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细胞增殖1.(2021全国乙,1改编)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间期,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2.(2021海南,7)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解体和重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时期,核膜解体后形成的小泡可参与新核膜重构B.Ⅰ→Ⅱ过程中,核膜围绕染色体重新组装C.Ⅲ时期,核膜组装完毕,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D.组装完毕后的核膜允许蛋白质等物质自由进出核孔3.(2020山东,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考点2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4.(2023浙江6月选考,10)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D.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5.(2022广东,4改编)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图1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苯酚品红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6.(2019江苏,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7.(2023湖北,10)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考点3 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8.(2023江苏,1改编)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B.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C.细胞自噬降解细胞内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D.细胞组织的更新包括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9.(2022江苏,2改编)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为未分化细胞,不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B.成人脑神经细胞衰老前后,代谢速率和增殖速率都由快变慢C.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内也会有许多细胞发生凋亡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强10.(2022浙江6月选考,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B.细胞凋亡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C.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总是同步的D.细胞的呼吸速率随细胞衰老而不断增大11.(2021广东,4)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B.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C.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过程不受基因控制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高考模拟练应用实践1.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中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核DNA含量才急剧增加B.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C.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是因为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D.图中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减半是因为着丝粒分裂成两个2.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其中甲~庚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过程中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B.甲过程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丙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3.近期,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脑卒中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干细胞能合成多种蛋白质,表明细胞已经分化B.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D.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4.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在长期营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强烈的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B.图中的分隔膜为双层膜结构,可来自具有单层膜结构的内质网C.细胞自噬能降解细胞内的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D.图中细胞自噬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5.“毛痣”处存在毛发过度生长的现象,这是因为其毛囊周围衰老的黑色素细胞释放的Spp1分子活化了毛囊干细胞,主要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释放Spp1的黑色素细胞物质运输功能上升B.衰老的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会过度积累,导致“老年斑”C.Spp1分子会诱导毛囊干细胞DNA序列改变,引起细胞分化D.Spp1分子能够调控毛囊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加快细胞分裂6.(多选题)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稳定迁移创新7.图1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部分图像,图2表示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 。 (2)图1中①~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正确排序为 (填序号),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 (填序号)。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在细胞①所示时期的细胞的特征,与细胞①的不同之处是 。 细胞④含有 条染色体(已知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3)图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EF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1中细胞 (填序号)处于FG段。 (4)研究发现,细胞能严格有序的增殖与细胞周期中存在保证核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多个检验点有关。只有相应的过程检验合格,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部分检验点如图3所示。图3中检验点1、2和3的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 (填序号):①损伤和修复;②完成复制。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D 2.D 3.C 4.D 5.C 6.C 7.C 8.B9.C 10.A 11.D1.D 果蝇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一个DNA分子,在间期,DNA经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分子,一个细胞核中含16个DNA分子,A正确;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则每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B正确;在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清晰,便于观察,C正确;在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为16条,D错误。2.D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会发生核膜解体,即图中的Ⅰ时期,核膜解体后形成的小泡可参与新核膜重构,A正确;Ⅰ→Ⅱ过程中,核膜围绕染色体重新组装,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B正确;Ⅲ时期,核膜组装完毕,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核膜上的核孔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物质不能自由进出核孔,D错误。3.C 分析CDK1磷酸化水平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如下表所示:时间 CDK1变化 结果DNA复制 开始后 磷酸化→ 活性被抑制 细胞处于 分裂间期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 去磷酸化→被激活 细胞进入分裂期,会发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在CDK1磷酸化水平上升过程中,感染BYDV的细胞CDK1磷酸化的水平与正常细胞相似,但在CDK1磷酸化水平下降过程中,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是较正常细胞高,说明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抑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从而影响细胞周期,使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C错误,D正确。4.D 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有利于获取根尖,A合理;染色体数目少容易观察到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B合理;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有利于缩短实验时间,C合理;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中,处在分裂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不容易观察有丝分裂,D不合理。5.C 根尖解离后需要用清水漂洗,防止解离过度,洗去解离液后再染色,A错误;将染色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覆盖一张滤纸片后,加盖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再进行观察,B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此时为使视野清晰,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C正确;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题图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左上方,故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6.C 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根尖等,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一般在3~5 min,若时间过长,细胞解离过度,会使根尖过于酥软,不利于漂洗且染色体易被破坏,B错误;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主要目的是使实验材料充盈在水环境中,处于比较舒展的状态,有利于细胞分散,弄碎根尖、压片也有利于细胞分散,C正确;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时间长,因此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7.C 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观察并计数同一个视野中的细胞,丙、丁同学计数差异主要是分裂间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由于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裂间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均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混淆,A正确;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目一致,这是因为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清晰,容易观察和区分,B正确;表中数据是对某个视野的观察结果,该结果不能代表整个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分裂旺盛的细胞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多于分裂期,C错误;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把视野中四条边线上的细胞全统计了,而其他同学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计数原则,D正确。8.B 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细胞凋亡会减少细胞数目,所以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A正确;端粒酶是细胞中延长端粒的酶,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B错误;通过细胞自噬可以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C正确;多细胞生物体内组织细胞的更新靠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D正确。9.C 胚胎干细胞为未分化细胞,但也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成人脑神经细胞为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不再进行增殖,B错误;细胞凋亡对生物个体的正常发育、生命活动稳定状态的维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各个时期均会发生细胞凋亡,C正确;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往往越低,即不容易表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10.A 细胞凋亡不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同时又有增殖产生的新细胞来代替它们,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并非总是同步的,C错误;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D错误。11.D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不可恢复,A错误;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B错误;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C错误;PKR激活剂可以激活蛋白激酶PKR,蛋白激酶PKR能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所以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D正确。高考模拟练1.D 2.D 3.A 4.D 5.D 6.ABC1.D 由图中信息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核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A正确;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有关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B正确;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C正确;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减半的原因是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D错误。2.D 根据题图可知,甲指细胞分裂,乙指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不会改变,A错误;甲是有丝分裂,没有减数分裂,B错误;丙指细胞凋亡,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C错误;己指细胞衰老,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D正确。3.A 增殖的细胞和分化的细胞中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故神经干细胞能够合成多种蛋白质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种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正确;神经干细胞在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组织等,故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C正确;神经细胞是由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二者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4.D 酵母菌在长期营养匮乏的情况下,会通过细胞自噬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强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A正确;图中的分隔膜为双层膜结构,可能来自内质网等具膜细胞器,B正确;细胞自噬在细胞内完成,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5.D Spp1分子是由毛囊周围衰老的黑色素细胞释放的,细胞衰老后,细胞质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错误。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这是细胞内色素(主要为脂褐素)积累的结果,B错误。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DNA序列,C错误。Spp1分子能够活化毛囊干细胞,由图可知,活化的毛囊干细胞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所以Spp1分子能够调控毛囊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加快细胞分裂,D正确。6.ABC a、b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A正确;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B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C正确;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稳定,D错误。7.答案 (1)无细胞核 (2)②③④① ②③ 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92 (3)DNA复制 着丝粒分裂 ①④ (4)①② 检验点5解析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失去全能性。(2)图1中细胞①~④所示时期分别为有丝分裂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故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正确排序是②③④①。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即图1中的②③。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即46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92。(3)图2中BC段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由1变为1/2,原因是DNA复制,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核DNA数目加倍。EF段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由1/2变为1,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目不变。FG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④)和末期(对应图1中的①)。(4)图3中检验点1、2和3依次处在分裂间期的G1/S、S、G2/M期,其主要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损伤和修复、DNA是否完成复制;检验点5处于M期的末期,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专题强化练 有丝分裂图像及曲线图的识别与判断1.下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四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上图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a、bB.中间存在细胞板的仅有图bC.图c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目是8条D.图a时期会发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3.如图为细胞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b、l→m、p→q的变化原因均为DNA分子复制B.图中g→h、n→o、r→s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C.图中c→d、i→j、r→s变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时期完全相同D.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起点为0,终点也为0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丙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丁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期,此细胞所处时期属于图丙的 段,此细胞对应图丁a、b、c、d中的 。 (2)图乙所示细胞中共有 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对应图丁a、b、c、d中的 。 (3)图丁中c→b过程,可用图丙中曲线 段表示,图丁a、b、c、d中的 在细胞周期中不存在。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专题强化练 有丝分裂图像及曲线图的识别与判断1.C 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A正确;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题图中只有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正确;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故此时无染色单体,C错误;图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时期染色质逐渐变短变粗形成染色体,D正确。2.C 由图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核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b峰中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3.C 图中a→b、l→m、p→q的变化原因均为DNA分子复制,细胞内核DNA数、每条染色体上DNA数均加倍,染色单体出现,A正确;着丝粒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图中g→h、n→o、r→s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B正确;图中c→d、i→j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染色体、核DNA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r→s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C错误;DNA复制后才出现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不再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起点为0,终点也为0,D正确。4.答案 (1)中 BC b (2)0 a (3)AB d解析 (1)图甲所示细胞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细胞所处时期属于图丙中的BC段,对应图丁中的b。(2)图乙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图丁中的a。(3)图丁中c→b过程进行DNA复制,可用图丙中曲线AB段表示,图丁中的d表示染色体数∶核DNA数=2∶1,这种情况在细胞周期中不存在。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判定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2 h可发生DNA分子复制B.0~19.3 h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21.3~38.6 h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D.2~19.3 h可表示分裂间期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析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曲线图2.如图为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与a点时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3.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ab段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处于bc段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正在复制C.处于cd段的细胞有纺锤体的形成D.处于ef段的细胞有细胞板的形成易错点3 不能正确认识细胞全能性以及全能性大小比较4.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受精卵发育成个体B.胡萝卜组织块离体培养得到完整植株C.蝌蚪发育成蛙D.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可以发育成雄蜂易错点4 混淆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6.下列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坏死的细胞中也含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C.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受环境影响较大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不可能是细胞坏死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D 2.D 3.D 4.A 5.C 6.D1.D 0~2 h表示细胞分裂期,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2~19.3 h表示的是分裂间期,19.3~21.3 h表示的是分裂期,即2~21.3 h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D正确;21.3~38.6 h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C错误。易错提醒 细胞周期的起点是一次分裂结束,终点是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且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2.D 若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则c→d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与a点时相同,都为1个,B正确;若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则a→c过程中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包括了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3.D ab段属于分裂间期,此阶段进行了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因此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正确;处于bc段的细胞发生了DNA复制,B正确;cd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C正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没有细胞板的形成,D错误。易错提醒 (1)无论纵坐标表示核DNA含量还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曲线中都有“斜线”出现,且“斜线”的起点、终点一样,均为分裂间期DNA开始复制时、分裂间期DNA复制完成时。(2)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时,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完成时。4.A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高。形成层细胞比韧皮部细胞、木质部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所以形成层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韧皮部细胞、木质部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全能性,故选A。5.C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蝌蚪是蛙的幼体,“蝌蚪发育成蛙”是个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符合题意。6.D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坏死的细胞中也含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B正确;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下引起的细胞死亡,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可能是细胞坏死,如病毒大量增殖导致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易错提醒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细胞坏死多为细胞在强烈的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受到严重损伤,引起自身死亡的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核膜和细胞质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等,会对周围细胞产生伤害,并引发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专题强化练 有丝分裂图像及曲线图的识别与判断(含解析).docx 第4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docx 第4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综合拔高练(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