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五课 第1课时 准确把握概念(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五课 第1课时 准确把握概念(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准确把握概念
考点一 概念的概述
1.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________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________。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________。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①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图示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____________
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_________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_________外延是相同的
②不相容关系
图示 特殊情况 含义 图示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都可以表达概念。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典例1] (2024·湖北卷,11)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典例2] (2023·天津卷,10)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
A.是“汽车”的种概念
B.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C.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D.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名师点拨 属种关系是“真包含”关系,种属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二者在字序上不同,反应的关系是不同的,不可混同。
考点二 明确概念的方法
1.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含义 定义是从______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结构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方法 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_________。“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要求 ①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②应该遵循必要的____________
逻辑 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______。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文学是艺术;文学是用文字表达的语言艺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________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______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哲学不是文学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如: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2.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含义 划分是从______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结构 划分由母项和______两部分构成
要求 ①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逻辑 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______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_______________。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______。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如: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1.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可能固定不变。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一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典例1] (2025·云南开学考试)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逻辑规则的是(  )
A.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
B.运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法宝
C.道德是反映美好品德的美德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
命题点二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典例2] (2023·海南卷,19)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易错点一 不能正确使用下定义的方法
提醒: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矫正1] 给概念下定义要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下列对“概念是认识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判断正确的是(  )
①错误,没有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
②错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③正确,遵循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
④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易错点二 对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区分不清
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矫正2] “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是(  )
A.全同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易错点三 混淆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
提醒: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矫正3] 下列语句都属于不正确的划分,其中违背相同的划分规则的是(  )
①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②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③概念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④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拟声词和介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1课时 准确把握概念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必备知识梳理
1.本质属性
2.(1)“质” (2)范围 “有哪些” (3)①完全相同 属概念 一部分 ②等于 小于
易错易混
1.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一般情况下,语词可以表达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
3.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4.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三种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
关键能力提升
[典例1] D [“冻雨”是指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雨凇”是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二者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A不选。“下冰凌”与“流冰”所反映的本质属性都是指冻雨这种天气现象,两者外延相同,地理差异产生的称呼不同不影响其外延,B不选。“冻雨”和“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C不选。“雨凇”和“下冰凌”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其外延属于全异关系,D符合题意。]
[典例2] A [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正确。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错误。]
考点二
必备知识梳理
1.内涵 定义联项 属概念 逻辑规则 全同 “同语反复” 否定 “比喻定义”
2.外延 子项 等于 同一个标准 越级
易错易混
1.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4.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关键能力提升
[典例1] D [其他动物也有耳朵,A的说法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排除。B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排除;美德是符合较高道德标准的一系列行为。C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排除。D为奇数下的定义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遵循了必要的逻辑规则,入选。]
[典例2] A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规则,B排除。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C排除。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排除。]
小题突破
[矫正1] C [该定义不正确并非因为它没有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而是因为违反了定义的逻辑规则,排除①。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题干中定义不正确,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排除③。]
[矫正2] D [根据划分的规则,首先,子项B、C、D之间不能相容,所以,可以排除全同关系和交叉关系。其次,子项B、C、D的外延之和等于A的外延,若B和C的外延是矛盾关系,二者外延之和再加上D的外延,肯定大于A的外延,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此,排除矛盾关系。B和C的外延是反对关系,D项正确。]
[矫正3] B [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①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拟声词”和“介词”不属于实词,④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这两项违背了相同的划分规则,①④正确。“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将整体分为具体的几个部分,属于对事物整体的分解,而非划分,②错误。③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的规则,排除。](共29张PPT)
第1课时 准确把握概念
///////
///////
1
2
考点突破
小题突破
考点突破
1
考点二 明确概念的方法
考点一 概念的概述
1.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________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______。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____________。
本质属性
“质”
范围
“有哪些”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①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图示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__________
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________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________外延是相同的
完全相同
属概念
一部分
②不相容关系
图示 特殊情况 含义 图示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等于
小于
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纠正: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都可以表达概念。
纠正:一般情况下,语词可以表达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
3.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纠正: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4.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纠正: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三种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
命题点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典例1] (2024·湖北卷,11)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D
解析 “冻雨”是指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雨凇”是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二者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A不选。“下冰凌”与“流冰”所反映的本质属性都是指冻雨这种天气现象,两者外延相同,地理差异产生的称呼不同不影响其外延,B不选。“冻雨”和“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C不选。“雨凇”和“下冰凌”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其外延属于全异关系,D符合题意。
[典例2] (2023·天津卷,10)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
A.是“汽车”的种概念 B.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C.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D.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解析 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正确。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错误。
A
名师点拨 属种关系是“真包含”关系,种属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二者在字序上不同,反应的关系是不同的,不可混同。
1.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含义 定义是从______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结构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方法 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__________。“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要求 ①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②应该遵循必要的__________
内涵
定义联项
加属概念
逻辑规则
逻辑 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______。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文学是艺术;文学是用文字表达的语言艺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____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______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哲学不是文学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如: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同语反复”
否定
“比喻定义”
全同
2.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含义 划分是从______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结构 划分由母项和______两部分构成
要求 ①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外延
子项
逻辑 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______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____________。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______。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如: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等于
同一个标准
越级
1.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纠正: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纠正: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纠正: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4.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可能固定不变。
纠正: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命题点一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典例1] (2025·云南开学考试)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逻辑规则的是(  )
A.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
B.运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法宝
C.道德是反映美好品德的美德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
D
解析 其他动物也有耳朵,A的说法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排除。B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排除;美德是符合较高道德标准的一系列行为。C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排除。D为奇数下的定义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遵循了必要的逻辑规则,入选。
命题点二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典例2] (2023·海南卷,19)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A
解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规则,B排除。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C排除。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排除。
小题突破
2
易错点一 不能正确使用下定义的方法
提醒: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矫正1] 给概念下定义要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下列对“概念是认识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判断正确的是(  )
①错误,没有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
②错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③正确,遵循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
④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C
解析 该定义不正确并非因为它没有运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而是因为违反了定义的逻辑规则,排除①。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题干中定义不正确,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排除③。
易错点二 对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区分不清
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矫正2] “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是(  )
A.全同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解析 根据划分的规则,首先,子项B、C、D之间不能相容,所以,可以排除全同关系和交叉关系。其次,子项B、C、D的外延之和等于A的外延,若B和C的外延是矛盾关系,二者外延之和再加上D的外延,肯定大于A的外延,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此,排除矛盾关系。B和C的外延是反对关系,D项正确。
D
易错点三 混淆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
提醒: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矫正3] 下列语句都属于不正确的划分,其中违背相同的划分规则的是(  )
①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②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③概念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④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拟声词和介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①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拟声词”和“介词”不属于实词,④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这两项违背了相同的划分规则,①④正确。“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将整体分为具体的几个部分,属于对事物整体的分解,而非划分,②错误。③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的规则,排除。强化练56 准确把握概念
(分值: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贵州遵义阶段练习)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土豆作为我国一大经济作物,它的别名还有很多,如其在俄罗斯叫荷兰薯,在意大利叫地豆,在中国也叫洋芋。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亲切地叫它山药蛋,乍一听以为和山药有亲缘关系。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的外延与“荷兰薯”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B.“土豆”的外延与“地豆”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山药蛋”与“山药”指的是相同的一种物种
D.“山药”的外延与“洋芋”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2.(2024·辽宁鞍山一模)有观点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时代再发展,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最基础、最传统的需求,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观点中对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两个概念的理解(  )
①否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
②未强调二者的本质区别
③认为二者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④认为二者的外延是交叉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5·河南濮阳阶段练习)以下关于我国经济领域相关概念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是全同关系
②“集体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属种关系
③“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矛盾关系
④“集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是反对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4月,在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纳米能源技术专家表示,热力学中的“熵”应用于能源研究,可把能源分为“高熵能源”和“低熵能源”。石油、煤气、核能等都是“低熵能源”,而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等是“高熵能源”,一旦把“高熵能源”变成电力,就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它是一个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根据材料,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青海西宁开学考试)明确概念的外延,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划分的方法,将一个概念的母项分成若干子项,来达到准确把握概念外延的目的。下列选项符合划分规则的是(  )
A.财产权分为物权和股权
B.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D.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6.(2025·湖南长沙开学考试)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应用场景区分,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关于这一定义,以下正确的是(  )
①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反对关系
②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
③犯了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错误
④低空经济的属是综合性经济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黑龙江大庆一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此,我们要对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精准施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②“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外延相容
③“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是部分与整体关系
④要从党的科学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各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四川成都开学考试)概念是理性思维运行的基本单位,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是定义和划分。下列明确概念内涵、外延与归因对应正确的有(  )
①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越级划分
②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大部分——符合划分规则
③新质生产力是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定义过宽
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福建南平开学考试)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数量。下列关于概念的外延,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会随着认识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B.“工人”和“工厂”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
C.相容关系包括交叉关系、全同关系和属种关系
D.矛盾关系和全异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
10.(2025·黑龙江伊春开学考试)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而要知道这个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从外延来看,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劳动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交叉关系
B.“黑”与“白”——属种关系
C.“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矛盾关系
D.“《西游记》的作者”与“吴承恩”——全同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2025·湖北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著名逻辑问题,它探讨了概念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公孙龙指出,“马”这个概念强调的是马的形状和特征,而“白马”这个概念除了马的形状和特征外,还强调了颜色属性。因此,“白马非马”。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准确把握概念”的知识,分析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否正确。(10分)
强化练56 准确把握概念
1.D [材料提到“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土豆在俄罗斯的别名叫荷兰薯”,因此它们的外延是全同关系,A错误。“土豆”和“地豆”是因为语词差异而导致的称呼不同,B错误。材料提到“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亲切地叫它山药蛋,乍一听以为和山药有亲缘关系”,体现了这两个不是一个物种,C错误。山药属于薯蓣科,而马铃薯属于茄科,它们属于不同的植物科,因此两者的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
2.C [材料中只是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没有否定二者的本质区别,①错误。材料中只是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但没有明确指出二者的本质区别,②正确。材料提到“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说明两者之间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③正确,④错误。]
3.B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二者外延完全相同,是全同关系,①正确。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二者是种属关系,②错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外商投资经济等,“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外延之和小于非公有制经济这个属概念的外延,故二者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③错误。“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二者是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式,且外延之和小于经济成分这个属概念的外延,是反对关系,④正确。]
4.B [热力学中的“熵”应用于能源研究,可把能源分为“高熵能源”和“低熵能源”,两者是矛盾关系,不是交叉关系,①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等是“高熵能源”,而不是“高熵能源”只有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属于反对关系,②不符合题意。石油、煤气、核能等都是“低熵能源”,因此石油和煤气是反对关系,③符合题意。]
5.C [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故A选项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排除。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实际上是把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分解,而不是逻辑划分,B不选。划分是把外延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即把大类分成若干个小类。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是一个正确的划分,C正确。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故把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D不选。]
6.D [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二者是矛盾关系,这一划分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②正确,①排除。材料中对低空经济的定义是个正确的定义,不存在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错误,③排除。在本定义中,低空经济是种,属是综合性经济形态,④正确。]
7.A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①应选。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新质生产力是种概念,先进生产力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外延是相容的,②应选。“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是种属关系,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③排除。要从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各地发展的特殊性,④不选。]
8.B [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分为抵押权、质权等。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划分反映的是大类和小类的关系,是属种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②不是划分,而是分解,不符合题意。新质生产力并非生产方式的种概念,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③符合题意。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没有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④不符合题意。]
9.B [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A错误。“工厂”和“工人”的外延是全异关系,也称为不相容关系,B正确。相容关系包括交叉关系、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C错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D错误。]
10.D [交叉关系是指两个词的外延有交叉部分,但“劳动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之间没有交叉部分,它们是全异关系,A错误。“黑”与“白”是全异关系,B错误。“犯罪行为”包含于“违法行为”,所以它们是种属关系,C错误。“《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所以它们是全同关系,D正确。]
11.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①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白马非马,“非”可理解为“不等于”,也可理解为“不是”。
②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从概念内涵方面来说,“白马”不等于“马”,二者本质属性存在差异,“白马非马”论是正确的。
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说,“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所有的种概念都包含于属概念之中,所以“白马”是“马”,故“白马非马”论是错误的。
解析 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运用“准确把握概念”的知识,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关键词①:“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马的颜色,讲颜色不等于讲形体→可联系概念的含义和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②:白马非马→可联系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共24张PPT)
强化练56 准确把握概念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贵州遵义阶段练习)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土豆作为我国一大经济作物,它的别名还有很多,如其在俄罗斯叫荷兰薯,在意大利叫地豆,在中国也叫洋芋。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亲切地叫它山药蛋,乍一听以为和山药有亲缘关系。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的外延与“荷兰薯”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B.“土豆”的外延与“地豆”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山药蛋”与“山药”指的是相同的一种物种
D.“山药”的外延与“洋芋”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D
解析 材料提到“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土豆在俄罗斯的别名叫荷兰薯”,因此它们的外延是全同关系,A错误。“土豆”和“地豆”是因为语词差异而导致的称呼不同,B错误。材料提到“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亲切地叫它山药蛋,乍一听以为和山药有亲缘关系”,体现了这两个不是一个物种,C错误。山药属于薯蓣科,而马铃薯属于茄科,它们属于不同的植物科,因此两者的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
2.(2024·辽宁鞍山一模)有观点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时代再发展,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最基础、最传统的需求,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观点中对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两个概念的理解(  )
①否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 ②未强调二者的本质区别
③认为二者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④认为二者的外延是交叉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材料中只是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没有否定二者的本质区别,①错误。材料中只是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但没有明确指出二者的本质区别,②正确。材料提到“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说明两者之间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③正确,④错误。
3.(2025·河南濮阳阶段练习)以下关于我国经济领域相关概念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是全同关系
②“集体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属种关系
③“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矛盾关系
④“集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是反对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二者外延完全相同,是全同关系,①正确。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二者是种属关系,②错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外商投资经济等,“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外延之和小于非公有制经济这个属概念的外延,故二者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③错误。“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二者是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式,且外延之和小于经济成分这个属概念的外延,是反对关系,④正确。
4.2024年4月,在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纳米能源技术专家表示,热力学中的“熵”应用于能源研究,可把能源分为“高熵能源”和“低熵能源”。石油、煤气、核能等都是“低熵能源”,而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等是“高熵能源”,一旦把“高熵能源”变成电力,就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它是一个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根据材料,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热力学中的“熵”应用于能源研究,可把能源分为“高熵能源”和“低熵能源”,两者是矛盾关系,不是交叉关系,①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等是“高熵能源”,而不是“高熵能源”只有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微风能、震动能、水波能属于反对关系,②不符合题意。石油、煤气、核能等都是“低熵能源”,因此石油和煤气是反对关系,③符合题意。
5.(2025·青海西宁开学考试)明确概念的外延,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划分的方法,将一个概念的母项分成若干子项,来达到准确把握概念外延的目的。下列选项符合划分规则的是(  )
A.财产权分为物权和股权
B.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D.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C
解析 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故A选项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排除。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实际上是把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分解,而不是逻辑划分,B不选。划分是把外延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即把大类分成若干个小类。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是一个正确的划分,C正确。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故把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D不选。
6.(2025·湖南长沙开学考试)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应用场景区分,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关于这一定义,以下正确的是(  )
①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反对关系
②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
③犯了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错误
④低空经济的属是综合性经济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二者是矛盾关系,这一划分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②正确,①排除。材料中对低空经济的定义是个正确的定义,不存在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错误,③排除。在本定义中,低空经济是种,属是综合性经济形态,④正确。
7.(2024·黑龙江大庆一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此,我们要对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精准施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②“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外延相容
③“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是部分与整体关系
④要从党的科学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各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①应选。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新质生产力是种概念,先进生产力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外延是相容的,②应选。“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是种属关系,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③排除。要从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各地发展的特殊性,④不选。
8.(2025·四川成都开学考试)概念是理性思维运行的基本单位,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是定义和划分。下列明确概念内涵、外延与归因对应正确的有(  )
①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越级划分
②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大部分——符合划分规则
③新质生产力是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定义过宽
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分为抵押权、质权等。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划分反映的是大类和小类的关系,是属种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②不是划分,而是分解,不符合题意。新质生产力并非生产方式的种概念,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③符合题意。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没有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④不符合题意。
B
9.(2025·福建南平开学考试)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数量。下列关于概念的外延,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会随着认识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B.“工人”和“工厂”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
C.相容关系包括交叉关系、全同关系和属种关系
D.矛盾关系和全异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
解析 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A错误。“工厂”和“工人”的外延是全异关系,也称为不相容关系,B正确。相容关系包括交叉关系、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C错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D错误。
10.(2025·黑龙江伊春开学考试)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而要知道这个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从外延来看,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劳动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交叉关系
B.“黑”与“白”——属种关系
C.“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矛盾关系
D.“《西游记》的作者”与“吴承恩”——全同关系
D
解析 交叉关系是指两个词的外延有交叉部分,但“劳动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之间没有交叉部分,它们是全异关系,A错误。“黑”与“白”是全异关系,B错误。“犯罪行为”包含于“违法行为”,所以它们是种属关系,C错误。“《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所以它们是全同关系,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2025·湖北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著名逻辑问题,它探讨了概念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公孙龙指出,“马”这个概念强调的是马的形状和特征,而“白马”这个概念除了马的形状和特征外,还强调了颜色属性。因此,“白马非马”。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准确把握概念”的知识,分析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否正确。(10分)
答案 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①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白马非马,“非”可理解为“不等于”,也可理解为“不是”。
②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从概念内涵方面来说,“白马”不等于“马”,二者本质属性存在差异,“白马非马”论是正确的。
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说,“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所有的种概念都包含于属概念之中,所以“白马”是“马”,故“白马非马”论是错误的。
解析 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运用“准确把握概念”的知识,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关键词①:“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马的颜色,讲颜色不等于讲形体→可联系概念的含义和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②:白马非马→可联系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