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映山红》 课件+素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映山红》 课件+素材+教案

资源简介

《映山红》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映山红》,感受革命年代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感,传承红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分组练习等方式,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情感表达。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歌词内涵,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3.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映山红》,把握歌曲的抒情性和节奏特点。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民族调式特征(如五声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如附点节奏、大跳音程)及情感处理。
难点:
表现歌曲中“盼红军”的深切情感,避免单纯模仿,做到声情并茂。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音频/视频片段(电影《闪闪的红星》选段)。
2.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映山红》的创作背景(1974年,傅庚辰作曲,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情境创设:
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潘冬子母亲演唱《映山红》场景),提问:“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以“映山红”象征革命希望,表达人民对红军归来的期盼。
(二)新课教授
1. 初听歌曲,感知旋律
播放原唱音频,学生闭眼聆听,思考:歌曲的节奏、情绪有何特点?(舒缓、深情、带有江西民歌风格)
2. 背景讲解
教师简介创作背景:歌曲诞生于革命年代,映山红(杜鹃花)是红军精神的象征。
分析歌词:“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人民对光明的渴望。
3. 学唱歌曲
分段教唱: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主旋律(先哼唱“Wu”,再填词)。
难点突破:重点练习附点节奏(如“哟”)和尾句长音的气息控制。
情感处理:
第一段:轻柔、诉说感(如“夜半三更”);第二段:情绪渐强,结尾高昂。
(三)拓展活动
1. 音乐要素分析
步骤1:音乐特征分析
教师活动:
钢琴弹奏主旋律片段,引导学生关注:
调式:五声民族调式(可对比西洋大调,感受中国民歌色彩)。
节奏:附点节奏(如"盼天明")模拟"呼唤"语气;三拍子增强抒情性。
示范演唱带附点与不带附点的版本,让学生对比效果。
学生活动:
用拍手/跺脚感知三拍子强弱规律(强弱弱)。
模仿教师用"嗒"读节奏,重点练习附点节奏型。
3. 分层学唱
步骤1:旋律模唱
教师活动:
钢琴慢速弹奏旋律(先无歌词,用"lu"哼唱),分句教学:
难点乐句:
"夜半三更哟"(大六度音程跳跃):教师手势提示音高变化(手从低到高划弧线)。
"盼天明"(附点+长音):强调气息支撑,想象"叹气"的感觉。
学生活动:
分句跟琴模唱,每句重复23次,教师纠正音准。
用"打哈欠"状态打开喉咙,避免喊唱。
步骤2:填词演唱
教师活动:
带入歌词,逐句教唱(先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情感提示:
第一段(主歌):声音轻柔如讲故事,强调"盼"字的咬字(字头喷口有力)。
第二段(副歌):情绪渐强,"岭上开遍"的"遍"字做渐强处理。
学生活动:
两人一组互查歌词准确性(如"三更"vs"山岗"的发音)。
步骤3:完整演唱
教师活动:
播放伴奏音频,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提示换气点:每句结尾)。
纠错反馈:
若尾音不稳,练习"闻花香"式缓吸缓呼;
若情绪平淡,示范对比演唱(平淡vs深情),让学生选择更优版本。
学生活动:
分段自评:举手反馈演唱困难处(如"高音上不去"),集体针对性练习。
五、拓展活动
1. 创编表演
教师活动:
提供三种表演方案供小组选择:
① 领唱+齐唱(主歌独唱,副歌齐唱);
② 用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为二拍子伴奏;
③ 加入简单律动。
巡视指导,鼓励加入方言(如江西客家话)演唱片段。
学生活动:
小组内分工(演唱/动作/乐器),5分钟排练后展示。
2. 情感升华(4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现代改编版《映山红》(如阿鲁阿卓摇滚版),讨论:
"新时代如何用音乐传承红色精神?"
总结歌曲的"人民性":从革命时期的期盼到今天的文化符号。
六、细节调整建议
1. 差异化教学:
对音准较弱的学生:提供简化旋律(如降调)或专注朗诵歌词。
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二声部轮唱(教师预先录制第二声部参考)。
2. 技术融合:
使用App(如"一起唱")实时监测学生音准,生成练习报告。
设计亮点:
从"听到唱"的梯度设计:感知→分析→练习→创造,符合音乐学习规律。
历史与音乐的深度结合:通过意象分析(如"黑夜"到"天明")理解艺术符号。
如果需要进一步细化某一步骤(如附点节奏的具体教法)
七、总结与作业
1. 教师总结:歌曲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2. 作业:
学唱歌曲并录制视频,分享至班级群。搜集一首红色歌曲,比较其音乐风格。
八、板书设计
《映山红》
1. 情感:期盼、希望
2. 音乐特点:五声调式、附点节奏、抒情旋律
3. 精神象征:革命信念与军民情深
九、教学反思
通过影视片段与音乐结合,学生能更直观理解歌曲内涵。需关注个别学生的音准问题,可课后单独辅导。
设计亮点:
注重“以情带声”,将历史教育与美育结合,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造力。(共15张PPT)
映山红
选自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
傅庚辰作曲
影视金曲
。。。。。。。。。。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闪闪的红星》 是由 八一电影制片厂 出品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由李
俊、李昂执导。
,王愿坚、陆柱国编剧,祝新运、赵汝平、高保成、忠主演。
舒缓、深情
歌曲的节奏、情绪有何特点?
《映山红》是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谱曲,邓玉华演唱的歌曲,发行于1974年10月,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
歌曲介绍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歌词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人民对红军归来的期盼。
歌词含义
钢琴伴奏,用“Wu”哼唱
附点节奏 X . X
Mountain
Azalea
In the dead of night, I long for dawn,
In the bitter cold of winter, I yearn for spring breezes.
If we are to wait for the Red Army to come,
The mountains will be covered with azaleas in bloom.
情感处理
第一段:轻柔、诉说感
第二段:情绪渐强,结尾高昂。
五声调式
2 1
6
5 3
6
羽调式





In the dead of night, I long for dawn,
In the bitter cold of winter, I yearn for spring breezes.
If we are to wait for the Red Army to come,
The mountains will be covered with azaleas in bloom.
兴国山歌
“哎呀嘞”引腔是兴国山歌的灵魂,是江西兴国山歌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后来有作曲家根据民间音调来创作,都会用上哎呀嘞这个引腔。
引腔
2 21 2 | 3 - |哎呀嘞 哎
5
兴国山歌的背后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引腔
欣赏并演唱这两首歌曲,体会兴国山歌“引腔”的风格特点。谈一谈《映山红》是如何借鉴兴国山歌的音乐特点进行创作的
兴国山歌
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当地民众创作的“哎呀嘞”的山歌激励和鼓舞着无数赣南的客家子弟走上了红军战士的道路。当时的红军主力部队有大部分来自赣南的客家子弟,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几乎每一里路,都倒下了一位兴国籍的红军战士。
01
① 领唱+齐唱(主歌独唱,副歌齐唱)
为《映山红》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如领唱、齐唱、轮唱、舞蹈等,也可用你熟悉的乐器演奏或伴奏。
《映山红》
02
乐器伴奏
用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为二拍子伴奏
加入简单律动,做手势舞。
03
加入律动
表演
再会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陆国柱词
影视金曲
。。。。。。。。。。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