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回顾——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对于任意一个行星来说,
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
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问题: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
一、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伽利略
1564-1642
开普勒
1571-1630
笛卡尔
1596-1650
胡克
1635-1703
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通过旋转对抗合并的趋势。
行星的运动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与距离成反比。
在太阳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行星的运动是太阳吸引的缘故,并且力的大小与到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关于运动和力的清晰概念是在他们以后由牛顿建立的,
当时没有这些概念,因此他们无法深入研究!
一、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物体怎样才不会沿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行星沿圆或椭圆运动,需要指向圆心或椭圆焦点的力,这个力应该是太阳对它的引力。那么这个力有怎样的定律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的思考
思考:请尝试推导一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简化
匀速圆周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行星质量
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一、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m是行星质量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G是比例系数,
与太阳、行星都没有关系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受力星体的质量成正比,
与行星、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太阳是受力星体。
M是太阳质量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该式来源于开普勒定律,因此它只适用于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牛顿从这里又向前走了一大步,他的思想超越了行星与太阳。
二、月地检验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
是什么力使得地面上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
他们应该是同一种力,遵循同样的规律!
这个力能不能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作用到月球上?
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使地球表面物体下落的力,太阳与行星之间的作用力也许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
如何去检验它们是同一种力呢?
二、月地检验
已经能准确测量的量
地表重力加速度
g=9.8m/s2
地球半径R=6400×103 m
月球周期
T=27.3天≈2.36×106s
月球轨道半径
r≈60R=3.84×108m
地球对表面物体的作用力
地球对月亮的作用力
r
R
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的物体之间都具有“与两物体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吸引力,是否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有这样的力呢?
只是身边物体的质量比天体质量小很多,这种吸引力很小,不易察觉罢了!
三、万有引力定律
古人观点
牛顿的思考
理论演算
总结规律
建立模型
月地检验
万有引力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3.方向: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其中G为引力常量,r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
在两个物体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4.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条件
(1)质点之间;
(2)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尺寸;
(3)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r为球心间的距离。
当r趋向于0时,尽管两物体的质量很小,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F将趋向于无穷大,两物体将吸在一起无法分开!?
注意: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的,但万有引力定律是有适用条件的!
四、引力常量
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
1731年—1810年
化学家、物理学家
2.G值的物理含义:
1.G=6.67×10-11 N·m2/kg2
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相距1m时,它们之间万有引力为6.67×10-11 N
五、万有引力的计算
1.适用条件
(1)质点之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尺寸。
(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r为球心间的距离。
B
五、万有引力的计算
A
五、万有引力的计算
——将非球体分割或补充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再计算万有引 力,然后对力进行加减矢量运算。
例3.有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密度均匀球体,在距离球心O为2R的地方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现在从原球体中挖去一半径为0.5R的球体,如图所示,则剩下部分对 m的万有引力F为多大(引力常量为G)?
2.割补法的运用
五、万有引力的计算
例4.有一半径为2R,密度为ρ的均匀球体A,现在A中挖去一半径为R的球体B,如图 所示,放置在距离球心O为5R的地方,剩下部分A对B的万有引力为F1,若将挖 空的地方注满密度为ρ/2的某种液体,被注满液体的球体A对B的万有引力为 F2,则F1/F2为( )
A.6/7 B.14/15 C.206/231 D.208/233
C
五、万有引力的计算
推论一:在匀质球层的空腔内的任意位置处,
质点受到球壳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
推论二:在匀质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处,
质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的球体对质点的引力。
3.两个重要推论
五、万有引力的计算
A
六、万有引力与重力
1.重力加速度与纬度的关系
①在赤道:
②在两极:
③在地面上其他位置:
——g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
六、万有引力与重力
例6.某星球“一天”的时间T=6h,用弹簧测力计在星球的“赤道”上比在“两极”处测同 一物体的重力时读数小10%,设想该星球自传的角速度加快,使赤道上的物体会自动 飘起来,这时星球的“一天”是多少小时?
六、万有引力与重力
例7.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 周期T=5.19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以周期T稳定 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5×109kg/m3 B.5×1012kg/m3 C.5×1015kg/m3 D.5×1018kg/m3
C
六、万有引力与重力
2.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①在地球表面:
②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
——g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小
六、万有引力与重力
D
例8.
六、万有引力与重力
例9.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160N,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a=g/2的加速度随 火箭向上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的相互挤压的力为90N时,卫 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R地=6.4×103km,g表示地面处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