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C;解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选 C。2. B;解析:消费者遇到侵权现象应寻求帮助、依法维权;既往不咎、报复、大吵大闹都是错误做法,所以选 B。3. C;解析: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④正确;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与民营经济地位不同,①③错误,所以选 C。4. D;解析:漫画《保就业》有利于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劳动权;与物质帮助权、财产权、受教育权无关,所以选 D。5. C;解析:宪法宣誓因为国家工作人员要以宪法为准则,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根本法,①③④正确;宪法不是其他法律的总和,②错误,所以选 C。6. A;解析:政治权利属于公民基本权利,言论自由属于政治权利,A正确;教育法是法律的一种,B错误;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C 错误;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D错误,所以选 A。7. A;解析:人大代表的职权包括审议议案、表决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①②③正确;听取反映群众意见是义务,④错误,所以选 A。8. B;解析:看到他人受侵害,中学生应见义勇为、有勇有谋、讲究策略,①③正确;视而不见和直接制裁违法犯罪错误,②④错误,所以选B。9. C;解析:习近平主席访问三国,行使的是外事权;授予荣誉权、任免权、公布法律与题意无关,所以选 C。10. C;解析: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体现其重要性;A、B、D与程序严格无关,所以选 C。11. C;解析: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宪法实施、社会主义制度无关,所以选 C。12. A;解析:图中显示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受宪法保护,体现人的一生离不开宪法保护;B 是民法典,C 与图意无关,D说法错误,所以选 A。13. D;解析:面对网络“人肉开盒”,公民应增强法治意识,用法律维护权益;A 中“普遍低下”错误,B中“不用网络”错误,C 中“无可厚非”错误,所以选 D。14. D;解析:网民发布谣言是滥用言论自由,应告知其言论自由有界限,不得违法;A、B、C与造谣无关,所以选 D。15. D;解析:小轩和小月的行为未履行遵守公共秩序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②④符合;①是纳税义务,③是服兵役义务,所以选 D。16. C;解析:杨某华代表走访调研体现人大代表与群众密切联系,听取反映群众意见,②③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①④错误,所以选 C。17. C;解析:公民有监督权,但不得诬告陷害,①②③正确;监督权不能任意行使,④错误,所以选 C。18. D;解析:妈妈的超市收入(15万)和哥哥的技术入股分红(20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计 35万;爸爸的国企工资是按劳分配,所以选 D。19. A;解析: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侵犯人格尊严,①正确;小华未年满 18岁,不能行使选举权,②错误;捐赠是道德义务,③错误;小文侵犯著作权,④错误,所以选 A。20. B;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B 正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错误;政协不是基层组织,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D 错误,所以选 B。21. D;解析:小明爸爸丧失劳动能力,可申请社会救济,因为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权获得物质帮助;A、B、C与题意不符,所以选 D。22. D;解析:影楼用赵某照片做广告和超市搜身侵犯人身自由,②④正确;公安机关监听和老师要求坐姿不违法,①③错误,所以选 D。23. A;解析:游客摇樱花树只享受观赏权利,未履行保护公共财物的义务;B、C、D分析错误,所以选 A。24. C;解析:为盲人考生提供便利体现国家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制度保障公平正义,②③正确;特殊群体没有特权,政府是行政不是执政,①④错误,所以选 C。25.(1)错误的;理由:商场保安搜身侵犯了松松的人身自由权,松松应依法维权,不能忍气吞声;解析:保安搜身违法,松松的做法错误,应维权。(2)错误的;理由:殴打他人是违法行为,会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松松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解析:松松的做法是违法行为,应合法解决冲突。(3)错误的;理由: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领导干部也必须遵守法律;解析:松松的观点错误,特权不存在,人人平等。26. 无人机机主的言行是错误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无人机“黑飞”威胁公共安全、侵犯隐私,触碰了法律底线,不是真正的自由。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无人机机主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无人机,遵守相关规定,才能真正享有使用无人机的自由;解析: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角度分析,机主的言行错误,自由受法律约束。27.(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的职权(写出一个即可);解析: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是立法权,国家主席公布法律是发布命令权。(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解析:依据宪法制定法律的理由是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立法基础地位。(3)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昆明警方打处“杀洋盘”诈骗团伙,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析:从正义的意义和打处行动的作用角度分析必要性。28.(1)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写出两个即可);解析:材料中毕某的行为体现了多项义务,列举两个即可。(2)这些“任性”的行为是错误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材料中的行为只享受权利,不履行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解析: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评析,指出行为错误及原因,强调正确做法。29.(1)图一涉嫌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图二涉嫌侵犯公民的财产权;解析:图一“不还钱不让走”侵犯人身自由,图二相关行为侵犯财产权。(2)理由:冬令营场所安全不达标,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学生有权利举报以维护自身安全。举报方式:拨打 110 报警电话(或向当地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解析:支持举报的理由是维护生命健康权,提供合法举报方式。(3)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费用;解析:提供合法维权途径,如投诉、诉讼等。(4)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加深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学会了识别侵权行为,掌握了依法维权的方法,增强了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解析:总结活动收获,围绕权利理解、维权方法、法治意识等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