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县级学校高二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8分)1.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发表主张: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为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该主张体现了()A.家国一体 B.天下为公 C.民本思想 D.天人合一2.汉代之前,儒家理念以“仁义”为先。汉代以“孝”为伦理观念之首,强调孝道的目的是“事亲孝就能事君忠”,这说明了汉代()A.统治策略背离仁政思想 B.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C.选官标准决定意识形态 D.儒家思想的时代性增强3.泰山红门宫,宫前建有孔子登临处等石坊;宫内分东西两院,东院正殿三间,原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西院正殿三间,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红门宫的这一建筑特点体现了()A.大一统思想的渗透 B.程朱理学对古建筑的影响C.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D.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4.鸦片战争以前传入中国的西学基本是以天文、历算为主的“宫廷科学”,鸦片战争后转变为以兴办实业为目的的实用性科学技术,进而扩大到军事、政治和法律等领域。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B.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C.时局变化的现实需要 D.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5.浮世绘是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庶民的爱好。右图是18世纪浮世绘作品《五常·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画中的日文对“义”的主旨解释为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明白事理分寸,真诚相待。该作品用可用于说明()A.日本贵族汉学造诣精深 B.幕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文明开化”成效显著 D.儒学文化圈的国别风貌6.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A.雕塑艺术的不断进步 B.对人的关注越来越明显C.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然 D.理性和科学的紧密结合7.公元前1世纪,以西塞罗为代表的罗马史家在历史书写中往往秉笔直书;至公元1世纪初,罗马的历史书写则逐渐转向隐喻和曲笔。这一变化()A.受到了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B.弥合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C.维护了历史叙述的客观性 D.反映了古罗马政体的变迁8.如图所示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同种类学术期刊版式的不同。这反映了()注:横排是国际通用模式;竖排是中国传统模式。A.新文化运动促进科学传播 B.救亡图存影响了新式媒体的推广C.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D.自然科学杂志受到广大民众青睐9.公元4世纪后,由于匈奴的入侵,导致原东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日耳曼人被迫西迁,下图是日耳曼人在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示意图,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A.打断了欧洲社会农耕文明进程 B.直接导致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奠定了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格局 D.延续了辉煌的古罗马帝国文化10.13-15世纪,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先后被十字军和奥斯曼土耳其人两次攻破。在此期间,许多拜占庭的工匠西行避难,他们给西欧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这一现象()A.有利于西欧的社会转型 B.推动专制制度走向瓦解C.促进了庄园经济的解体 D.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11.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普遍使用中式风格的艺术品来装饰饮茶的环境,以求契合茶这种东方饮品中蕴藏的异国情调。英国茶空间的布置反映出()A.跨太平洋贸易扩大 B.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发展C.大众消费水平提高 D.商品流动推进文化传播12.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1650 18.3 18.3 2.4 5.45亿1750 19.2 13.1 1.6 7.28亿1850 22.7 8.1 5.1 11.71亿1900 24.9 7.4 9.0 16.08亿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13.据报道,越来越多的亚裔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放弃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西方国家,转而移民至亚洲--些主要城市。曼谷大学人口和社会研究学院Sakkarin博士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专业型人才,原本打算进入西方劳动力市场,不过却开始大批来到东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亚洲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B.冷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C.世界经济重心完成了转移 D.东亚改变了人才引进的政策14.18世纪后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全球化为各国开展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平等”“公平”的发展环境。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尚不发达国家)一旦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统治的世界市场.....就会在奴隶制、农奴制等野蛮暴行上,再加上过度劳动的文明暴行”。比较两者看法可知()A.李嘉图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 B.两者都揭示出殖民扩张的残酷本质C.全球化改变了国际交往的不平等关系 D.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展开批判性研究15.考古学家在阿富汗东北边境挖掘发现的阿伊哈努姆遗址,是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还保存着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这一发现最能说明()A.古希腊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化交流C.古代希腊与阿富汗联系密切 D.希腊人曾长期统治阿富汗地区16.法国革命军和拿破仑在反击“反法联军”的进军中占领了莱茵河左岸,这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封建贡赋被取消了,《民法典》得到了实行,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公民自由平等的口号深入人心。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承认民族自决原则C.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D.确立了维也纳体系第11卷(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北欧神话自诞生之始,诸神消亡的命运就已注定,这是一个生死轮回,生命万物终究逃不开死亡的宿命,但消逝的过去也会孕育未来。诸神在拥有智慧、才华等才能之外,诸神做了很多人碍于世俗道义与法律不敢做的恶事,其神性之上是更多人性之恶。北欧先民将追求荣誉奉为最高生存理念,他们眼中的荣誉更多体现在道德层面,除了勇敢,还包括守信、忠诚、善良、慷慨等一系列特质。北欧神话中女性不仅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还拥有较强参与众神事务的能力,因而拥有较高的家庭与社会地位。-摘编自孙雨薇《神性与人性之歌-浅析北欧神话精神内核》材料二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盘古开辟天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而死、精卫誓填沧海等故事熠熠生辉。他们象征了先民对光明的追求和勇于与大自然抗争、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理想形象。《山海经》记载的450多个神中,大多是半人半兽形状,为民尝百草的神农氏为牛头人身,蚩尤人身牛蹄。三皇五帝神话中尧舜禅让、禹“克己奉公”的形象,成为“内圣外王”的理想模板,其谱系神话成为“大一统”观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不太关注儿女私情,对社会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深刻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发展个性的关注。-摘编自向柏松《中国古代帝系神话与“大一统”观》材料三尼罗河上下游居民由跨越红海的亚洲入侵者及两大原住民构成,这就导致至少有三种原始宗教信仰构成了古埃及的神话体系。在宗教渊源和政权势力的影响下,古埃及神话中神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固,不同的政治区划有自己的神话体系,进而导致创世神话呈现出多样性,主神有阿图姆、八联神、舒、托特卜塔、阿蒙等。古埃及早王朝时期三大“创世论”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埃及神话许多与“水”相关的神祇都双性同体的形象出现,这反映出古埃及人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摘编自李模《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太阳神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北欧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中国古代神话相比,埃及神话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神话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启示。(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所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该著作选取了24个切入点研究丝绸之路。信仰之路 基督之路 变革之路 和睦之路 皮毛之路 奴隶之路天堂之路 铁蹄之路 重生之路 黄金之路 白银之路 西欧之路帝国之路 危机之路 战争之路 黑金之路 妥协之路 小麦之路纳粹之路 冷战之路 美国之路 霸权之路 中东之路 伊战之路根据材料,从中选出至少3个切入点,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古代史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写出切入点,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595年,安化黑茶被明朝正式定为运销西北的官茶。此后,安化黑茶主销西北茶市数百年,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随着安化与西北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不断演进,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到安化办茶,茶行、茶号最盛时达三百余家。安化地处资水中游,水路运输方便。以小淹、边江、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茶马古镇为起点,安化黑茶顺资江而下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形成了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万里茶路”。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经营发展,安化渐成世界黑茶生产中心,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制茶,有茶行数百家。有人赋诗感慨:“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摘编自汪勇、刘纯一《安化黑茶:茶马古道一缕香》材料二中国茶叶在1886年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后便急速下滑。......印度阿萨姆茶园异常严格,规定采茶工清晨入园,采至11点钟止,每人只采20磅同一等级的原茶,随即加工。每次采摘后,须经两周才能再采,这样每年可以采摘16轮。中国则截然不同,因为中国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左宗棠向皇帝上奏折说:闽省产茶多在荒僻之区,日久采植,菁华势必日歇;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省垣,洋商昂价收买,以广招徕。迨茶船拥至,则价值顿减,茶商往往亏折资本。-摘编自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安化黑茶兴盛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86年后中国茶叶出口量急速下滑的原因及启示。(9分)县级学校高二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C D B D C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A D B C17.切入点:信仰之路、皮毛之路、黄金之路、小麦之路。观点:丝绸之路架起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论述: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从古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四大发明等传到亚、非、欧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也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丝路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沿着丝路迅速崛起并传播。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物种和文化等剧烈地交流和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综上,丝绸之路架起了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带领我们用全球的视角看到了一个浓缩的世界。18.(1)北欧神话的特点: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神人同性;重视荣誉,珍爱美德;突出女性地位。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重视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自然性与人文性的交融;神性塑造理想化;强调集体主义与社会责任;深刻影响后世政治。(2)不同:吸收外来宗教文化;神话体系分散多样;强调崇拜自然;重视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因:外族入侵;宗教信仰多元;人们热爱生命;尼罗河定期泛滥,农业发达;地方政治区划实力较强。(3)启示: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共同价值观等。19.(1)影响: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安化人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安化经济的发展。(2)原因:印度等地茶叶的竞争;中国茶园采用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规模小,采茶工艺落后;经营管理不科学;洋商的欺诈;太平天国运动对主要产茶区的破坏。启示:结束半殖民地社会,实现民族独立;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茶叶质量,增强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