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文本位置: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单元内容分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隶属“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区”领域。本单元的 四课从内容的空间维度上从家乡的自然环境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再到家乡的人文环境最后 是家乡的文化环境。在时间维度上挖掘“我”与家乡各方面环境的联系到家乡发生的诸多变化,最后引出了我要传承家乡特色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目的。2.课时内容分析:本课第一板块为《我的家乡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走进家乡的思路。一是我的家乡在城市还是农村;二是我的家乡在祖国大家园的哪个地区?我们还可以从我是来自哪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来自哪个市县,哪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哪个社区或村庄的小朋友来引出我的故乡在哪里。本课第二板块为《发现家乡的美》,这一板块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点或标志性建筑,最终让小朋友燃气对家乡美景感到自豪的目的。本课第三板块为《家乡的故事》,这一板块提示我们不仅可以讲讲家乡的名人轶事,还可以讲讲田间地头的小故事,甚至可以从历史角度追随一条街道名称的由来,抑或讲讲爷爷小时候在这颗老树下曾经做过的游戏。如果说前两个板块着重强调家乡空间维度上的定位,那么最后一个板块则为我们诉说家乡时间维度上的轨迹由来。关系建构:一上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涉及的维度是家乡的景,我与家乡气候、人的联系、家乡的文化。一上的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的层次。一下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涉及的维度是家乡的自然环境以及我与它们的联系。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思考认知这四个层次。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物产、家乡的人、家乡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合理表达层次。资源拓展:视频、图片、地图等资料课标分析:[道德修养]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责任意识]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主要物产,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学情分析:已知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简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活动。已知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生活,对学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已知策略经验: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是非观念。学习困难障碍:二年级学生的意识状态处在低龄儿童发展水平,他们对于“家乡”概念的解读比较混乱,不少学生认为“家乡”指的是父母儿时的“老家”,而自己可能都没在那里生活过,于是爱家乡的教育成了脱离生活的口号,也难以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家乡”对于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帮助他们找到“爱家乡”与自己自己生活体验的联系;“家乡”对于多数低年级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对它缺少关心,尚未形成亲近感。具体突破措施:学生需要从亲近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感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丽与可爱,热爱家乡,产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与长辈交流,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知道关于家乡的故事、传说并乐于分享自己家长的故事。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对家乡的了解。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我们”与家乡的互动,养成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与长辈交流,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知道关于家乡的故事、传说并乐于分享自己家长的故事。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学习难点: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我们”与家乡的互动,养成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 搜集整理家乡的风景照或自己日常的生活照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一、新课导入1.先分享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明信片2.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家乡的时候和会小伙伴一起玩什么游戏?带领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吧。【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明信片,加深学生对家乡风景的了解】搜集故事,分享故事任务一:家乡故事分享会(一)家乡的故事过渡语: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板书:家乡的故事【预设:学生对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开心瞬间记忆不深刻。补救措施:创设情境,积极引导。】1.教师导入情景:家乡的田野里有好多开心的故事。小时候,大人在干活,小孩子们就到处奔跑玩耍,在田里摸鱼,在草丛里捡鸭蛋,闲着没事还会做稻草人。说一说,你小时候在家乡都有哪些开心的事?学生自己小时候的开心经历。教师创设情境:家乡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你的故事,多年以后,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2.你听过家乡的哪些传说呢?教师讲《傣家竹楼的传说》这是傣族小朋友家乡的故事,每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出来我们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家乡传说。【预设:学生年龄较小,对家乡传授搜集不多。补救措施:教师课前多搜集关于潍坊的传说或是小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家乡。】【预设:关于家乡故事,学生说的较短补救:引导多个学生发言。】3.教师创设情境:原来,我们看似平淡的地方,背后都有一段不平淡的故事。走,一起去听一听这些故事吧!①赵登禹路,这条路的名字是有来历的,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北部,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而得名。②中山路,南京中山路位于南京市主城,是中国最早的中山路,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而建,并由此而得名。你可能听过爷爷说:“爷爷小时候最喜欢在这棵树下乘凉,听大人讲故事,和小伙伴玩耍……”。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听完这些故事,你是不是也想讲一讲?(二):我要讲的家乡故事是……①教师讲解《大蜀山钥匙》的故事传说三孝口街心有块红糙石,其下藏着大蜀山的钥匙。若能拿到此钥匙,就能打开大蜀山的山门,取得大蜀山内的金银财宝。但是钥匙一动,就会有火灾。有一贪婪之人,悄悄撬开红糙石,盗走了大蜀山的钥匙,将钥匙往山上一放,果然听得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蜀山门顷刻开启,万道金光从山门内射出,刺得盗宝人两眼无法睁开,结果什么财宝也没盗得。就在此时,从山洞突然传出“哞哞”两声巨吼,随之窜出两条金牯牛。盗宝人耳听金牛哞哞叫声,赶快去逮。谁知金牛受惊,一牛直奔东南,潜入巢湖,一牛直奔西南,潜入深山。又过片刻,大蜀山重又发出两声巨响,山门瞬间闭合。盗宝人惊慌失措之中,竟将大蜀山钥匙丢于山门内。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人能打开大蜀山的山门,大蜀山内的无尽宝藏也就长眠山中了②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关于潍坊的故事③教师出示潍坊故事《老潍县城内的“四大家族”》:我搜集故事的方法是……①学生分享自己搜集故事的方法,回答后教师总结。②听长辈讲那传奇的故事;自己从电脑上搜索;或者从图书馆借书查找。活动二:家乡的小曲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也有讲过历史积淀传承下来的家乡小曲,你知道哪些家乡小曲呢?快来分享一下吧。我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下面请麦霸闪亮登场,唱一首家乡曲儿。板书:家乡的小曲【预设:学生对于搜集故事的方法不太理解;补救:换个问题,你是如何知道家乡这些故事的呢?】拓展延伸,总结提升家是熟悉的,也是神秘的,它比我们年长,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从小生活或者接触这样的地方,这种回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建筑,家乡的道路,甚至是家乡菜的味道,家乡的小曲,多年以后都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了解了家乡的美丽和历史文化。我们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要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业布置:“潍”处美景(寻景)将你搜集到的小故事或者家乡的传说,小曲儿卸载明信片的背面。【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我们”与家乡的互动,养成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板书设计:13、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家乡的故事家乡的小曲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