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练习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⑥
2、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 等于30cm B. 大于30cm
C. 小于15cm D. 大于15cm,小于30cm
3、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缩小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如图所示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到水球的距离为4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0 cm B.40 cm>f>20 cm
C.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物体放在离透镜3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物体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B. 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把光屏靠近透镜,可以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C. 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凸透镜,把光屏远离透镜,可以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 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交换光屏和物体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6、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7、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8、如图所示,小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爷爷的远视眼睛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睛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睛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B. 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C. 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 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9、如图所示,这是某设计师设计的球形玻璃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一设备收集到的能量可以对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球形玻璃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平面镜
10、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 等于两倍焦距 D. 大于两倍焦距
11、每逢清明节,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到神府革命纪念馆。缅怀、瞻仰和纪念神府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的先烈,如图是小新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他想把游客都拍进去,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向后退几步,同时镜头向后缩 B. 向后退几步,同时镜头向前伸
C. 向前走几步,同时镜头前伸 D. 向前走几步、同时镜头后缩
12、如图所示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13、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
A.显微镜物镜 B.显微镜目镜 C.望远镜物镜 D.望远镜目镜
14、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光屏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15、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16、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球形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对光线具有    作用.
18、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19、小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_cm刻度处。
20、善于观察的张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__ 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 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21、望远镜结构: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__ __的__ __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__ __的__ __像.
22、如图所示,小华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____  镜,小华看到的是铅笔___ (“实”或“虚”)的像,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_____(“可能”或“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2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__________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_______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__________cm。
三、作图题。
24、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四、实验题。
25、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__ (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________ 。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
________ 。
2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________ 立________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练习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⑥
【答案】C
2、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 等于30cm B. 大于30cm
C. 小于15cm D. 大于15cm,小于30cm
【答案】B
3、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缩小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A
4、如图所示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到水球的距离为4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0 cm B.40 cm>f>20 cm
C.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答案】A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物体放在离透镜3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物体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B. 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把光屏靠近透镜,可以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C. 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凸透镜,把光屏远离透镜,可以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 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交换光屏和物体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答案】A
6、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A
7、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答案】D
8、如图所示,小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爷爷的远视眼睛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睛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睛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B. 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C. 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 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答案】A
9、如图所示,这是某设计师设计的球形玻璃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一设备收集到的能量可以对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球形玻璃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平面镜
【答案】A
10、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 等于两倍焦距 D. 大于两倍焦距
【答案】A
11、每逢清明节,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到神府革命纪念馆。缅怀、瞻仰和纪念神府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的先烈,如图是小新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他想把游客都拍进去,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向后退几步,同时镜头向后缩 B. 向后退几步,同时镜头向前伸
C. 向前走几步,同时镜头前伸 D. 向前走几步、同时镜头后缩
【答案】A
12、如图所示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答案】B
13、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
A.显微镜物镜 B.显微镜目镜 C.望远镜物镜 D.望远镜目镜
【答案】A
14、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光屏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答案】B
15、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6、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球形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对光线具有    作用.
【答案】凸透镜;会聚
18、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答案】凸;会聚
19、小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_cm刻度处。
【答案】主光轴 投影仪 40
20、善于观察的张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__ 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 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答案】远视眼镜 A
21、望远镜结构: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__ __的__ __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__ __的__ __像.
【答案】_缩小 实 放大 虚
22、如图所示,小华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____  镜,小华看到的是铅笔___ (“实”或“虚”)的像,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_____(“可能”或“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答案】凸透 实 不可能
2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__________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_______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__________cm。
【答案】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小于10
三、作图题。
24、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5、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__ (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________ 。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
________ 。
【答案】(1)右
(2)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观察微生物是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3)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2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________ 立________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1.5;同一高度;上 ;倒;缩小;照相机;D;远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