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 1 课《我们班四岁了》第 1 课时 “我们班的成长足迹” 。教材以学生三年多的班级生活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刚入学时的陌生、建队日的庄严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展现班级从组建到逐步团结、成长的历程。其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对班级生活的美好回忆,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通过班级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团结、友善等品质在班级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在班级中共同学习生活三年有余,对班级环境和同学较为熟悉,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生活经验,对班级有了初步的情感认知。但他们对于班级成长的系统认知尚浅,大多未深入思考过班级生活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同时,该年龄段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回忆能力,能够讲述自己经历的班级故事,但在提炼故事中的情感价值和道德意义方面仍需教师引导。此外,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不善于主动分享。核心素养分析(一)政治认同 通过回顾建队日等重要时刻,加深学生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集体荣誉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政治意识。 (二)道德素养 在班级故事分享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友善相待等道德品质在班级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在日常班级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三)法治观念 结合班级生活场景,如遵守班级纪律、维护班级秩序等,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班级规则如同 “小法律”,是保障班级生活有序进行的基础,初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四)健全人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故事会等课堂活动,在分享与倾听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班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五)责任意识 通过回忆自己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和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对班级发展负有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回顾班级三年多来的成长足迹,通过讲述班级故事,唤醒学生的美好回忆,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生动地讲述班级中温暖感人、幽默有趣、伤心难过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团结、友善等品质的重要性。 通过班级故事的分享与讨论,强化学生友善相待的意识,促进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践行友善行为。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班级故事背后的情感价值和道德意义,避免故事分享停留在表面,使学生真正理解班级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实现全员参与课堂活动。 将学生在故事分享中体会到的友善等品质,有效转化为学生在实际班级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教具准备收集整理班级从入学到现在的照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展示,唤起学生的回忆。 准备便利贴和笔,供学生记录自己印象深刻的班级故事。 制作 “班级成长树” 展板,用于张贴学生分享的故事,直观呈现班级成长足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班级生活视频,视频内容涵盖入学第一天同学们的懵懂模样、课堂学习场景、运动会上的拼搏瞬间、班级活动中的欢乐时刻等,同时配以温馨轻快的背景音乐。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这段视频记录了我们三年多来在班级的点点滴滴。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班已经四岁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班的成长足迹’,回忆那些难忘的故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被熟悉的画面和音乐吸引,沉浸在对班级生活的回忆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小声交流视频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视频展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温馨、亲切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讲授新课 回忆班级初印象 教师活动:展示几张同学们刚入学时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照片,这是我们刚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的你们是什么样子的?对新班级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刚入学时的情景和心情。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照片,回忆入学时的情景,积极举手分享,如 “那时候我很紧张,不敢和同学说话”“我觉得新教室很大很有趣” 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入学场景入手,拉近学生与课堂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回忆的闸门,为后续深入回顾班级成长足迹做好铺垫。 重要时刻共回忆 教师活动:展示建队日同学们在队旗下庄严宣誓的照片、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力奔跑的照片等,提问:“在这些重要时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些活动对我们班级和我们自己有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观察照片,在小组内热烈讨论,分享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如建队日时的自豪、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的决心等。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补充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班级重要活动,强化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思考集体活动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班级故事会 教师活动:给每个学生发放便利贴和笔,说明活动要求:“同学们,在这三年多的班级生活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难忘的故事。请大家在便利贴上写下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班级故事,可以是温暖感人的、幽默有趣的,也可以是伤心难过的。写好后,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回忆和书写。待学生完成书写和小组分享后,组织全班分享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故事,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简单评价。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班级故事,然后在小组内积极分享,倾听其他同学的故事并交流感受。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时,其他同学专注倾听,分享结束后,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故事进行评价,如 “这个故事很感人,让我想起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故事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回忆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班级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团结、友善等品质。 班级成长树 教师活动:展示 “班级成长树” 展板,将学生分享的便利贴依次贴在成长树上,说道:“同学们,这些故事就像成长树上的果实,每一个都承载着我们班级的回忆和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故事,我们的班级才变得如此温暖和美好。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一起创造更多精彩的故事,让这棵成长树更加枝繁叶茂。” 学生活动:看着自己的故事被贴在成长树上,感受班级的成长与团结,对未来的班级生活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 “班级成长树” 的创意展示,直观地呈现班级的成长历程,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对班级未来的憧憬和责任感。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 ) A. 不管不问 B. 主动帮助 C. 嘲笑他 答案:B 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 ) A. 只考虑自己 B. 与同学合作完成 C. 不参与 答案:B 以下行为属于友善相待的是( ) A. 给同学起外号 B. 分享自己的学习用品 C. 抢同学的东西 答案:B 判断题 友善相待能让班级更加团结。( ) 答案:√ 在班级中,不用关心其他同学。( ) 答案:× 班级的成长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 ) 答案:√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班级三年多来的成长足迹,分享了那么多温暖、有趣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团结、友爱和友善。班级就像我们的家,每一位同学都是家人。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能继续友善相待,互相帮助,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的班级变得越来越好!板书设计我们班的成长足迹 入学初印象 重要时刻回忆 班级故事分享 友善相待 团结成长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班级故事会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回顾班级成长足迹,分享精彩的班级故事,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了明显增强。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对友善相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班级故事会环节,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仍然比较被动,分享不够积极,教师虽进行了鼓励,但效果不够理想,后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关注。此外,在时间把控上还需更加精准,部分环节节奏稍慢,导致课堂总结略显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第1课《我们班四岁了》第 1 课时 我们班的成长足迹 教学课件.pptx 【课堂无忧】第 1 课《我们班四岁了》第 1 课时 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成长.mp4 视频素材:班级成长.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