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复习任务二 鉴赏诗歌形象任务点一01任务点一 景物形象命题角度一 意象1.意象内涵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2.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意象 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隐逸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1.请根据理解填写下表。 意 象 诗 句 内 涵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①__________________水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②__________________高洁坚贞,不慕名利时光流逝意 象 诗 句 内 涵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__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④________________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思家的象征意 象 诗 句 内 涵杨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子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⑥____________________离愁别绪、送别怀人凄凉哀伤1.(2020·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即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提示]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颈联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一、如何准确把握意象特点(内涵)1.抓住重点词语,把握其外在特点重点词语主要指该意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语及后面的描述语,抓住这两类词语,就可以清楚其特点了。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风”“天”“猿”后面的形容词、动词就点明了意象的外在特点。另外,要注意意象所处的地域(环境)特征、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尤其是后两者,不同季节、不同色调,传达出的情调是不同的。2.找准“物”与“情”“志”的契合点,把握其思想情感内涵(1)依据具体语境。所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就是指意象与内容、情感的联系。要找出联系,需要依据具体语境。这里说的语境,不仅包括诗歌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还包括诗中出现的其他相关意象。(2)借助背景知识。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情况、时代背景以及注释内容。运用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分析与揭示意象特点及其内涵、情思。(3)参照意象固定内涵。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作者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结合固定内涵和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如何准确分析意象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或作者一腔的爱国情。但一般情况下,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等等。命题角度二 意境1.意境内涵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叠加所构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具体可感的个体,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抽象的整体。“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凄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画面,就是意境。2.意境的组成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物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构成。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因“人”生、“景”缘“情”生、“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3.常用的意境特点术语 类 型 术 语豪放型 雄浑开阔、旷达洒脱、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清幽型 和谐静谧、淡雅闲适、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恬静优美伤感型 凄惨萧条、哀怨低沉、寥廓冷寂、孤寂冷清、苍凉悲壮、冷清萧条婉约型 委婉含蓄、哀婉动人、缠绵悱恻、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型 远离尘嚣、超脱世俗、高雅脱俗、超凡脱俗、风致雅洁华美型 华美绚丽、富丽堂皇、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2.请结合前面所讲的知识,概括下列诗(词)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特点。(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寂寥廓 雄浑开阔 清冷萧条 远离尘嚣2.(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纪 村 事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 ①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解题提示] “酿酒迎新社”,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这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遥砧送暮晖”,写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任务点二02任务点二 事物形象古诗中的事物形象,指在以某些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中,具有人格化的事物形象。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某些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事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联系教材中所学诗句,请根据特征写出事物名称,或根据事物名称写出其象征含义。①__________: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②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有节或虚心。④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惜别怀远、离愁别绪竹高洁傲岸、坚贞不屈。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苦 笋陆 游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解题提示] 一、二句写诗人见到苦笋的感受,这里突出苦笋的洁白;三、四句将苦笋人格化,写它的“耿介”“苦节”。第五句写“我”对魏征的赞美——“殊媚妩”,根据注释可知,这里是对魏征抗颜直谏的称赞。苦笋的“苦”与魏征的直言进谏带给人的感觉是相通的,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而魏征直言进谏的耿直性格又与“笋”与生俱来的“耿介”是一样的,这里又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1.鉴赏事物形象“三角度”2.鉴赏事物形象“三步骤”任务点三03任务点三 人物形象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自我形象(主观形象),即作者自己;二是他人形象(客观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寄托。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有他人形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形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他们面对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改其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无依、形影相吊的愁苦女子的形象,她的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孤傲高洁、不媚权贵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展现的是诗人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其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展现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慷慨愤世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均饱含同情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情感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将有情人别离时的悲伤与无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词中两位依依惜别的情人形象缠绵深挚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活画出一个年迈的卖炭翁的形象,其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刻画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以下问题。(1)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了词人怀古伤今之情。词人通过对敌占区民众祭祀佛狸祠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敌占区民众人心麻木、安于现状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3)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词人形象。表现了渴望报国,但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而情感悲愤的词人形象。规律总结:鉴赏人物形象,需要结合题目、注释、关键语句、手法等角度思考。(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高考真题)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编)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编)本诗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解题提示] 首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那种乐观豁达的胸怀。我们仅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有着旷达的性格。颔联劝勉。上句勉励子由要不辞辛苦,“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让契丹国王感觉到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的风度,不要失掉大国风范。颈联思念。上句设想身居沙漠的子由,时时回望故国的月亮,不忘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之景。尾联嘱托与担忧。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了苏轼对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复杂心理,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2)诗人是一个重视亲情、有家国情怀的形象。对子由的担心表现了他重视亲情;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不失大国风范,则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大爱。(3)还塑造了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不畏艰辛、富有才华、热爱国家、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看标题注释。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2)赏景物意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意象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住人物描写。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4)析典故来源。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探寻典故中人的形象特点,来分析诗中人物形象。2.鉴赏人物形象三步骤复习任务二 鉴赏诗歌形象任务点一 景物形象命题角度一 意象)1.意象内涵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2.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意象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续上表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隐逸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INCLUDEPICTURE "链接教材csJ.TIF"1.请根据理解填写下表。意 象 诗 句 内 涵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上表意 象 诗 句 内 涵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子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高洁坚贞,不慕名利 ②时光流逝 ③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④思家的象征 ⑤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⑥凄凉哀伤INCLUDEPICTURE "关联考题csJ.TIF"1.(2020·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即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提示]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颈联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答: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INCLUDEPICTURE "解题策略csJ.TIF"一、如何准确把握意象特点(内涵)1.抓住重点词语,把握其外在特点重点词语主要指该意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语及后面的描述语,抓住这两类词语,就可以清楚其特点了。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风”“天”“猿”后面的形容词、动词就点明了意象的外在特点。另外,要注意意象所处的地域(环境)特征、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尤其是后两者,不同季节、不同色调,传达出的情调是不同的。2.找准“物”与“情”“志”的契合点,把握其思想情感内涵(1)依据具体语境。所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就是指意象与内容、情感的联系。要找出联系,需要依据具体语境。这里说的语境,不仅包括诗歌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还包括诗中出现的其他相关意象。(2)借助背景知识。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情况、时代背景以及注释内容。运用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分析与揭示意象特点及其内涵、情思。(3)参照意象固定内涵。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作者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结合固定内涵和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如何准确分析意象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或作者一腔的爱国情。但一般情况下,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等等。命题角度二 意境)1.意境内涵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叠加所构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具体可感的个体,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抽象的整体。“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凄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画面,就是意境。2.意境的组成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物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构成。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因“人”生、“景”缘“情”生、“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3.常用的意境特点术语类 型 术 语豪放型 雄浑开阔、旷达洒脱、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清幽型 和谐静谧、淡雅闲适、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恬静优美伤感型 凄惨萧条、哀怨低沉、寥廓冷寂、孤寂冷清、苍凉悲壮、冷清萧条婉约型 委婉含蓄、哀婉动人、缠绵悱恻、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型 远离尘嚣、超脱世俗、高雅脱俗、超凡脱俗、风致雅洁华美型 华美绚丽、富丽堂皇、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INCLUDEPICTURE "链接教材csJ.TIF"2.请结合前面所讲的知识,概括下列诗(词)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特点。(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答: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答: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答: 答案:(1)冷寂寥廓 (2)雄浑开阔 (3)清冷萧条 (4)远离尘嚣INCLUDEPICTURE "关联考题csJ.TIF"2.(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纪 村 事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 ①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解题提示] “酿酒迎新社”,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这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遥砧送暮晖”,写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答: 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INCLUDEPICTURE "解题策略csJ.TIF"任务点二 事物形象[学生用书P208]古诗中的事物形象,指在以某些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中,具有人格化的事物形象。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某些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事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INCLUDEPICTURE "链接教材csJ.TIF"联系教材中所学诗句,请根据特征写出事物名称,或根据事物名称写出其象征含义。①__________: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②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有节或虚心。④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松 ②惜别怀远、离愁别绪 ③竹 ④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⑤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INCLUDEPICTURE "关联考题csJ.TIF"(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苦 笋陆 游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解题提示] 一、二句写诗人见到苦笋的感受,这里突出苦笋的洁白;三、四句将苦笋人格化,写它的“耿介”“苦节”。第五句写“我”对魏征的赞美——“殊媚妩”,根据注释可知,这里是对魏征抗颜直谏的称赞。苦笋的“苦”与魏征的直言进谏带给人的感觉是相通的,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而魏征直言进谏的耿直性格又与“笋”与生俱来的“耿介”是一样的,这里又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答: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INCLUDEPICTURE "解题策略csJ.TIF"1.鉴赏事物形象“三角度”2.鉴赏事物形象“三步骤”任务点三 人物形象[学生用书P209]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自我形象(主观形象),即作者自己;二是他人形象(客观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寄托。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有他人形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形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他们面对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改其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无依、形影相吊的愁苦女子的形象,她的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孤傲高洁、不媚权贵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展现的是诗人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其对山水风光的喜爱续上表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展现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慷慨愤世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均饱含同情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情感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将有情人别离时的悲伤与无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词中两位依依惜别的情人形象缠绵深挚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活画出一个年迈的卖炭翁的形象,其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刻画INCLUDEPICTURE "链接教材csJ.TIF"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以下问题。(1)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 (2)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 (3)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 (4)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 答案:(1)暗示了词人怀古伤今之情。(2)词人通过对敌占区民众祭祀佛狸祠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敌占区民众人心麻木、安于现状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3)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词人形象。(4)表现了渴望报国,但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而情感悲愤的词人形象。规律总结:鉴赏人物形象,需要结合题目、注释、关键语句、手法等角度思考。INCLUDEPICTURE "关联考题csJ.TIF"(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高考真题)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 (2)(改编)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答: (3)(改编)本诗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解题提示] 首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那种乐观豁达的胸怀。我们仅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有着旷达的性格。颔联劝勉。上句勉励子由要不辞辛苦,“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让契丹国王感觉到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的风度,不要失掉大国风范。颈联思念。上句设想身居沙漠的子由,时时回望故国的月亮,不忘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之景。尾联嘱托与担忧。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了苏轼对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复杂心理,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答: 答案:(1)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2)诗人是一个重视亲情、有家国情怀的形象。对子由的担心表现了他重视亲情;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不失大国风范,则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大爱。(3)还塑造了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不畏艰辛、富有才华、热爱国家、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INCLUDEPICTURE "解题策略csJ.TIF"1.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看标题注释。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2)赏景物意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意象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住人物描写。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4)析典故来源。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探寻典故中人的形象特点,来分析诗中人物形象。2.鉴赏人物形象三步骤课时跟踪练[学生用书P92(单独成册)](45分钟)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落叶送陈羽韩 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摇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①诗中用落叶不停地飘飞、断蓬不再回归故土,表明二人再见遥遥无期,继而感叹陈羽远行,难以回归故地;②“落叶”和“断蓬”的形象比喻,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诗人对与好友离别的惋惜与不舍分离又无可奈何的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 解析:“兰”“蕙”“菊”都是自然界中的花草。联系《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品德的高洁和高尚可知,词人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答案:①“兰”“蕙”“菊”都是花草。②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②政:同“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有何作用?答: 答案:颔联描绘的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诗歌托物言志,借野菊暗示诗人不媚俗邀宠、狂放不羁的情怀,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官 舍 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 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官舍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官舍竹表现了什么情怀?答: 解析:作答第一问,找到描写“竹子”的语句,即第二、三联。“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体现了官舍竹淡泊、与世无争、坚守严寒和孤贞的操守,“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表现出“竹”的情趣。第二问,首联说竹陪伴“我”,根据本诗歌写作背景可知,数百竿萧萧竹子在窗下陪伴“我”这个“闲官”,是知音,是寄托;而“竹”不争春色、独守严寒、坚守贞洁、自有情趣的特征,也是“我”品格的象征。答案:这首诗中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借此表现自己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访 中 洲姚 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诗中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概括“访者”的形象,解题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从诗句对“访者”的描写中总结归纳其形象特点。诗歌第一句“踏雨来敲竹下门”,说的是“访者”探访好友的时间。他不择晴日,偏偏踏雨而来,可见其不拘一格的率性和高雅的格调。“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探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论奇字”已算“无事忙”,非经世致用之务而完全出于志趣,但“访者”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就先走向水边去看白云,可见其个性的清逸自由。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位不拘小节、格调高雅、充满闲情逸趣的清逸之士的形象。他访友不择晴日,却踏雨而来,可见他不拘小节;来访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见他充满闲情逸趣;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他就先走向水边去看白云,可见他的清逸情怀。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辛弃疾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儿,把做镜儿猜。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本词内容,试作简要分析。答: 解析:《南歌子·新开池戏作》中的词人是一个闲居者的形象,通过写新开小池周围的美景,描写日常生活,展现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闲适洒脱之情。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是一个心怀抗金壮志但不受重用的爱国志士形象,词人以廉颇自比,抒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之情。答案:①《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描写了词人在新开的池边浮瓜沉李、凿池唤月等生活情景,塑造了词人率真浪漫、随性自然、襟怀洒脱的闲居者形象。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塑造出一个胸怀壮志、心忧天下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形象。二、综合练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仲蒙夜坐文 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由首联下句的“独”可知,应是诗人独坐房间。(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答: 答案: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③乐享宁静,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朱 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①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 ①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解析:“‘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是说梅花天生具有不同寻常的韵致,与“风露冰雪”无关。(2)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答: 答案:天性高洁,坚守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 小 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小 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草木本是“一岁一枯荣”,而《题小松》中却说小松“一年几变”,夸大其遭遇之艰,突出其成材之难。B.《题小松》中以桃李盛时对比小松孤秀,以桃李摇落对比小松青葱,表现出小松的刚劲挺拔、生机勃勃。C.《小松》第二句中的“出”字,承前是“刺”的结果,启后是“凌云”的先兆,表现出小松由小变大的变化过程。D.《小松》中通过刻画小松的成长,赞美出身寒微之人的坚强成才,慨叹目光短浅之人不关心人才成长。解析:“说小松‘一年几变’,夸大其遭遇之艰”错。《题小松》中写桃李“一年几变”,是夸大桃李变化之易,突出小松成材之难。(2)两首诗中小松的形象特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相同点:①都遭遇艰难困苦,默默忍受,坚忍顽强;②都被人冷落忽视,独耐寂寞;③都志向远大,未来可期,必将有百尺凌云的姿态,可堪柱石之功。不同点:《题小松》中,小松挺立庭院中,枝叶纤细柔韧,令人爱怜;《小松》中,小松淹没在深草里,刺头努力向上,锐不可当。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二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教师用).doc 2025秋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