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双唇小口尖底瓶。有学者认为它用于祭祀,具有礼器性质,故将其喻为“文明的火花”。该学者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生产工具的进步B.社会分工的出现C.阶级阶层的分化D.早期国家的形成2.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置吏律》律文规定,县道官有需要“请而当为律令者”“各请属所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上书请示中央相国、御史,相国、御史审查,“当请,请之,毋得径请。径请者,罚金四两”。此项规定有助于()A.完善朝廷的文书传送系统B.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C.强化对行政的监督和检查D.保障政令的畅通无阻3.下表为刘宋至隋初岭南地区人口数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岭南地区()省区 刘宋时期人口数(公元464年) 阶代初期人口数(公元609年)人口效 密度(人/平方公里 占全国人口% 人口数 密度(人/平方公里 占全国人口%广东 375744 1.7 1.25 659889 2.99 1.28广西 228360 0.99 0.76 956345 4.14 1.86合计 604104 2.01 1616234 3.14A.土地兼并程度日益加深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D.地域经济差别缩小4.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紧,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江南地区雇佣关系的推广C.白银货币大规模投入使用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升5.明清之际,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政治上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家庭伦理领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唐甄的思想()A.猛烈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明清时期社会转型C.与儒家的意识形态相违背D.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6.1892年,湖北织布局建成并开工生产,配备英国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织布局所产布匹投放市场后,“甚合华人之用,通行各省,购取者争先恐后,以故货不停留,利源日广”。由此可知,湖北织布局的建产()A.体现了灵活务实的策略B.开启了近代工业化进程C.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D.实现了洋务运动的目标7.蔡和森在1920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以为现世界不能行无政府主义,因在现世界显然有两个对抗的阶级存在,打倒有产阶级的迪克推多(英文,意为专政、独裁),非以无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压不住反动,俄国就是个明证。”蔡和森意在强调()A.革命是国家出路的必然选择B.消灭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重心C.中国共产党应坚持阶级斗争D.中国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依靠“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进行总体部署,“以农业为主”方针具体推进,逐渐形成了“以以农为基、以工促农、协调发展”为基本内核的经济内循环机制,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这一举措()A.表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B.意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完善了根据地的权力运行机制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使广大职工尤其女工安心生产,上海市民主妇联筹委会与工作团体相互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厂托儿所的整理与改造工作,并积极帮助若干私营工厂建立托儿所”。截止1950年9月全市工厂托儿所共有床位3000余个,共收托4600余名婴儿,这一举措()A.提升了女工群体的社会地位B.构建起完备福利体系C.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有助于保障生产效率10.1981年7月31日,国务院决定在湖北省沙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拉开了我国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由此推断这些措施()A.适应了乡镇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C.推动了内地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11.下表摘录了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相关案件。西欧庄园 涉及领主的利益和司法权力案件 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案件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贝克修道院庄园(1246-1249年) 92 75.5% 30 24.5%阿尔里瓦庄园 (1259-1261年) 104 61.5% 65 38.5%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A.是维护领主利益的重要工具B.保障了庄园自由民的权利C.加强了国王对基层社会治理D.是领主与佃户联系的纽带12.16世纪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淳朴、自然,表现了荷兰为代表的北欧之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是风俗画大师,人们称他“农民勃鲁盖尔”。据此可知()A.荷兰成为欧洲艺术创作的中心B.海上殖民扩张影响到艺术创作C.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思潮成为主流D.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13.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在关注“各国人民未来的生活”。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强调“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这说明()A.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B.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特征C.工人运动进入暴力革命阶段D.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成熟14.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强化B.印度发展比较依赖西方C.印度深受殖民统治影响D.印度追随西方国家脚步15、下表为1950和1992年部分国家主要经济部门的就业比重(%)法国 德国 美国1950 1992 1950 1992 1950 1992农、林、渔业 28.3 5.1 22.2 3.1 12.9 2.8采矿业、制造业、建筑和公用事业 34.9 28.1 43.0 37.8 33.6 23.2服务业 36.8 66.8 34.8 59.1 53.5 74.0据表格信息可知()A.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就业比重变化B.欧美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C.法德美从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D.产业结构变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汉初刑罚与明清中央司法改革】(14分)材料一内容 出处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盖多于平邦中典五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墨、劓、髌、宫、大辟都是残害肢体的肉刑) 《汉书·刑法志》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 《文献通考》-改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恢复隋唐“三法司”制度,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管司法事务,但三者的分工已经发生变化,改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复,然后决之”。以后,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大理寺则是复核机关。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刑部按省区划分增设12属部,后定为13清吏司,分管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刑名案件。清代增刑部下属为17清吏司,并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刑罚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央司法行政制度加重刑部事权的原因。(6分)17.【近代留法教育与中法留学事业】(14分)材料一1915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以工作,俭以求学,增进劳动者的知识”为宗旨。介绍学生赴法、联系入厂、入校、发放维持费等一应由其负责。......旅欧同人还联合法国学者创建华法教育会组织大批学生赴法,1919年到1920年,来自全国18省的20批青年1700多人先后赴法,周恩本、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都是其中的成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这场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出国留学的含义,无论在留学史上还是在政治史、革命史以及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摘编自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规模逐渐扩大,人才培养层次也稳步提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成为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中心和决策核心。中国政府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邓小平提名的《神舟学人》杂志,成为留学人员了解国内情况的重要渠道。2004年,两国元首发表《中法联合声明》,提到了教育文化方面开展新的合作。同年,中法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法定的各种学历、学位和毕业文凭。2010年,两国签署《关于开展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的意向声明》《中法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摘编自刘天乔《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场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出国留学”的含义。(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留学事业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18.【中间阶层发展与变化】(15分)材料一“中间阶层”是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集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中间阶层不但包括传统界定的“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还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有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律师、医生等。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中间阶层已占社会总人口的60%~70%。他们往往具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都非常敏感,是国家选民的主体,他们的政治要求往往可以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起到延缓或促进作用。-摘编自穆宏佳《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研究》材料二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个调整不仅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基于此,中间阶层的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事实,西方学者也据此认为西方国家将由中间阶层占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将随之消失。-摘编自李其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中间阶层”的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西方学者”的观点。(7分)19.【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2分)材料作为不同地区的文明,因文明的属性不同,其创造的相关成果也各不相同。.....从历史上看,一个文明可以和一个国家重合,也可以在空间上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可以包括国家的一种类型,也可以囊括国家的多种类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与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而不同的文明又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迄今为止,世界上的文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摘编自杨共乐《文明与文明观刍议》请以“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一、选择题1-15CCBCDCACDBADBCB二、非选择题16.(1)背景: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秦朝灭亡教训的启示;汉朝的统一、政令的有效推行。(答对3点)(8分)(2)原因: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防止司法机关互相推诿;提高司法效率。(答对3点)(6分)17.(1)含义:激发了追求真理和进步的新觉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革命事业积蓄了力量。(4分)(2)变化:规模扩大、层次提高;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保障。(4分)原因:改革开放;中法传统友谊;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6分)18.(1)特点:属于相对独立的群体;分布领域广泛;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8分,任答四点即可)(2)评析:材料二中的西方学者看到了中间阶层的崛起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冲击。(3分)但没有看到中间阶层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产物,不可能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现状;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就不会消失。(4分)19.示例:观点: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分)阐述: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各项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处于领先地位。唐朝时期,中国采取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各国派遣使节来华,学习中国先进制度和儒家文化,回国后推动本民族变革与发展。自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逐渐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期间,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希腊、西亚、罗马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并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力迅速发展。西欧国家奉行殖民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不断深入,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丰富了世界文明。(8分)由此可见,世界上的文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