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愿意是急流》课时作业A 2025-2026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选择题(知识积累巩固)1. 下列关于《我愿意是急流》作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代表作有《自由颂》B. 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作品多歌颂爱情与自由C. 作者是英国诗人雪莱,擅长写抒情诗D. 作者是法国诗人雨果,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2.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哀怨 B. 热烈真挚 C. 冷漠疏离 D. 愤怒激昂3. 诗中“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这组比喻表现了“我”对爱人的( )A. 占有欲 B. 奉献精神 C. 依赖心理 D. 嫉妒情绪4. 下列对诗歌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将“我”和“爱人”比作不同事物B. “我愿意是荒林……我愿意是废墟……我愿意是草屋……”运用了排比C. “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运用了明喻D. 诗歌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5. 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表达了对爱情中不平等地位的不满B. 歌颂了为爱人无私奉献、甘愿付出的真挚爱情C. 抒发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惋惜D. 强调了爱情中双方必须势均力敌二、课内阅读理解阅读《我愿意是急流》全文,回答下列问题。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孙用 译)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1. 诗中“我”被比喻成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 诗中“爱人”被比喻成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等事物,这些事物又有什么共同特点?与“我”的比喻形成了怎样的关系?3. 诗中多次出现“只要我的爱人是……”这样的句式,这种反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 结合全诗,说说你对诗人所追求的爱情观的理解。这种爱情观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守护》我愿意是土壤,沉默而厚实,任风雨侵蚀,任脚步碾压,只要你是一株幼苗,在我怀里,悄悄发芽。我愿意是路灯,在长夜中伫立,任霜雪覆盖,任岁月斑驳,只要你是夜行的人,望着我,不再害怕。我愿意是基石,深埋在地下,任时光流逝,任尘土掩埋,只要你是高楼,站在我肩头,触摸云霞。1. 这首诗与《我愿意是急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 两首诗都表达了“守护”的主题,但具体内涵又有细微差别。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B 4. D 5. B二、课内阅读理解1. 共同特点:这些事物多处于不利环境(如崎岖、峻峭、荒凉),具有坚韧、包容、默默奉献的特质。用意:通过这些不完美却充满力量的事物,展现“我”为了爱人甘愿承受苦难、无私奉献的精神。2. 共同特点:这些事物美好、柔弱、充满生机与活力。关系:“我”的比喻为“爱人”提供了庇护和滋养,“爱人”的美好则赋予“我”的付出以意义,形成了“守护与被守护”“奉献与被滋养”的和谐关系。3. 反复的句式强调了“我”的所有付出都以“爱人的幸福”为前提,突出了“我”对爱人的深情和奉献的决心,使情感表达更强烈、更坚定。4. 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甘愿付出、相互滋养的爱情观。现实意义:这种爱情观提醒人们,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而是为对方着想,在付出中实现彼此的价值,有助于建立平等、和谐、长久的亲密关系。三、课外阅读1. 都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手法,通过“我愿意是……只要你是……”的句式,表达了为对方默默奉献、守护的情感。2. 《守护》侧重“默默付出、给予支持”(如土壤护幼苗、路灯护行人),《我愿意是急流》侧重“承受苦难、滋养爱人的美好”。前者更贴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守护,后者更具激情与牺牲精神,但核心都是“奉献与守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