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荷塘月色》课时作业B 2025 - 2026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选择题(知识积累巩固)1. 下列选项中,对《荷塘月色》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赞美自然美景,抒发闲适之情B. 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C. 流露对现实的不满与内心的矛盾D. 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2.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C.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D.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3. 对“脉脉的流水”中“脉脉”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 形容水流湍急B. 描绘水流清澈C. 表现水流含情D. 突出水流寂静4.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表达的情感最相似的是(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课内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节选自《荷塘月色》第五段)1.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泻”字有何妙处?3. 作者为什么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结合上下文分析。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春》(节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节选自朱自清《春》)1. 比较《荷塘月色》与《春》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2.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举例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B 3. C 4. A二、课内阅读理解1. 内容概括: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通过月光、青雾、光影的变化,营造出朦胧、柔和的意境。2. “泻”字妙处:化静为动,生动表现月光如流水般倾泻的动态感。与“静静地”搭配,突出月光的柔和与静谧。3. 句子分析:“酣眠”比喻朗照的月光,“小睡”比喻被淡云遮挡的月光。作者认为淡云遮月的朦胧之美更具韵味,体现了他对宁静、含蓄之美的追求。三、课外阅读1. 情感差异:《荷塘月色》:基调含蓄深沉,流露淡淡的忧愁与对现实的疏离感。《春》:情感明快活泼,充满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命的热爱。2. 叠词举例与作用:《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田田”“脉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细腻描摹景物形态。《春》:“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突出小草的生机与活力,使描写更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