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会聚于一点
C.一定是发散光线 D.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2、如图所示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
A. 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 水球内部
C. 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 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3、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如图所示,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5、小华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二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关灯”二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二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C. 要想看到更大一点的“关灯”字样,小华应将凸透镜适当远离“关灯”二字
D. 小华适当移动凸透镜,也能看到“关灯”二字倒立缩小的实像
6、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人们能否看清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非常重要,如图所示,关于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角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B.视角的大小只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C.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B. 通过透镜的每一条光路都是可逆的
C. 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
D. 凸透镜的边缘一定比中央薄
9、小明同学拿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在某一个位置时,白纸上将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B.此透镜是凹透镜
C.可认为光班与透镜中心的距离是该透镜的焦距
D.如果时间较长,将会看到光斑处的纸变焦
10、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B. 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 若在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右移动
D. 若蜡烛越烧越短,可将光屏向下调整,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的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13、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14、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15、如图所示四块透镜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 B. C. D.
16、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
B. 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 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二、填空题。
17、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视眼.她戴的眼镜对光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
【答案】发散;1.5
18、物理课上,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只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想出判别的方法吗?”爱动脑筋的甲同学:“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学也不甘落后:“将它放在太阳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断出来哦!”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甲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
(2)乙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镜,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 __中的眼镜.
21、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__ 的__ __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__ __的__ __像.
22、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______ 。
23、取一个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手紧靠在杯的背面,透过水杯看到的手“变大”了.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手被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实验题。
24、如图所示(a)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美将蜡烛置于图(a)中A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小美把蜡烛移动到B处,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___(左/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随后,小美又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在光屏上也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光路是________.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有/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在(2)后,小美的同学小丽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小丽将光屏(此时光屏已在左端)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b)所示的________(甲/乙)图中所表示的状况相同。
25、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会聚于一点
C.一定是发散光线 D.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答案】D
2、如图所示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
B. 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 水球内部
C. 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 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答案】D
3、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C
4、如图所示,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答案】A
5、小华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二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关灯”二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二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C. 要想看到更大一点的“关灯”字样,小华应将凸透镜适当远离“关灯”二字
D. 小华适当移动凸透镜,也能看到“关灯”二字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A
6、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7、人们能否看清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非常重要,如图所示,关于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角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B.视角的大小只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C.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C
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B. 通过透镜的每一条光路都是可逆的
C. 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
D. 凸透镜的边缘一定比中央薄
【答案】C
9、小明同学拿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在某一个位置时,白纸上将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B.此透镜是凹透镜
C.可认为光班与透镜中心的距离是该透镜的焦距
D.如果时间较长,将会看到光斑处的纸变焦
【答案】B
10、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答案】D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B. 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 若在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右移动
D. 若蜡烛越烧越短,可将光屏向下调整,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答案】C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的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答案】D
13、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答案】C
14、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答案】D
15、如图所示四块透镜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16、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
B. 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 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视眼.她戴的眼镜对光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
【答案】发散;1.5
18、物理课上,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只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想出判别的方法吗?”爱动脑筋的甲同学:“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学也不甘落后:“将它放在太阳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断出来哦!”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甲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
(2)乙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
【答案】(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会聚 靠近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镜,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 __中的眼镜.
【答案】乙
21、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__ 的__ __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__ __的__ __像.
【答案】放大 实 放大 虚
22、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______ 。
【答案】会聚 焦距
23、取一个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手紧靠在杯的背面,透过水杯看到的手“变大”了.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手被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凸透镜;虚像
三、实验题。
24、如图所示(a)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美将蜡烛置于图(a)中A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小美把蜡烛移动到B处,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___(左/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随后,小美又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在光屏上也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光路是________.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有/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在(2)后,小美的同学小丽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小丽将光屏(此时光屏已在左端)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b)所示的________(甲/乙)图中所表示的状况相同。
【答案】(1)10 (2)右放大 投影仪 可逆的 (3)没有 (4)甲
25、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变小;近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