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必修一 实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必修一 实验知识点

资源简介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蔡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
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
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
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而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L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溥?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一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
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
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
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篷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
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0沉淀。如:
葡萄糖+2C2++40H-加热葡萄糖酸+Cū20(砖红色)+H20
即Cu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胎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
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胎肪栓子以及肿痛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
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V,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
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
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胎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V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
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巾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