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濮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资源简介

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1.(1) lù kàn
2.①勋 ②锲
3.在“无时无刻”后面加上“不”。(或: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俯瞰,fǔ kàn 。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也指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
2.本题考查字形。
元勋,yuán xūn,指首功;大功。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故选“勋”。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故选“锲”。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否定不当,“无时无刻”意思是没有一刻,应在“无时无刻”后面加上“不”,以此表示肯定语气。(或: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再回延安看母亲!
(5)零落成泥碾作尘
5.(1))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①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②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3)“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美好家园。
6.功不唐捐! (或: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7.巴斯德的微生物基础研究看似无关救国,实则通过应用转化:振兴经济——改良酿酒、防治蚕病与畜疫,保障支柱产业,减少巨额损失;挽救民生——发明疫苗(如狂犬疫苗),拯救生命,稳定社会根基;重塑国威——科技成就抵偿战争赔款,重振民族信心与国际声望。 多维救国,印证“功不唐捐”。
8.①“福不唐捐”“功不唐捐”引用与化用古语,赋予论点文化底蕴和权威感,简洁有力,易于记忆和传播。 ②“我们也应该说”、“你瞧!”口语化语言增加亲切感,拉近与听众距离,营造现场交流感。 ③“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努力价值具象化、可视化,使道理通俗易懂,充满希望和感染力,易于引发听众共鸣。 ④ “你瞧!”、“你不信吗!”(虽在②段首,但紧承开头)直接唤起听众注意,增强互动性和鼓动性,引导听众思考。 ⑤“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丢了的!”短句与感叹句,语气坚定有力,观点掷地有声,便于听众迅速抓住核心,告诉读者努力的价值。(一点即2分)
要求: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表达对该话题的正确认识。
评分标准:启示认识正确1分,结合演讲稿1分,结合自身实际1分。
(1)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
(2)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
(3)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
11.B
12.作比较;通过对比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和冬眠时的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突出强调冬眠与常态睡眠的区别,表现冬眠现象的特殊性及冬眠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13.“极有可能”指的是有很大程度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的。在文中指的是尽管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这一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有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但不一定绝对是事实。“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我同意小语的观点。第⑥段说的是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⑦段运用举例子证明了这一观点,材料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
15.C 16.A
17.冯异的权力和威望太重,老百姓都归附于他,号称咸阳王,陛下应当防范他谋反。
18.不认同,光武帝能够抵住谗言,信任并赏识冯异,是明君所为。
19.【甲】文: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信任、保护人才。
C
.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的摇晃起来。
22.(1)示例:他们都目标明确,立场坚定,百折不挠,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2)示例:
保尔的磨难
①因救朱赫来而入狱,经受敌人的严刑拷打;
②为了革命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
③为了革命,牺牲与冬妮娅(或丽达)的爱情;
④修筑铁路时患了伤寒,差点送命等等;
唐僧的磨难
①初出长安陷虎穴;
②夜阻通天河;
③路阻火焰山;
④三次差点被白骨精掳去等等。座号
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升级语文模拟试卷(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斑斓多彩的语文课本中,处处可见君子之风。“两弹”元①___________(陨 勋)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真诚坦白,从不锋芒毕露;民主战士闻一多,潜心学术②___________(锲 契)而不舍,宣传真理气冲斗牛;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苍穹,俯瞰祖国大地,君子壮举家喻户晓。这些高尚人物的言行事迹,无时无刻鞭策着我们要汲取君子精神,传承君子力量。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锋芒毕露( ) 俯瞰(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写出修改意见。(3分)
诗文默写。(8分)
(1)古人志趣不尽相同。有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的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
《小石潭记》中的“ , ”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和《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
(5) , 只有香如故。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20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1)“低碳生活”是指  (3分)
(2)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在“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3分)
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1932年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节选
①古代典籍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的意思。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②你不信吗!1871年,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科学家叫巴斯德,面对国难他依然研究不辍,因为他深信科学一定可以救国。
③他终日埋头在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用毕生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④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研究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大大减小了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主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疗治牲畜脾热瘟的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少了二千万法郎的大损失;还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皇家学会这样称颂巴斯德的功绩:“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⑤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受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没想到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⑥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或许暂不属于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6.读了这篇演讲稿,你认为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跟救国大业相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演讲开头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演讲稿获得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10.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12.第④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分)
13.结合语境,分析 下面加点词的作用。(3分)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 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3分)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冯异:人名,汉代名将。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大司马:官名。
15.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C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咸来问讯
D陛下应防其反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B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C.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结尾“谗口”所指具体内容的意思。(2分)
18.有人说,乙文中的光武帝就是甲文中所指的“食马者”之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3分)
19.【甲】【乙】两文写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诗歌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的心意。但表达十分委婉、含蓄。
21.请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画面。
四:整本书阅读(5分)
【甲】保尔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乙】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西游记》)
22.(1)这两部小说国度不同、风格迥异,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保尔与唐僧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回答。(3分)
(2)甲段中保尔认为“这辈子过得挺不错”。实际上他的一生与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充满了坎坷与磨难。请写出他们各自遭受的一次磨难,要求语言简洁顺畅。(2分)
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西安北站售票员陈佩佳因一段记录“中英文无缝切换,售票手速惊人”的视频而被网友关注,成为网友口中“西安北站的一道风景”。她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说:在点点滴滴的努力中倾注真情,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提升本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都能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请以《我也是一张“中国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