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水盐平衡的调节。 1.科学思维——建立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2.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水盐平衡调节,养成关注人体健康的习惯。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一、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2.水平衡的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____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____________,从而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排出的尿量,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二、盐平衡的调节1.Na+、K+等无机盐的平衡主要依赖________的调节作用。2.血液中K+浓度升高或Na+浓度下降,均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________,从而通过肾脏增加K+的排出和Na+的吸收,使血液中Na+、K+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反之,当血液中K+浓度降低或Na+浓度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将______。醛固酮醛固酮减少三、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人体水盐平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盐平衡关系到内环境(主要是渗透压)的______。水盐平衡的调节不是______进行的,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稳态孤立判一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 )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由垂体贮存和释放。 ( )4.盐平衡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 )5.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吸Na+泌K+。 ( )√×√×√关键能力·重难探究达成核心点一 水平衡的调节1.调节过程图解2.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刺激:含渗透压感受器。(2)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3)神经中枢:调节水平衡。(4)传导兴奋:能够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3.抗利尿激素(1)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2)释放部位:垂体。(3)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其他排出途径:由皮肤、肺、大肠排出。1.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盐含量的变化。2.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可取。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就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内环境的紊乱。[对点练习]1.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的简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葡萄糖、血浆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包括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无机盐等不会进入肾小囊D.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B [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B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不会进入肾小囊,而水和无机盐等会进入肾小囊,C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D错误。]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通过两层细胞质膜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人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同时尿量减少C.肾小管吸收无机盐时要消耗能量,水盐平衡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D.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C [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壁或集合管壁,因此需要通过四层细胞质膜,A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人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同时尿量减少,B错误。肾小管重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水盐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C正确。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可见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不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核心点二 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名师提醒(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不变,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被称为渗透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2)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K+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对点练习]3.(多选)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K+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B.K+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BD [Na+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动态平衡,A错误;K+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排出,B正确;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D正确。]4.(多选)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高盐饮食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AB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回归到正常水平,与主动饮水增加水的摄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脏重吸收水有关,B正确;细胞内液中的许多成分与细胞外液可以进行交换,故细胞内液可以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仍处于正钠平衡状态,即Na+量偏多的状态,细胞外液和体液中需保留更多水来维持渗透压,故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正确。]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应用创新·问题情境探究a、c表示快速饮用清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b表示快速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通过对饮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后,人的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建立水平衡调节的模型。1.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为0.9%?(生命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有关,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应小于0.9%。2.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等渗盐水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Na+浓度的变化是否相同?此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如何变化?(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相同。细胞外液Na+浓度增加较多,此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下降。[课堂小结]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的。3.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4.Na+含量的变化影响醛固酮的分泌量。Na+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同时,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据此分析图示可知: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C正确。]√2.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D [ 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3.下列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C.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A [醛固酮是通过调节肾小管对于Na+、K+的吸收和排出来调节Na+/K+平衡的,而腹泻丢失的Na+不是由肾排出的,而是通过消化道排出的,因此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故选A。]4.有些人认为“一天八杯水”有利于健康,不管是否口渴都会刻意多喝水,导致渗透压紊乱。下列关于渗透压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喝水过多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B.喝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都会升高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细胞都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D.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 [喝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合成,A正确;喝水过多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而由于尿液增多,导致钠离子丢失较多,从而醛固酮的分泌会升高,B错误;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而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显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细胞都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由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实现了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D正确。]5.尿崩症是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多渴等。回答下列问题:(1)尿崩症的产生主要与哪一种激素有关?它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可参与哪些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丘脑在这些调节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解析:(1)尿崩症的产生主要与抗利尿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可参与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3)下丘脑在这些调节中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题号135246879题组一 水平衡的调节1.下列有关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外液的浓度越高,渗透压越低B.大量出汗时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C.下丘脑中存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可产生渴觉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而增加尿量√课时分层作业(9) 水盐平衡的调节题号135246879B [人体细胞外液的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A错误;大量出汗时,机体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B正确;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D错误。]√题号135246879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题号135246879D [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3.(9分)如图为人体水盐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题号135246879(1)图中a为______________,其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b产生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产生兴奋;图中c表示__________,其位于__________。(3)如果某人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从而可能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症状。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渗透压感受器 渴觉中枢大脑皮层升高组织水肿(或全身浮肿)题号135246879[解析] (1)题图中a为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b会减少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图中c表示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3)如果某人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题号135246879题组二 盐平衡的调节4.下列关于醛固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B.醛固酮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就是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题号135246879D [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A正确;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故其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C正确;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D错误。]√题号1352468795.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题号135246879B [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而在盐平衡调节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A错误;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水分和钠离子,因而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但它们的作用部位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D错误。]题号1352468796.(12分)某“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5克。保证每天正常的食盐摄入量有利于机体维持水盐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______________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消化、循环内流题号135246879(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会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__________(填器官)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导致尿量__________。(3)食物过咸,Na+和Cl-的浓度升高,会出现口渴现象。产生该现象的过程图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吸水膨胀下丘脑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题号135246879[解析] (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内流,从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吸水膨胀,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Na+和Cl-的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同时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这一过程的调节图解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题号1352468797.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增加题号135246879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应减少。]√题号1352468798.不属于醛固酮分泌异常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A.K+在体内贮存,心肌自动节律异常B.Na+在体内贮存,造成水肿C.腹泻丢掉大量的Na+,血压下降D.肾小管排出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题号135246879C [醛固酮分泌过少,K+会在体内贮存,心肌自动节律异常,A不符合题意;醛固酮分泌过多,Na+在体内贮存,造成水肿,B不符合题意;腹泻丢失Na+,不属于醛固酮的作用范围,C符合题意;醛固酮分泌过多,肾小管排出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D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9.(12分)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ADH)可促进该过程。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题号135246879(1)图1所示过程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还可传递到__________ ___________,使人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若某原因使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则会导致排尿量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体液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增加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将导致重吸收的水分减少,生成的尿液会增多(3分)题号135246879(3)图2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结合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是题号13524687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3分)题号135246879(4)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水调节过程,还存在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参与,这种激素运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5)综上所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醛固酮自由扩散尿量和尿的成分题号135246879[解析] (1)图示过程中由于饮水不足等原因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2)肾小管液中的水分经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利用,如果肾小管液中渗透压偏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的水分会减少,使得尿量增多。题号135246879(3)据图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可促进细胞中的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尿量增多。题号135246879(4)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固酮参与。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醛固酮的本质为固醇类,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课时分层作业(9) 水盐平衡的调节(本套共9小题,共45分。第1、2、4、5、7、8小题,每小题2分;第3小题9分;第6、9小题,每小题12分。)题组一 水平衡的调节1.下列有关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外液的浓度越高,渗透压越低B.大量出汗时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C.下丘脑中存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可产生渴觉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而增加尿量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3.(9分)如图为人体水盐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__________,其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b产生的活动是__________。(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产生兴奋;图中c表示__________,其位于__________。(3)如果某人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从而可能会产生__________的症状。题组二 盐平衡的调节4.下列关于醛固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B.醛固酮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就是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5.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6.(12分)某“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5克。保证每天正常的食盐摄入量有利于机体维持水盐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______________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会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__________(填器官)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导致尿量__________。(3)食物过咸,Na+和Cl-的浓度升高,会出现口渴现象。产生该现象的过程图解为___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7.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增加8.不属于醛固酮分泌异常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A.K+在体内贮存,心肌自动节律异常B.Na+在体内贮存,造成水肿C.腹泻丢掉大量的Na+,血压下降D.肾小管排出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9.(12分)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ADH)可促进该过程。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过程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还可传递到__________,使人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若某原因使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则会导致排尿量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结合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水调节过程,还存在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参与,这种激素运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上所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9)1 2 4 5 7 8B D D B C C3.(每空1分,共9分)(1)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2)渗透压感受器 渴觉中枢 大脑皮层 (3)升高 组织水肿(或全身浮肿)6.(每空2分,共12分)(1)消化、循环 内流 (2)吸水膨胀 下丘脑 增加 (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神经—体液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 (2)增加 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将导致重吸收的水分减少,生成的尿液会增多(3分) (3)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3分) (4)醛固酮 自由扩散 (5)尿量和尿的成分1.人体细胞外液的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A错误;大量出汗时,机体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B正确;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D错误。2.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3.(1)题图中a为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b会减少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图中c表示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3)如果某人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4.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A正确;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故其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C正确;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D错误。5.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而在盐平衡调节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A错误;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水分和钠离子,因而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但它们的作用部位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D错误。6.(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内流,从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吸水膨胀,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Na+和Cl-的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同时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这一过程的调节图解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7.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应减少。8.醛固酮分泌过少,K+会在体内贮存,心肌自动节律异常,A不符合题意;醛固酮分泌过多,Na+在体内贮存,造成水肿,B不符合题意;腹泻丢失Na+,不属于醛固酮的作用范围,C符合题意;醛固酮分泌过多,肾小管排出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D不符合题意。9.(1)图示过程中由于饮水不足等原因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2)肾小管液中的水分经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利用,如果肾小管液中渗透压偏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的水分会减少,使得尿量增多。(3)据图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可促进细胞中的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尿量增多。(4)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固酮参与。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醛固酮的本质为固醇类,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2.水平衡的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____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____________,从而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排出的尿量,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二、盐平衡的调节1.Na+、K+等无机盐的平衡主要依赖________的调节作用。2.血液中K+浓度升高或Na+浓度下降,均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________,从而通过肾脏增加K+的排出和Na+的吸收,使血液中Na+、K+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反之,当血液中K+浓度降低或Na+浓度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将______。三、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人体水盐平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盐平衡关系到内环境(主要是渗透压)的______。水盐平衡的调节不是______进行的,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 )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由垂体贮存和释放。 ( )4.盐平衡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 )5.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吸Na+泌K+。 ( ) 水平衡的调节1.调节过程图解2.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刺激:含渗透压感受器。(2)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3)神经中枢:调节水平衡。(4)传导兴奋:能够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3.抗利尿激素(1)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2)释放部位:垂体。(3)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其他排出途径:由皮肤、肺、大肠排出。1.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的简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葡萄糖、血浆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包括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无机盐等不会进入肾小囊D.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通过两层细胞质膜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人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同时尿量减少C.肾小管吸收无机盐时要消耗能量,水盐平衡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D.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 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不变,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被称为渗透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2)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K+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3.(多选)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K+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B.K+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4.(多选)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高盐饮食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a、c表示快速饮用清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b表示快速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通过对饮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后,人的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建立水平衡调节的模型。1.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为0.9%?(生命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等渗盐水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Na+浓度的变化是否相同?此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如何变化?(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 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的。3.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4.Na+含量的变化影响醛固酮的分泌量。Na+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2.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3.下列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C.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4.有些人认为“一天八杯水”有利于健康,不管是否口渴都会刻意多喝水,导致渗透压紊乱。下列关于渗透压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喝水过多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B.喝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都会升高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细胞都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D.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5.尿崩症是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多渴等。回答下列问题:(1)尿崩症的产生主要与哪一种激素有关?它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可参与哪些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丘脑在这些调节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2.水平衡的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排出的尿量,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二、盐平衡的调节1.Na+、K+等无机盐的平衡主要依赖醛固酮的调节作用。2.血液中K+浓度升高或Na+浓度下降,均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从而通过肾脏增加K+的排出和Na+的吸收,使血液中Na+、K+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反之,当血液中K+浓度降低或Na+浓度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将减少。三、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盐平衡关系到内环境(主要是渗透压)的稳态。水盐平衡的调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 )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由垂体贮存和释放。 ( )4.盐平衡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 )5.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吸Na+泌K+。 ( )提示:1.√ 2.× 3.√ 4.× 5.√ 水平衡的调节1.调节过程图解2.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刺激:含渗透压感受器。(2)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3)神经中枢:调节水平衡。(4)传导兴奋:能够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3.抗利尿激素(1)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2)释放部位:垂体。(3)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其他排出途径:由皮肤、肺、大肠排出。1.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盐含量的变化。2.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可取。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就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内环境的紊乱。1.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的简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葡萄糖、血浆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包括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无机盐等不会进入肾小囊D.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B [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B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不会进入肾小囊,而水和无机盐等会进入肾小囊,C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D错误。]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通过两层细胞质膜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人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同时尿量减少C.肾小管吸收无机盐时要消耗能量,水盐平衡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D.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C [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壁或集合管壁,因此需要通过四层细胞质膜,A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人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同时尿量减少,B错误。肾小管重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水盐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C正确。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可见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不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不变,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被称为渗透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完成。(2)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K+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3.(多选)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K+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B.K+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BD [Na+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动态平衡,A错误;K+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排出,B正确;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D正确。]4.(多选)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高盐饮食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AB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回归到正常水平,与主动饮水增加水的摄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脏重吸收水有关,B正确;细胞内液中的许多成分与细胞外液可以进行交换,故细胞内液可以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仍处于正钠平衡状态,即Na+量偏多的状态,细胞外液和体液中需保留更多水来维持渗透压,故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正确。]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a、c表示快速饮用清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b表示快速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通过对饮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后,人的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建立水平衡调节的模型。1.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为0.9%?(生命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有关,血浆中NaCl的质量分数应小于0.9%。2.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等渗盐水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Na+浓度的变化是否相同?此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如何变化?(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相同。细胞外液Na+浓度增加较多,此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下降。[课堂小结] 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的。3.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4.Na+含量的变化影响醛固酮的分泌量。Na+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同时,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据此分析图示可知: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C正确。]2.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D [ 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3.下列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C.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A [醛固酮是通过调节肾小管对于Na+、K+的吸收和排出来调节Na+/K+平衡的,而腹泻丢失的Na+不是由肾排出的,而是通过消化道排出的,因此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故选A。]4.有些人认为“一天八杯水”有利于健康,不管是否口渴都会刻意多喝水,导致渗透压紊乱。下列关于渗透压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喝水过多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B.喝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都会升高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细胞都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D.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 [喝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合成,A正确;喝水过多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而由于尿液增多,导致钠离子丢失较多,从而醛固酮的分泌会升高,B错误;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而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显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细胞都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由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实现了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D正确。]5.尿崩症是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多渴等。回答下列问题:(1)尿崩症的产生主要与哪一种激素有关?它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可参与哪些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丘脑在这些调节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尿崩症的产生主要与抗利尿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可参与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3)下丘脑在这些调节中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答案:(1)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2)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 (3)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课时分层作业(9) 水盐平衡的调节题组一 水平衡的调节1.下列有关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外液的浓度越高,渗透压越低B.大量出汗时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C.下丘脑中存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可产生渴觉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而增加尿量B [人体细胞外液的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A错误;大量出汗时,机体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B正确;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D错误。]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D [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3.(9分)如图为人体水盐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__________,其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b产生的活动是__________。(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产生兴奋;图中c表示__________,其位于__________。(3)如果某人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从而可能会产生__________的症状。[解析] (1)题图中a为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b会减少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图中c表示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3)如果某人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答案] (每空1分,共9分)(1)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2)渗透压感受器 渴觉中枢 大脑皮层 (3)升高 组织水肿(或全身浮肿)题组二 盐平衡的调节4.下列关于醛固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B.醛固酮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就是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 [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A正确;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故其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C正确;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D错误。]5.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B [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而在盐平衡调节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A错误;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水分和钠离子,因而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但它们的作用部位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D错误。]6.(12分)某“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5克。保证每天正常的食盐摄入量有利于机体维持水盐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______________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会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__________(填器官)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导致尿量__________。(3)食物过咸,Na+和Cl-的浓度升高,会出现口渴现象。产生该现象的过程图解为___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解析] (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内流,从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吸水膨胀,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Na+和Cl-的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同时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这一过程的调节图解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答案] (每空2分,共12分)(1)消化、循环 内流(2)吸水膨胀 下丘脑 增加(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7.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增加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的醛固酮的量应减少。]8.不属于醛固酮分泌异常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A.K+在体内贮存,心肌自动节律异常B.Na+在体内贮存,造成水肿C.腹泻丢掉大量的Na+,血压下降D.肾小管排出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C [醛固酮分泌过少,K+会在体内贮存,心肌自动节律异常,A不符合题意;醛固酮分泌过多,Na+在体内贮存,造成水肿,B不符合题意;腹泻丢失Na+,不属于醛固酮的作用范围,C符合题意;醛固酮分泌过多,肾小管排出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D不符合题意。]9.(12分)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ADH)可促进该过程。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过程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还可传递到__________,使人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若某原因使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则会导致排尿量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结合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水调节过程,还存在盐平衡的调节。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参与,这种激素运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上所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解析] (1)图示过程中由于饮水不足等原因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2)肾小管液中的水分经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利用,如果肾小管液中渗透压偏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的水分会减少,使得尿量增多。(3)据图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可促进细胞中的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尿量增多。(4)盐平衡调节过程主要需要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固酮参与。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醛固酮的本质为固醇类,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神经—体液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 (2)增加 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偏高将导致重吸收的水分减少,生成的尿液会增多(3分) (3)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经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减弱,水通道蛋白经b过程被回收(与细胞膜分离)增强,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减少(3分) (4)醛固酮 自由扩散 (5)尿量和尿的成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三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学案.docx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三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学案(学生用).docx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三节水盐平衡的调节课件.ppt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9)水盐平衡的调节(学生用).docx 课时分层作业(9)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