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分测评卷】01-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备课资源 苏教版生物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增分测评卷】01-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备课资源 苏教版生物必修1

资源简介

(








线








线


线





)
(
姓名
班级
考号








线








线


线





)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除含有C、H、O外,还含有其他元素的是(  )
A.糖原  B.麦芽糖  C.核糖核酸  D.脱氧核糖
2.下表是人体细胞中一些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O C H N Ca Fe
平均含量(%) 65 18 10 3 1.5 微量
A.C是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B.表中元素都属于大量元素
C.表中元素在玉米细胞中都有且含量与人体细胞相同
D.细胞中含量越低的化学元素作用越小
3.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4.脐橙是补钙较好的水果之一,一个脐橙中约含有60毫克的钙,5个脐橙的含钙量相当于一杯牛奶的含钙量。下列关于脐橙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钙在脐橙果肉细胞和叶片细胞中的含量有差异
B.钙在脐橙果肉细胞中为大量元素,在根细胞中为微量元素
C.脐橙果肉细胞的干重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O、N、H
D.脐橙果肉细胞中的元素,被人体吸收后在细胞中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5.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Water for Peace”。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属于极性分子,因而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B.人体细胞内的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无关
C.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D.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6.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脑啡肽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啡肽由5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脑啡肽合成过程中生成了4分子的水
C.脑啡肽中含有5个游离的氨基和5个游离的羧基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改变不会影响脑啡肽的功能
7.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C.纤维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D.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是因为消化液中缺少纤维素酶
8.关于化合物和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B.氧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因为细胞含水量大
C.人体细胞鲜重状态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元素不一定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
9.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那么汉坦病毒中碱基种类有几种(  )
A.4    B.5  
C.6    D.8
10.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B.组成a的元素为C、H、O,组成b的元素为C、H、O、N、P
C.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可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D.若a为核糖,则m可能为尿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
11.如图是脂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磷脂分子,是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
B.乙为脂肪分子,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C.丙为固醇类分子,是细胞中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
D.乙分子不溶于水,甲分子和丙分子溶于水
12.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为脂肪、Ⅱ为磷脂、Ⅲ为固醇类
B.Ⅰ为淀粉、Ⅱ为糖原、Ⅲ为纤维素
C.Ⅰ为固醇类、Ⅱ为胆固醇、Ⅲ为维生素D
D.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
13.下图中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团的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种类
B.图甲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
C.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可以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D.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14.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活细胞,则A代表水
B.图2中a表示氢元素
C.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为蛋白质
D.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图2中的a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B.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C.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糖类、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16.如图为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曲线,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可能含硫元素的物质是果糖
B.由图可知,8月份有机酸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有机酸逐渐转变成糖
C.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不全是蔗糖
D.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淀粉
17.如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乙中含有的甲一般不超过20种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 832
C.丙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基团为—C3H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18.用稀碘液、苏丹Ⅲ染色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含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的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植物种子 稀碘液 苏丹Ⅲ染色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丙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B.稀碘液与相应的物质发生反应呈现蓝色
C.在观察颜色时都不需要用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隔水加热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
19.(10分)C、H、O、N、P、S在玉米细胞(干重)和人细胞(干重)以及人细胞(鲜重)中的含量(%)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重)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重)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人细胞(鲜重)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表中元素在人细胞(鲜重)中的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重)多的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发生差异的原因是人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    中。
(2)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
①大豆种子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      。某市农村地区喜食晒干的“炒青豆”,炒青豆时散失的水分主要是     。
②黄豆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 kg的黄豆能长出约5 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含水量    (填“上升”或“下降”),有机物含量    (填“上升”或“下降”)。
(3)牛奶、奶粉中都含有Ca、Fe等元素。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Fe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 。
20.(12分)如图是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图,其中x、y代表元素,a、b、c、d代表小分子,A、B、C代表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    ,人体摄入的A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    ,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2)B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由多个b通过    的方式形成。
(3)C是细胞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DNA;另一类是     (写中文名称)。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                      。
(4)若d是由甘油与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则d是    ,其作用是                    。
21.(14分)如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    。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即图中字母   所示的结构。
(3)丙图所示多肽由    个氨基酸形成,由    种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中有    个游离的羧基。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    过程形成的,图中的③⑤⑦称为    。
22.(10分)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更令人振奋的是,合成的胰岛素具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生物活性。中国科学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摘取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桂冠。如图为胰岛素原分子加工成为成熟胰岛素分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是细胞内的重要化合物,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蛋白类物质与其功能的对应,正确的是   (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胰岛素——调控      B.胃蛋白酶——防御
C.血红蛋白——运输     D.抗体——催化
(2)胰岛素原分子至少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若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图示胰岛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
(3)如图为胰岛素的β链示意图,第8、20、23位氨基酸的R基团都是—H,若通过水解除去β链中第8、20、23位氨基酸,则需消耗    分子水,形成的所有短肽比原β链多了    个游离的羧基。
23.(14分)炸薯条是常见的食物。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一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二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三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请回答问题: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     试剂发生作用,经    处理后生成    色沉淀。
(2)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    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     ,并且提取液     ,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3)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垃圾,下列所述废物中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
a.过期变质的薯条
b.塑料垃圾袋
c.西瓜皮
d.废弃餐巾纸
e.废弃的纤维制品
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1.C 2.A 3.D 4.B 5.B 6.B 7.C 8.A
9.A 10.D 11.B 12.C 13.C 14.B 15.BD 16.AC
17.ABD 18.ABD
1.C 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其组成元素为C、H、O、N、P,C符合题意。
2.A 表中Fe是微量元素,B错误;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生物细胞内的含量存在差异,C错误;并不是细胞中含量越低的化学元素作用越小,如微量元素Fe在人体内含量低但是作用比较大,D错误。
3.D 判断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通常采用溶液培养法。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矿质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才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矿质元素是植物所必需的。
4.B 钙在细胞中为大量元素,B错误。
5.B 人体细胞内的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B错误。
6.B 分析组成脑啡肽的氨基酸的R基可知,脑啡肽中R基有4种,即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A错误。由题图可知,脑啡肽中有4个肽键,脑啡肽由5个氨基酸脱掉4分子水形成,B正确。图示R基中不含氨基、羧基,即脑啡肽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改变会影响脑啡肽的功能,D错误。
7.C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结构物质,C错误。
8.A 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每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A错误。
9.A 汉坦病毒属于RNA病毒,含有A、U、G、C四种碱基。
10.D 胸腺嘧啶为DNA特有的碱基,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为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a为五碳糖,组成元素为C、H、O,b为核苷酸,组成b的元素为C、H、O、N、P,B正确;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为DNA,可存在于人体细胞中,C正确;若a为核糖,则b是核糖核苷酸,m可能为尿嘧啶、鸟嘌呤、胞嘧啶、腺嘌呤,D错误。
11.B 据题图分析,甲为固醇类分子,是细胞中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A错误;乙为脂肪分子,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正确;丙为磷脂分子,是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C错误;固醇类、脂肪和磷脂都不溶于水,D错误。
12.C 脂肪、磷脂和固醇类都属于脂质,三者是并列关系,A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三者是并列关系,B错误;固醇类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符合题述关系,C正确;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错误。
13.C 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所示单体为脱氧核苷酸,而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RNA,组成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C错误。
14.B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图2中a表示氧元素,B错误;细胞完全脱水后,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正确;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即图2中的a,D正确。
15.BD 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16.AC 图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都属于糖类,只含有C、H、O,A错误;由题图曲线可知,6月中下旬有机酸开始持续减少,多种糖的含量有所增加,有机酸可能逐渐转变成糖,B正确;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淀粉,D正确。
17.ABD 甲为氨基酸,是组成乙(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内蛋白质通常由常见的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A正确;由图可知,由不同的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脱去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脱去的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271-3)×18+4×2=4 832,B正确;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丙为核苷酸,C错误;如果甲中的R基团为—C3H5O2,则甲的分子式为C5H9O4N,两分子甲脱一个水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6O7N2,D正确。
18.ABD 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时,丙种子颜色反应最深,说明丙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A正确;淀粉遇碘液变蓝,B正确;在鉴定植物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时,制作临时玻片标本,需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着色情况,C错误;题中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隔水加热,D正确。
19.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水 蛋白质 (2)①自由水 结合水 ②上升(2分) 下降(2分) (3)参与物质组成(2分)
解析 (1)人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的组成元素是H和O,因此人细胞(鲜重)中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重)多的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在细胞干重中蛋白质含量最多,故H和O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2)①种子在晾晒的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炒青豆时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②在黄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含水量增加,有机物含量减少,其原因是种子浸泡过程中细胞吸收了水分,同时细胞进行呼吸消耗有机物。(3)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Fe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说明无机盐参与物质的组成。
20.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淀粉 葡萄糖 (2)脱水缩合(2分) (3)核糖核酸 组成的五碳糖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DNA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含有的碱基为A、G、C、U(4分) (4)脂肪 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2分)
解析 (1)物质A是由C、H、O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所以A是多糖,若A为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淀粉;A是生物大分子,人体摄入的A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2)B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则B表示的物质是蛋白质,由多个b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3)C是细胞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则C表示的物质为核酸,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组成的五碳糖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DNA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含有的碱基为A、G、C、U。(4)若d是甘油与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则d是脂肪。脂肪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21.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1)淀粉(1分) (2)核苷酸(1分) b (3)4 3 2 脱水缩合 肽键
解析 (1)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2)乙图为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即图中字母b所示的结构。(3)丙图所示多肽为四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组成该四肽的氨基酸的R基中④和⑧相同,故有3种氨基酸;由题图可知,该化合物中有2个游离的羧基(②和⑨中)。多肽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③⑤⑦为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
22.答案 (每空2分)(1)A、C (2)1 5 640 (3)6 3
解析 (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A正确;胃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具有催化功能,B错误;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C正确;抗体具有防御功能,D错误。(2)胰岛素原分子为一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若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图示胰岛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28×(21+30)-18×(21+30-2)-3×2=5 640。(3)每水解除去一个中间的氨基酸需要断裂两个肽键,即需要两分子水,图中第8、20、23位氨基酸的R基团都是—H,若通过水解除去β链中第8、20、23位氨基酸,则需消耗6分子水,水解产物为四个短肽和三个氨基酸,所以形成的所有短肽比原β链多了4-1=3(个)游离的羧基。
23.答案 (每空2分)(1)斐林 隔水加热 砖红 (2)三 充分 为浅黄色且澄清 (3)ac
解析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隔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2)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浅的实验材料,因此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三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充分浸出,并且提取液的颜色为浅黄色,提取液澄清,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3)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所以a过期变质的薯条和c西瓜皮属于厨余垃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