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15分)说明: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右图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A.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代文明告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2.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陈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一独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秀秀秀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B.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3.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D.实业救国思想的宜传者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重申了中国共产觉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三大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共8页第1页5.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B.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C.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D.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6.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参战人口伤亡人数抗击军队人数中国抗击日军中国德、意、日法240方人参战总人口各国军民中国份亡17亿4.5亿总共伤亡3500万人西斯军队11109000余万人万人(1941年)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进行和平谈判B.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C.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8.伴随着260万名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上千万名农民投入支援前线的行动,不仅决定战争最终胜利的大局,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解放战争”,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经济基础。材料叙述的是A.重庆谈判的结果B.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C.渡江战役的过程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9.“淮海战役已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融入人们的血脉中,现在,当遇到超级难啃的‘骨头’,‘打一场准海战役’已成百姓惯用的口头禅。”(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2月9日)人们惯用这句“口头禅”的主要原因是A.淮海战役规模大、战斗激烈、战果辉煌B.淮海战役由中原、华东野战军共同发起C.淮海战役的广大作战区域以徐州为中心D.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共8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