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目标 ①唯物史观 了解隋唐时期中国与日本、天竺、新罗、罗马、大食等国交流的基本史实。 ②时空观念 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基本史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家国情怀 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学难点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与影响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来自日本的阿倍仲麻吕,以“晁衡”之名融入唐朝。他为何远渡重洋奔赴大唐?又是怎样的魅力,让唐朝成为众多外国人心中的向往之地?一起进入第6课。 自主学习一、遣唐使 (一)概况 1.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的使团(主要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 日本在东汉时期就派遣使者往来中国,隋朝也有遣隋使。 2.遣唐使需跨过一片海域才到达唐朝,非常不容易,那日本为什么要派遣使团来中国? 展示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翻译:大唐国是一个法律制度完备、文化繁荣的珍贵国家,应该经常与之保持联系和交流。 【日本还说:要把中国‘搬’到日本。】——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制度 3.代表人物 (1)小野妹子 (2)阿倍仲麻吕:他回日本时,王维写了首送别诗。遭遇风浪,消息传回国内,说船沉了李白听后非常痛心,专门写了一首《哭晁卿衡》。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大难不死,漂到越南,返回长安后,还给李白回了一首诗。最终葬于长安。 4.展示材料,学生归纳特点:官方派遣、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二)影响 过渡:阿倍仲麻吕留在了唐朝,但有很多的遣唐使返回了日本,他们给日本带回了什么? (1)政治:日本仿中国建立年号“大化”,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尤其是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VS二官八省制。使日本由奴隶制国家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文字:日本在8世纪前没有自己的文字。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的偏旁,创立片假名;日本僧人空海,由汉字的草书简化得出平假名。 (3)钱币:仿照唐朝开元通宝,制造银币—和同开珎zhēn,遣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 (4)此外,还有城市(长安VS平城京)、茶道、服饰—和服、节日—七夕、端午 (这种学习是全面而深刻的,这也显示了咱们大唐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鉴真东渡 过渡:日本有遣唐使,唐朝也有去往日本的人。日本长屋王崇敬佛法,制作了上千件袈裟送给大唐僧人,上面绣着四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源,希望中国高僧能够去日本传授佛法,鉴真受此打动。 1.展示东渡过程: 遣唐使来到中国不容易,鉴真东渡日本也非常艰难。经历了五次失败,最惨烈的一次遭遇了台风,漂流到海南岛,他也因病失明。就算如此,鉴真依然决定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这一年他已经66岁了。 2.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能体会到他怎样的优秀品质?矢志不渝、不畏艰难、百折不挠 过渡:就跟文成公主一样,鉴真不是只身去的,也带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3.展示材料:说一说鉴真东渡有何影响? (1)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带去大量的药方,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文学、书法、建筑(主持建造唐招提寺: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1995年日本发生大地震,周边诸多建筑倒塌,这个1200岁的老家伙屹立不倒。唐招提寺及寺内鉴真像,被列为日本一级国宝。) ——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学生朗读《赠招提寺》:郭沫若为称颂鉴真东渡伟大壮举而作三、唐与新罗 1.唐与新罗(朝鲜半岛)有哪些方面的交往? 跟日本一样,新罗也派遣了使节、留学生和商人来唐。 (1)新罗从唐朝学到了什么? (2)唐朝从新罗引入了什么?(人参、牛黄、茯苓等——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唐代知名度最高的留学生之一是崔致远。12岁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29岁回到新罗,对于朝鲜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被誉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四、玄奘西行 1.简介:接下来的这个人物同学们非常熟悉,是《西游记》的历史原型。 (1)玄奘自幼聪明,爱好佛学,12岁时出家,玄奘是法号。游历各地拜访名师,但他发现大师们教授的不一样,教材也不一样,于是决定到佛教发源地,求取真经。 (2)相关史事:当时连发源地叫法都不太一致。有叫天竺的,有叫身毒、贤豆的,我们今天把它称作印度,正是玄奘的译法。 2.播放视频,了解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天竺 3.展示沿途区域的自然景观地图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为什么不走直线呢?会经过中国最长、最宽的南北向山系群体一一横断山脉(横断东西交通),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米。 (2)同学们想想,玄奘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沙漠、雪山、还被婆罗门教徒抓住,险些被当做祭品献给恒河女神。在如此多的磨难面前,玄奘后悔了吗?他退缩了吗?说“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所以玄奘大师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锲而不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4.贡献: (1)玄奘带着大量佛经回到唐朝,唐太宗选定长安大慈恩寺,让他进行佛经翻译工作——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保存带回的佛像舍利经典,在寺内建造了大雁塔】 (2)玄奘西行仅限于宗教上的交流和意义吗? 在前往天竺的过程中,途径了100多个国家,他将自己所见所闻口述,②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印度和西域国家没有史官系统记载本国历史,当后人试图研究本国历史,还要从玄奘的游记中获取信息。】 5.通过对比,鉴真玄奘有何异同点? 【玄奘是学习他国优秀文化,鉴真是把自身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小结作业 除了亚洲,其他区域和唐朝也有往来:展示大食人俑、波斯凸纹玻璃杯、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 ——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补充:民族关系:在今天我国国土内,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往来。 中外关系: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 指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 ①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如何?交往范围广 ②交往的主要路线有哪两条?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③唐朝对外交流有什么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3.小组讨论:归纳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对此你有何感悟和启示?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主要);唐朝先进的文化具有吸引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多向先进文化学习等。 ——当今,我国应延续大唐开放理念,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与各国的沟通交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