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考点破解10生物与环境A卷高频考点突破卷破解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化1.(2025·河北部分学校调研)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正方形池塘沿岸蛙卵数量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选择单子叶植物D.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⑥D.②③⑤⑥4.(2025·西工大附中调研)下列关于“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C.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一定会以“J”形曲线模式增长5.下图所示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②+(仅适合物孔训在方达!种降寄度预测变化广小指附长芝响-"s”形增长〔主鉴适合物)④數特证下种样+川特征注:“十”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1)图中①表示,⑤表示(2)种群“J”形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其数学模型:N=Nλ中,λ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105(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分布。破解二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6.(2025·城厢区月考)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变化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往往不相同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后能形成森林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7.(2025·湘赣皖名校联考)取相同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同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观察并记录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单独培养单独培养安120们6)混合培养混合培茶30至)26101118/d()2G101118t/d双小核苹履虫人苹履虫A.单独培养时,这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都是呈“S”形增长B.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是种群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从实验结果来看,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在第14天后全部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发生8.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9.(2025·襄阳四中调研)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物种发甲一乙2001501005051015202530时问年106参考答案7.【答案】A单元考点破解1细胞及组成细胞的分子【解析】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键雏A卷高频考点突破卷持的,而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A错误:球状蛋白氨基酸侧链1.【答案】D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说【解析】新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斯型病每的最明外侧主要是极性基团,可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醇,B正确:外侧的包膜中具有糖蛋白,细菌的细胞膜上才有糖蛋白,细加热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该空间结构改变不可菌的最外侧还有细胞壁,B错误:新型病毒结构中的RNA是逆,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C正确:变性后空间结构改遗传物质。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新型病毒变,导致一系列理化性质变化,生物活性表失,D正确。和细菌均属于生物,细茵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病毒8.【答案】B借助于宿主进行繁殖,D正确」【解析】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若b为红成SARS2.【答案】D病毒的单体,则2处含氧,B错误。【解析】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可以通过无氧呼吸在细胞质9.【答案】(1)脱水缩合1320基质内被消耗,通过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被消耗,故A错(2)空间结构(或氨基酸种类或氨基酸排列顺序或氨基酸数量)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都会使溴麝香(3)Va(4)催化,运输,细胞的结构物质、信息传递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故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5)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被破坏)不会合成ATP,故C错误;当酒精含量累积到一定量时,对【解析】(1)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细胞有毒害,发酵就会停止,故D正确。的;蛋白质中的肽键数=氣基酸个数一肽链数,根据题中信3.【答案】C息可知,抗体由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因此含有的肽键【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数为(450+212)×2一4=1320。(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误:丙型肝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定含有C、原因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H、O、N,P五种元素,B错误: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质的空间结构不同。(3)根据题中信息“在同一个物种中,不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4种含氨碱基,共6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种,C正确;肺炙链球菌为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列”,说明恒定区没有特异性,国此可变区有特异性,与抗原丙型肝炎病毒通过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包括吸附、侵入、脱结合。根据图中抗原的图形及抗体V区的形状,a能与抗体壳、增殖、装配及释放)进行增殖,D错误。的V区结合。(4)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调节、信息4.【答案】D传递、结构物质等功能。(5)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盐析后【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换的抗体有活性,说明抗体的结构没有变化。用高倍物镜过程中,不能将镜简升高,应直接转动转换器换10.【答案】D用高倍镜,D错误。【解析】从成年到老年的过程中,身体细胞内含水量会下5.【答案】(1)A细胞中无中心体降,A错误;自由水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因此细胞(2)大液泡、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昔命水的比位,种子萌发时比体眠时低,B错误:Mg扇(3)D宿主细胞的核糖体(4)核糖体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于大量元素,C错误:若血液中C2+浓度太低,人体会出现【解析】(1)A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无中心体,肌肉抽搞等症状,D正确。该细胞表示高等植物细胞;B细胞具有细胞陛、液泡、叶绿体11.【答案】C和中心体,该细胞表示低等植物细胞。因此,A与B相比【解析】肾功能下降会导致雏生素D的活性下降,进而主要区别是A细胞中无中心体。(2)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叶蛛体;B图细胞中能蔬松,A正确:因为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雏生素D的转化,而它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造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够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休(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阶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禹子和氯离子提供,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段)。(3)分析图解可知,A、B、C均具有细胞结构:而D为病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肾功能障碍时,雏生素D。的活化受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能独主合成自身蛋白质,只能寄生阻,只有活化的雏生素D3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雏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和原料合成自身蛋生素D:不能有效援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白质。(4)A、B为真核细胞,C为原核细胞咆,真核细胞和原核12.【答案】D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将A放入0.3molL的【解析】根据必修1救材P17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含量表KNO溶液中,由于在高浓度溶液中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的可知,水>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图甲中X为水,Y方式从植物细胞中运出,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为蛋白质,Z为脂质:根据必修1教材P17人体细胞中主要K和NO。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细胞A元素所占百分比的图可知,a、b、c、d分别为O、C、H、N:Y的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最终导致鈿胞A通过自由扩散的(蛋白质)一定有O、C、H.N,而X(水)一定没有的元素是方式不断吸水,使韶胞A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b(C)和d(N),Z中的胎肪不含的元素是d(N),A正确:若6.【答案】B将癌细胞进行脱水处理,则细胞中b的含量比a多,的含【解析】根据题千信息可知,IHCB5蛋白第24位的苏氨酸量比¢多,B正确:因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这与发生磷酸化需要光照条件,阴而连錦、光照不足的天气会使如胞中X(水)的含量最多有关,C正确;Y化合物具有多样LHCB5蛋白发生磷酸化受阻,活性氧产生的量少,抗稻瘟病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少,所以水稻更易爆发稻瘟病,A正确:由题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有关,D错误。意可知,LHCB5蛋白第24位的苏氨酸发生碎酸化是促使抗13.【答案】B稻瘟病相关基因表达的一个条件,该蛋白不是抗稻瘟病相关【解析】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基因表达的产物,抗稻瘟病相关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的是色沉淀,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可将CO2和水合成有机能抗稻盘病的蛋白质,B错误: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叶物·并释放氧气,因此糖枫叶片所含淀粉中的碳元素来源于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也有受细胞核二氧化碳,B正确: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C错误:基因控制合成的,C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LHCB5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形成的,水解产物为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D正确。葡萄糖和采糖,D错误。14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