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黛玉进贾府》课时作业A(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林黛玉进贾府》课时作业A(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课时作业A 2025- 2026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选择题(知识积累巩固)
1.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王熙凤性格特点的是( )
A. 温婉贤淑,谨言慎行
B. 精明能干,机变逢迎
C. 多愁善感,孤高自许
D. 豁达开朗,不拘小节
2. 对《林黛玉进贾府》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一描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表现黛玉对贾府环境的好奇
B. 体现黛玉寄人篱下的谨慎心理
C. 反映黛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D. 暗示黛玉与贾府众人的矛盾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的是( )
A. (王熙凤)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B.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
C. 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D. (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 下列选项中,与“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所体现的贾府特点最接近的是( )
A. 简朴自然,清新雅致
B. 奢华富贵,地位显赫
C. 宁静祥和,与世无争
D. 森严壁垒,等级分明
二、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黛玉)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2. 分析“荣禧堂”匾和对联的细节描写,如何体现贾府的社会地位?
3. 结合上下文,说说黛玉在观察这些陈设时的心理活动。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四回(节选)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节选自《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1. 比较《林黛玉进贾府》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在人物刻画手法上的异同。
2. 分析两段文字中贾府与薛家的社会地位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B 4. B
二、课内阅读理解
1. 描写内容与作用:
主要描写荣禧堂的陈设(匾额、对联、家具等)。
作用:通过奢华的陈设,展现贾府的显赫地位和富贵气象,暗示贾府的权势根基。
2. 细节分析:
匾上“书赐荣国公贾源”和“万几宸翰之宝”(皇帝印章),直接体现贾府受皇家恩宠。
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以夸张手法形容贾府宾客的显贵,东安郡王的落款进一步烘托其社交圈层的高端。
3. 黛玉心理活动:
黛玉初入贾府,对荣禧堂的奢华感到震撼,同时通过观察陈设细节,意识到贾府的权势远超自己家,加深了她“步步留心”的谨慎心理。
三、课外阅读
1. 人物刻画手法异同:
相同点: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描写展现性格(如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雨村的“大怒”与门子的眼色)。
不同点:
《林黛玉进贾府》侧重通过黛玉的视角进行正面描写;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通过案件审理过程侧面烘托薛家的霸道与官场的黑暗。
2. 社会地位与情节影响:
贾府:通过荣禧堂陈设体现其与皇室的紧密关系,为后续情节中贾府的权势运作埋下伏笔。
薛家:作为“金陵一霸”,倚财仗势打死冯渊却无人敢管,反映四大家族的特权,推动雨村“乱判葫芦案”的情节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