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濮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1. gé zhuó
2.观察 反应
3.①可改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如果有多项定语,合理的顺序大致是:所属+数量+形容或描写。
分析:这个句子语序不合理,它有三个定语,“一件”是数量,“珍贵”是描述,“妈妈从北京买来的”是限定条件,它们的顺序有点儿乱,
②可改为:“《标准中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或者:“《标准中文》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分析:其实表达这个意思,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用不同的句式:或以读者为陈述对象,说明这本书的读者是谁;或以《标准中文》为陈述对象,说明这是一本什么书。有时既想用这个句式,又想用那个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这是思路不清在语言运用上的一种表现。
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缺月挂疏桐
同是宦游人
然后能自强也 然后能自反也
5.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六尺巷邻里相让永流传
上联: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 下联:智者择善而从仁作贤(两联选其一即可)
(2)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琴瑟和鸣、政通人和
(3)示例: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解析;运用了排比)
②和力同心筑防线,科普同行护家园(解析:双关:“和力”谐音“合力”,突出社区共同参与;对仗句式强化宣传效果)
(4)示例:和事佬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和事佬不仅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消除双方的误会纠纷,还可增进人际间的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生活中我们可适当做和事佬。
6.包裹得严严紧紧 花瓣儿重新收缩,不再开放
7.①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旺盛;②太阳花新陈交替活跃,整体上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8.(1)“闪”字写出了太阳花盛开十分突然,表现出太阳花娇小可爱、活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乍开的太阳花比作彩霞和宝石,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花刚刚绽放后鲜艳美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热爱与赞叹。
9.①有了科学、公平、友爱的精神,事业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抓住机会,尽显风采,实现人生价值;③社会集体应该使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④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和谐,共同发展。
10.BD
11.示例一:不能调换。第①段以莲鹤方壶为例,说明影响郑国青铜器风格的三个因素;然后第②③段分别从最具特点的“莲瓣纹”和“立鸟装饰”两方面具体分说周文化和晋文化对郑国青铜器的影响。
示例二:能调换。第②③段分别从“莲瓣纹”和“立鸟装饰”两方面具体说明周文化和晋文化对郑国青铜器的影响,与第①段中“其一”“其二”两方面的因素一一照应,调换之后写作思路更加清晰。
文本一重在以莲鹤方壶为例介绍郑国青铜器所体现的多元文化风格,所以侧重说明影响莲鹤方壶造型和纹饰的多种文化因素;文本二重在介绍河南博物院的国宝重器莲鹤方壶,所以要将其出土地点、时代、规格、地位等基本情况和外形特点、文化价值等展现给读者,便于读者对其有所了解。
13.A
14.B
15.(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
16.示例:甲文中的庄子:悠闲自在,追求自由快乐;乙文中的庄子:志向高洁,鄙视功名利禄。甲文中的惠子:严肃较真、喜欢寻根问底;乙文中的惠子:以己度人,执着于功名利禄。
17. 疏桐 孤鸿
18.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9. 保尔·柯察金 纪传体通史
人物特点:刚毅坚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聪慧好学,饱读书籍
示例:保尔·柯察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面对困境始终坚守理想和信念,展现了真正钢铁般的意志。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品质,追求自己的理想,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示例: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经典著作,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有了基础了解。同时在散文写作时能够学习它语言的流畅,脉络的清晰座号
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恐龙骨骼的化学分析和骨组织学分析来研究恐龙的新陈代谢率,他们着眼于新陈代谢的基本标志之一:氧气的使用。ɡuānchá发现,当动物呼吸时,会形成与蛋白质、糖和脂质fǎnyìnɡ的副产物,留下分子“废物”。这种废物非常稳定且不溶于水,因此在石化过程中得以保存。它留下了恐龙吸入多少氧气的线索,从而记录了恐龙的新陈代谢率。研究发现,恐龙的新陈代谢率普遍很高。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骨骼( ) 着( )眼
2.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guānchá ( ) fǎnyìnɡ ( )
3、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①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②《标准中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关雎》中,“ , ”采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被抓走的句子是: , 。
,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知不足, ;知困, 。(《虽有嘉肴》)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符合“以和为贵”的一副对联。(2分)
①刻核为舟东坡文章生光辉②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③智者择善而从仁作贤④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⑤以刀为笔方寸之间纳万象⑥六尺巷邻里相让永流传
上联:
下联:
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题干已有成语)(2分)
某社区欲拟一则宣传“和”文化的标语,请你代拟,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4)生活中人人无意中都扮演过这样的角色,劝同学、劝朋友相处中不要较劲,这样的角色我们称之为“和事佬”。有人认为和事佬的行为是瞎掺和,有人则认可支持。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观点、理由和结论。字数在 50 字以内。(2分)
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龚今进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6.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 花的状态
日出前 ①
日出后 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 ②
7.为什么太阳花能“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4分)
8.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从词语角度赏析)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从修辞角度赏析)
文中的太阳花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示,请写出两点。(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文本一
莲鹤方壶所体现的多元文化风格
①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新郑彝器,向我们展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晋墓出土器物的中原文化特色,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从莲鹤方壶的造型和纹饰来看,大约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传统的周文化因素,从颂壶直到新郑金城路所出的方莲鹤方壶再到莲鹤方壶,其壶体都呈较为粗壮的椭方形,壶体的主体花纹都是一首三身的龙形纹,而莲瓣正是从西周青铜器的立体环带形饰物演变而来。【甲】其二是晋文化因素,壶顶的立鹤,显然受到西周晚期晋国青铜器鸟形顶饰的影响。【乙】其三是楚文化因素,壶身两侧所附的龙形耳和壶底的虎形足,与淅川下寺楚墓、寿县蔡侯墓所出的龙耳虎足方壶相似,龙耳虎足这种具有写实风格的动物装饰纹样,不见于西周传统器物,却在楚系青铜器上找到踪迹,显然是受到楚风的影响所致。
②莲瓣纹的壶盖造型,其源流可追溯到西周晚期。传于1941年出土于陕西的梁其方壶。其主体花纹为尊龙纹,壶盖以一周立体的环带纹为饰,颇似后来的莲瓣:传世的曾伯锜壶,同样是这样的造型。容庚直称其为“莲瓣形”;1994年山西晋侯墓地M8出土的两件铜方壶,壶盖上亦有与莲瓣接近的立体环带纹饰物。由此可见,这种莲瓣纹的装饰,是从西周环带纹饰物不断演变而来的新形式。
③以鸟为盖顶的装饰,似乎是晋国青铜器的风格。如山西晋侯墓地M63出土的一件方座简形器的器盖上就有一只立鸟;M62出土的一件圆壶盖上也有一只立鸟;M31出土的香盖顶上同样以立鸟为饰。莲鹤方壶这种立鸟的装饰,在晋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很难找到,很可能是受到晋国青铜器的影响。
④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春秋中期以后,楚、晋两国争霸中原,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有时朝于楚,有时属于晋,形势十分艰难。正是这种“朝晋暮楚”的关系,使得郑国深受晋、楚两国文化的影响,并且在青铜器上予以表现。
⑤郑国青铜器在吸收多元文化因素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思维,许多器物都具有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其壶顶之飞鹤,曾受到郭沫若先生的盛赞:“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可以看出,这里所描述的,既指莲上之鹤,又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总体的风格与趋向: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在开创一代新风,所以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的开端。
(作者:李丽娜、张得水。有删改)
文本二
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是春秋时期青铜文物中最为精美的一件国之重宝,是河南博物院17万件藏品中被公认的镇院之宝。它通高117厘米,重64.5公斤。壶身为圆角方形,颈部两侧装饰的两条龙形怪兽构成双耳,腹部四周四条翼龙仿佛正在缓缓向上爬行,底部两只卷尾兽似乎正在倾其全力承托器身。最引人瞩目的是上层盖顶盛开的双层莲辩,中央伫立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仿佛冲破商周青铜世界的神秘威严,预示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走向了一个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崭新时代,是“时代精神之象征”。它更以其多范合铸的铸造工艺成为“青铜时代的绝唱”,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春秋时期,社会变革,人文兴盛,这一时期的青铜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莲鹤方壶兼收南北文化之长繁复华丽与简约净素之美并存,反映出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与艺术追求,是此时精神力量的时代化身,成为中原文化、中华之美的不朽之作。
(摘编自马萧林《河南博物院的文物珍藏》)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本一通过举例子来说明郑国青铜器可能受到晋国青铜器鸟形顶饰的影响。
B.因为郑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复杂,所以莲鹤方壶的风格与商周的青铜器不同。
C.莲鹤方壶设计巧妙、造型生动。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D.文本二画线句用列数据、打比方的方法,具体生动地介绍莲鹤方壶的外部形态。
E.两个文本的引用内容,高度肯定了莲鹤方壹在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11.有同学重新梳理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认为第②段应该调整到到第①段【甲】处,第③段应该调整到第①段【乙】处。你认为能不能调换?为什么?请简述理由。(4分)
两个文本都对莲鹤方壶进行了介绍,但因写作目的不同,所以介绍各有侧重。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③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注】①相梁:在魏国当宰相。②鹓鶵(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鸱(chī):猫头鹰。④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不知子矣 固不可彻
B.子之不知鱼之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夫鹓鶵发于南海 有时朝发白帝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4.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惠子与庄子的一场辩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
B.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庄子肯定自己可以知道鱼的快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
C.惠子从认知的规律出发,认为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D.庄子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把人的主观感受“迁移”到鱼的身上,衬托出庄子的快乐。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词的上片通过“缺月”“ ”“漏断”和“ ”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2分)
18.这首词采用了“托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分析。(2分)
四:整本书阅读(5分)
【甲】
“章鱼的一只眼睛,鼓鼓的,有猫头大小,周围是暗红色,中间发绿,这只眼睛在闪闪发亮。章鱼的几十条长长的腕足,像一团小蛇似的,蜿蜒地蠕动着,上面的鳞发出讨厌的沙沙声。章鱼在游动。他看见章鱼差不多就贴着自己的眼睛。那些腕足在他身上爬着,它们是冰凉的,像荨麻一样刺人。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从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传来了说话的声音:“现在他的脉搏怎么样?”
有个女人声音更轻地回答:“脉搏一百三十八,体温三十九度五。一直昏迷,说胡话。”
……
昏迷了整整十三天之后,他终于苏醒了。
他那年轻的身体不肯死,体力在慢慢地恢复。这是他的新生,一切都显得新鲜、不平常。只是他的头固定在石膏箱里,沉甸甸的,丝毫动弹不得。不过身体的感觉已经恢复,甚至连手指也都能屈能伸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乙】
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字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
(节选自《经典常谈》)
19.【甲】文中的他指 ,【乙】文中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结合两个选段,请你说一说选段中的人物的特点。【甲】文中他性格特点 ,【乙】中他性格特点 。 (4分)
2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小说,《经典常谈》则可以看作是一本学术散文集。请你任选一部作品谈谈给你带来的启示。(1分)
作文。(50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央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等用各种形式展现和诠释经典诗文,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