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1 三角形内角和 课件 (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1.1 三角形内角和 课件 (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3.3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3.3.1 三角形的内角
第1课时 三角
新课导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在直角△ABC中,∠C=90°,则∠A与∠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
∠A+∠B=90°
100°
用橡皮筋构成△ABC,其中顶点B,C为定点,A为动点(如图所示),放松橡皮筋后,点A自动收缩于BC上,请同学们观察点A变化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三角形:△A1BC,△A2BC,△A3BC,……,其内角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从中你对△ABC三个内角的和有何猜想呢?在小学我们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没有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呢?
探究新知
(三角形的内角和)
现在有一副三角尺.
问题:
(1)每个三角尺的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2)每个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3)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相同吗?等于多少度?
探 究
你还记得在小学是如何通过剪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A
B
C
A
B
C
B
C
B
A
B
C
A
A
B
C
···
将三个角拼合到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得到一个平角. 有了平角,根据平角定义,就得到了180°
从下图给出的操作过程中,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
B
B
C
C
A
l
A
B
C
l
1
2
3
4
5
直线 l 与△ABC 的边 BC 有什么关系?
直线 l∥BC
证明思路
过点A作直线l//BC
由平行线的性质转移∠B和∠C
由平角定义得到 180°
A
B
C
l
1
2
3
4
5
例:已知:△ABC.求证:∠A +∠B +∠C = 180°
证明:如图,过点 A 作直线 l,使 l // BC.
∵l // BC,∴∠2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 ∠3 =∠5.
∵∠1,∠4,∠5 组成平角,
∴∠1 +∠2 + ∠3 = 180°(等量代换)
∴∠1 +∠4 + ∠5 = 180°(平角定义)
有其他证法吗?
归 纳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A
B
C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几何语言:
在△ABC 中,
∠A +∠B +∠C = 180°
B
B
C
A
A
l
从下图给出的操作过程中,你能发现其他证明的思路吗?
A
B
C
l
1
2
3
4
5
拓展探究
延长 BC,过点 C 作直线 l,使 l // AB.
∵l // AB,∴∠1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且 ∠2 =∠5.
∵∠3,∠4,∠5 组成平角,
∴∠1 +∠2 + ∠3 = 180°(等量代换)
∴∠3 +∠4 + ∠5 = 180°(平角定义)
A
B
C
l
1
2
3
4
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法2:
通过前面的操作和证明过程,你有什么启发?你能用其他方法证明此定理吗?
C
A
B
1
2
3
4
5
l
P
6
m
C
A
B
1
2
3
4
5
l
P
6
m
n
C
A
B
1
2
3
4
5
l
P
6
m
n
借助平行线“移角”功能,将三个角转化成一个平角.
转化思想
①依据平角定义,得到180°
除了构造平角得到180°外, 还有其他方式吗?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转移角
添加平行线(辅助线)
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B
C
l
2
1
F
1
4
2
3
D
E
A
B
C
例题与练习
例 1 如图,在△ABC 中,∠BAC = 40°,∠B = 7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求∠ADB 的度数.
A
C
B
D
解:由∠BAC = 4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在△ABD 中,
∠BAD =∠BAC = 20°
A
C
B
D

∠ADB = 180° – ∠B – ∠BAD
= 180° – 75° – 20°
= 85°
例2:下图是 A,B,C 三岛的平面图,C 岛在 A 岛的北偏东 50°方向,B 岛在 A 岛的北偏东 80°方向, C 岛在 B 岛的北偏西 40° 方向. 从 B 岛看 A,C 两岛的视角∠ABC 是多少度?从 C 岛看 A,B 两岛的视角∠ACB 呢?


C
A
B
D
E
80°
40°

50°

分析:A,B,C 三岛的连线构成△ABC,所求的∠ABC ,∠ACB 是△ABC 的内角. 如果能求出∠CAB,∠ABC,就能求∠ACB.


C
A
B
D
E
80°
40°

50°



C
A
B
D
E
80°
40°
50°
解:∠CAB =∠BAD–∠CAD = 80°– 50°= 30°
由 AD // BE,得 ∠BAD +∠ABE =180°
所以∠ABE =180°–∠BAD=180°–80°=100°
∠ABC=∠ABE–∠EBC=100°–40°=60°
在△ABC 中,
∠ACB=180°–∠ABC–∠CAB
=180°–60°–30°=90°
答:从 B 岛看 A,C 两岛的视角∠ABC 是 60°, 从 C 岛看 A,B 两岛的视角∠ACB 是 90°.
所以∠ABC =180°–∠BAD–∠4=180°–80°–40°=60°
由 AD // BE,得 ∠BAD +∠ABE = 180°
答:从 B 岛看 A,C 两岛的视角∠ABC 是 60°, 从 C 岛看 A,B 两岛的视角∠ACB 是 90°.


C
A
B
D
E
80°
40°
50°
∴∠1 = ∠3 ,∠2 = ∠4
解:过点 C 作 CF // AD,则 CF // B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CB=∠1+∠2=∠3+∠4
=50°+40°=90°(等量代换)
1
2
F
3
4
例3 若△ABC的一个内角∠A是另一个内角∠B的,也是第三个内角∠C的,求△ABC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由题意,得∠A=∠B,∠A=∠C
∴∠B=∠A,∠C=∠A.
∵∠A+∠B+∠C=180°,
∴∠A+∠A+∠A=180°,
∴∠A=48°,∠B=72°,∠C=60°.
例4 如图,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试探求∠1,∠2与∠C的数量关系.
2
1
A
B
C
E
F
C′
解:由折叠的性质,
得∠CEF=∠C′EF,∠CFE=∠C′FE.
∴∠1=180°-2∠CEF,
∠2=180°-2∠CFE,
∴∠1+∠2=360°-2(∠CEF+∠CFE)
=360°-2(180°-∠C)=2∠C
即∠1+∠2=2∠C.
2
1
A
B
C
E
F
C′
练 习
1. 如图,从 A 处观测 C 处的仰角 ∠CAD = 30°,从 B 处观测 C 处的仰角 ∠CBD = 45°. 从 C 处观测 A,B 两处的视角∠ACB 是多少度?
C
A
B
D
解:在△ABC 中,
在△BCD 中,
∴∠ACB =∠ACD –∠BCD = 60° – 45° = 15°
C
A
B
D
∠ACD = 180° – (∠BAD +∠CAD)
= 180° – (30° + 90°) = 60°
∠BCD = 180° – (∠CBD +∠D)
= 180° – (45° + 90°) = 45°
2. 如图,在△ABC 中,∠A = 40°,求∠B + ∠C + ∠ADE + ∠AED 的度数.
C
A
B
D
E
解:在△ADE 中,
在△ABC 中,
∴∠B+∠C+∠ADE+∠AED=140°+140°=280°
C
A
B
D
E
∠ACD+∠AED=180°–∠A
=180°– 40°=140°
∠B+∠C=180°– ∠A
=180°– 40°=140°
3.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COD=100°,则∠C的度数是 ( )
 A.80° B.70° C.60° D.50°
C
4.如图,AB∥CD,AD平分∠BAC.若∠BAD=70°,则∠ACD的度数是 ( )
A.40° B.35° C.50° D.45°
A
5.当三角形中的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
30°
6.如图,在△ABC中,∠ACB=∠AB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求∠BPC的度数.
解:∵∠A=40°,∠ACB=∠ABC,
∴∠ACB=∠ABC=70°
又∵∠1=∠2,
∴∠BCP=∠ABP
∴∠2+∠BCP=∠2+∠ABP
=∠ABC=70°
∴∠BPC=180°-(∠2+∠BCP)
=180°-70°=110°
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
求角度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证法:
应用:
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