安慰让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5.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下列同学的言行体现积极情感体验的有 ()①小然不满足现状,勤奋学习,坚持不懈②小鹏对待学习总是好高骛远,想不劳而获③小冰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向他人求助④小丽在比赛失利后,积极调整心态,认真分析原因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达克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就是一般能力越差的人越高估自己,能力越高的人越容易低估自己。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这启示我们 ()①缺乏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升信心②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③提高知识技能有利于增强自信④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七年级学生小强说:“公交车上我给老人让座,周围人赞许的目光让我觉得自己很棒。”小强的这一行为是的表现 ()A.自尊 B.知耻 C.自信 D.自强8.“礼之用,和为贵”“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予人攻瑰,手留余香”“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些名句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包括 ()①讲仁爱 ②守孝道 ③尚和合 ④求大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雨彩虹。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五年新年贺词,讲述不平凡的一年,温暖奋斗者,鼓舞追梦人。根据以下新年贺词内容,回答 9-10 题。9.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 1000 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这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 ()①实事求是 ②革故鼎新 ③与时俱进 ④形神兼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一年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这体现了( )①守诚信的核心思想理念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2025 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正式施行。3 月 1 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3 月 15 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违反规定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最高可处 100 万元罚款。这体现了我国( )A.已经实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B.不断夯实法治基础,法律体系已完善C.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坚持有法可依D.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司法公正12.2024 年 12 月 30 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邯郸中学生杀人案一审宣判。主犯张某某被判无期徒刑,李某获刑十二年,马某某因未参与预谋与具体加害行为,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这一案例传递的信号有( )①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②未成年人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护③要增强法治观念,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④预防违法犯罪,人民法院是关键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个小题, 13 题 8 分, 14 题 12 分, 15 题 14 分, 共 34 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材料一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 30 年,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他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亲随潜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完成试验。他说:“我们靠的不是外国图纸,而是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民族骨气!”材料二 中国科技企业深度求索 (DeepSeek)发布自主研制的“问天”大模型,其多模态推理能力超越 GPT-4,核心算法 100%国产化。团队负责人表示:“从被西方断供到自主创新,我们用了五年时间证明求索之路虽难,唯自强可破万障!”(1)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请试举两例。(2 分)(2)根据黄旭华和 DeepSeek 的故事,阐述自强不息精神对当代中国的价值。(2 分)(3)作为中学生,你如何用行动践行“自强不息”,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4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下面是同学们的生活片段,其中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探究。[片段一]七年级 (1)班就学习方法进行探究,以便大家提高学习效率,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A 同学:我先复习然后再写作业。B 同学:我特别喜欢绘制思维导图,这样能把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C 同学:我喜欢做习题,习题做多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这次的探究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虽然各自方法不同,但都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1)这次探究活动体现了哪一中华人文精神 (2 分)[片段二]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11 月 12 日在湖北十堰市举办。上榜 2024 年第三季度的“中国好人”中,有三十多年坚守海上救援的“渔家子弟”董建海;有数九寒天跳入冰窟救人献出生命的普通村民高元岭;有自愿守护烈士英灵 43 载的退伍老兵顾平;有牺牲在防汛一线的“90 后”基层干部李东;有 21 年不离不弃照料患病亲人的“好儿媳”王秀杰……这些“中国好人”,不仅是有形的道德模范,更是无形的榜样力量。(2)“中国好人”的事迹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4 分)见贤思齐,我们应怎样做 (2 分)[片段三]在学校食堂,我们看到了“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标语,同时又欣赏了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这 些 标 语 和 古 诗 体 现 了 哪 一 思 想 理 念 (2 分 )践 行 这 一 思 想 理 念 有 什 么 意 义 (2 分 )1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4 分)2024 年国庆假期期间,某校道德与法治兴趣学习小组组织部分同学开展“走进法治社会 讲述身边的故事”活动,诚邀你的参与。[我的手提包]故事一 2024 年暑假期间,我在“光明商城”购物时,不慎将一个装有贵重物品的手提包遗失。我通过商场监控发现,手提包被另一位顾客捡到。我多方打听找到了这位捡到包的人,但他却拒绝归还我的手提包。(1)这位捡到手提包的“顾客”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1 分)(2)从个人的角度,简单分析这位“顾客”产生这样的行为的原因。(4 分)[迷失的表哥]故事二 表哥因学习成绩差而早早辍学在家,后外出打工。时不时与社会游荡人员交往,后沾染赌博恶习。随着赌资增加,入不敷出,生活拮据。因一时贪念,与社会游荡人员一起参与盗窃团伙。被警方抓获后,追悔莫及。家人痛心不已,表哥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 3 年有期徒刑,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也迷失了人生方向。(3)请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对“表哥”行为的性质加以阐释。(3 分)(4)从“表哥”的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6 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1-10 小题每题 2 分,11-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26 分)1-5 AAACB 6-10 DABCD 11-12 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13 题 8 分,14 题 12 分,15 题 14 分,共 34 分)13.(1)自强不息、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任举两例即可,2 分)(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助力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2 分)(3)①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发展相结合;②在学习中刻苦努力,遇到困难不退缩,勇于克服;③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身能力;④传承优良传统,以榜样为力量,在生活中磨砺意志。(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得 4 分)14.(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2 分)(2)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每点 1 分,共 4 分)做法:向“中国好人”学习,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关爱他人、孝敬父母、努力学习,践行传统美德。(2分)(3)思想理念:俭约自守、珍惜劳动成果。(2 分)意义:有利于培养节约习惯,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粮食安全。(2 分)15.(1)民事违法行为。(1 分)(2)①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拾得遗失物应返还的法律规定;②道德修养欠缺,存在贪小便宜的心理;③缺乏责任感,没有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得 4 分)(3)表哥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1 分)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表哥参与盗窃团伙,损害他人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1 分)触犯刑法,盗窃行为违反了刑法相关规定;(1 分)应受刑罚处罚,被判处 3 年有期徒刑体现了这一特征。(4)①要珍惜受教育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避免过早辍学;②谨慎交友,远离不良社会人员,拒绝不良诱惑;③增强法治观念,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做到遵纪守法;④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划好人生道路。(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得 6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