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某班学生组织了一次家庭收入调查活动,小明一家的收入中属于劳动性收入的有( )①妈妈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收入②爷爷每月获得的退休金③哥哥在外资企业的工资④爸爸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小吴拥有3项国家专利,改进过43项设计工艺和23种工艺设备,获得过多项奖励,成为公司里响当当的“最富技术工”。“最富技术工”的收入( )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③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④来自国民收入初次分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某村在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把6 000亩岗坡地流转给农业公司种植软籽石榴。农户以土地入股,除了可以获得租金、分红,还可以在石榴林里务工(年收入近2万元)。该村村民( )A.租金、分红属于经营性收入B.近2万元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C.土地流转所得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D.收入来源体现我国分配方式多样化4.当下,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可向个体提供市场、研发、生产等资源,个体不必进入传统企业就可以从事经济活动,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快速兴起。新就业形态的兴起( )A.能发挥市场解决公平分配问题的作用B.获得的收入全部属于按劳分配所得C.获得的收入全部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得益于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题组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5.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的高低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到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到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②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③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 )①清理规范企业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加大分配调节力度,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③鼓励劳动者勤劳致富,促进社会机会公平④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缩小收入差距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练1.春节前夕,辛勤工作的亲戚们开始盘点自己的收入。舅舅:我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总经理,每月工资13 000元,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分红5万元。姑姑:我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月工资5 300元,年终奖金3万元。表哥:我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工资6 500元,出租家里的房屋也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爸爸:我在上海一家外资食品公司工作,今年年薪12万元。对他们的收入推测合理的有( )①舅舅的工资和股票分红都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②姑姑在国企上班,工资和奖金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③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表哥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④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爸爸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表为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收入构成 人均(元) 增长情况 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工资性收入 16 747 6.8% 57.0%经营净收入 4 643 6.7% 15.8%财产净收入 2 554 3.7% 8.7%转移净收入 5 454 5.8% 18.6%注: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 428元,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05元,实际增长7.3%。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居民收入途径多元化,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②居民初次分配所得增加,我国的要素资源活力迸发③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得以彰显④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取得卓越成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是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依法取缔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②鼓励按要素分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③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推进共同富裕④提高劳动所得比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下表为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行业平均招聘薪酬排行榜。排名 行业 平均薪酬(元)1 基金/证券/期货/投资 12 7402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11 8443 专业服务/咨询 11 7984 银行 11 6345 保险 11 620注: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 163元。面对以上现象,你认为国家可能会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支持,提高科技人员待遇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使收入差距缩小④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个税调节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②减轻部分居民负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③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④通过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情况,部分数据如下:项目 绝对量(元) 同比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 19 672 6.5人均工资性收入 11 300 6.8人均经营净收入 3 041 7.0人均财产净收入 1 743 4.7人均转移净收入 3 588 6.1注: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由此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居民收入途径呈现多样化②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恢复向好③我国实现了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④转移支付等初次分配手段增加人民获得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衡量推进共同富裕中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Z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如图所示。2018—2022年Z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解读图中的经济信息。(2)请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为进一步缩小Z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基础过关练1.D 2.D 3.D 4.D 5.D 6.D1.D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小明哥哥在外资企业的工资与小明爸爸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都是劳动所得,属于劳动性收入,③④正确;小明妈妈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小明爷爷每月获得的退休金属于转移性收入,①②不符合题意。2.D “最富技术工”的收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来自国民收入初次分配,②④符合题意;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会扩大收入差距,①错误;“最富技术工”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分配主要是指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错误。3.D 租金、分红属于财产性收入,A错误。该农业公司如果属于公有制经济,近2万元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所得;如果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近2万元收入就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B错误。土地流转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C错误。材料中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从获得收入的途径来看,有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收入来源体现着我国分配方式的多样化,D正确。4.D 市场不能解决公平分配问题,单靠市场调节会拉大收入差距,A错误;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材料中提到的新就业形态获得的收入不一定全都来自公有制经济,也不一定全都来自非公有制经济,B、C排除;材料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就业形态快速兴起,这说明其兴起得益于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D正确。5.D 分配率的高低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均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分配率,②④符合题意;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分配公平,排除①;分配率强调初次分配领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属于再分配领域的措施,排除③。6.D 漫画反映的是企业内部分配不公,导致普通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同时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②④符合题意;漫画强调的是企业内部分配不公导致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未体现企业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漫画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劳动者不勤劳和机会不公平造成的,①③不符合题意。能力提升练1.D 2.A 3.D 4.C 5.C 6.A1.D 舅舅的工资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收入,股票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①错误;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姑姑在国企上班,其工资和奖金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②正确;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表哥的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爸爸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③错误,④正确。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性收入的关系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性收入,但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2.A 从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表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有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表明居民收入途径多元化,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①符合题意;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都不断增长,说明居民初次分配所得增加,我国的要素资源活力迸发,②符合题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居民工资性收入不一定都是公有制范围内获得的收入,③排除;表注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而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无法得出“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④排除。3.D 要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而不是取缔过高收入,①错误;材料强调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推进共同富裕,而鼓励按要素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②与题意不符;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能够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③正确;提高劳动所得比重,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④正确。4.C 对比2023年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薪酬前五的行业的平均薪酬,可以看出我国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收入差距,因此国家应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同时也要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个税的调节作用,②④正确;“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并不能解决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大的问题,①排除;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如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不能直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③排除。5.C 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并不会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也不涉及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排除①④。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利于减轻部分居民负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③符合题意。6.A 202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有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且同比保持增长,可以推断出我国居民收入途径呈现多样化,①符合题意;202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都在增长,可以推断出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恢复向好,②符合题意;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增速并不是一样的,只能说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不能推断出我国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③排除;转移支付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④错误。7.答案 (1)2018—2022年Z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①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农村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②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析 解答第(1)问应根据材料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定义和图中数据的对比,看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解答第(2)问应根据设问指向,直接调用教材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关知识进行回答。15(共17张PPT)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必备知识 清单破知识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意义:①从提高效率角度看,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从促进公平角度看,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名师点睛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形式,在“公有制”范围内,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尺度是“劳动”,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具体形式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公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所得,等等。(3)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形式,还有社会保障、按生产要素分配等。3.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知识拓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形式劳动要素 私营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资本要素 私营企业主所得税后利润,居民储蓄所得利息、购买股票所得股息,等等土地要素 凭借土地取得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技术要素 科技工作者通过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获得收入管理要素 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取得收入数据要素 凭借数据取得收入4.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途径 内容主要 途径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其他 途径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5.弘扬劳动精神,鼓励劳动致富(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知识点 2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措施(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知识辨析1.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都属于按劳分配。3.劳动性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4.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5.按生产要素分配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一语破的1.错误。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2.错误。公有制经济中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等则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3.错误。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而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4.正确。5.错误。按生产要素分配也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如国有企业内部科技成果拥有者以技术入股获得的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分配所得。关键能力 定点破定点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区 别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依据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贡献参与分配意义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 ①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②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③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醒 (1)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例如,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人劳动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2)工资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例如,私营企业中工人的工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典例 小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他一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小李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 )A.4万元 3万元 B.5万元 3万元C.4万元 2万元 D.5万元 2万元B解析 小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包括国企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共5万元;小李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所得1万元和炒股收益2万元,共3万元。定点 2 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 再分配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全社会主体 主要是企业 政府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宏观调控:税收、政策、法律等例证 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按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转移支付典例 (2021山东,3)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出台了许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群众,而且提高了市场机制的益贫性,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分析表中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②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④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表 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类帮扶政策帮扶政策 帮扶数量产业帮扶 1 465.8万户就业帮扶 1 390.6万户健康帮扶 1 476.6万户教育帮扶 807.1万户最低生活保障 1 109.0万户残疾人帮扶 338.3万户生态扶贫 1 111.3万户解析 市场机制的益贫性是指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低收入者收入增加,从而使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有利于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获得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实现增收,①正确;国家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共建共享,这是国家在运用市场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②符合题意;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分配,是以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为主体,通过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它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增收的,③不符合题意;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进行的再分配调节,属于政府调控机制,不属于市场机制,④不符合题意。定点 3 完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根本途径 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制度保障 要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基本同步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收入来源 ①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②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理念 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宏观调控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典例 (2022江苏,4)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 ( )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解析 增加资本收入推不出优化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也不一定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A错误;压缩落后产能可能会带来工厂裁员、员工失业,并不能增加就业人口,B错误;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错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分层练习(含解析).docx 01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知识梳理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