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25年 月 日 上课时间:2025年 月 日教学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等初步养成历史时序 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史料实证: 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相关历史史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唯物史观: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学习,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历史解释: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问题设置: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后,英国的目标达成了吗?未能打开中国市场→列强要求增开商埠修订条约→清政府拒绝→制造“纠纷”获得利益。列强是如何制造“纠纷的?它们又夺取了哪些侵略权益?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做好圈点勾画: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和经过。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互学,之后前后桌交流合作。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内容,之后教师精讲点拨。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设置1:列强制造了哪些“纠纷”?阅读教材P10,完成填空:1856年,英国和法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 ”和“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提示: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教师指导:“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被广州水师查获,英国谎称是英国船只并称毁坏英国国旗,要求释放船员并道歉,清政府为避免事态扩大,释放船员,没有道歉。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被当地官员处死。【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设置:如果没有这些“纠纷”,第二次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从 1842 年起,战争就在酝酿中;过去的每一年,都增加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英国商人对条约口岸的贸易规模不满,英国政府对清政府的‘拖延’和‘抵制’感到愤怒,而中国民众的反侵略情绪则为冲突提供了燃料。——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教师指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图片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展示内容:《天津条约》签订后开放的口岸形势图,《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相关条款信息。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1页内容,找到相关信息,将条约内容填写完整。提示:结合课本11页内容,梳理条款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过渡语:《天津条约》的签订本以为可以平息战争,但侵略者却并不满足既得利益,依然步步紧逼,得寸进尺。2.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签订问题设置:根据地图,结合教材P11-P12页,梳理战争第二阶段过程。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2.多媒体链接视频——美丽的圆明园。3.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5.教师小结: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这样的评价:“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二)《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奕 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2.教师过渡:面对英法等列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沙俄也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问题设置:被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有哪些?结合P13页内容找出。1.教师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2.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过程:时间条约割占领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3.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意三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4.问题思考:根据所学知识,谈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学生讨论)展示内容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放口岸对比图,两次鸦片战争的表格对比。教师提问 :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请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特点和战争的影响是什么?与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提示 :引导学生从开放口岸的范围、中国主权的丧失、社会性质的变化等方面回答。过渡语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更是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五、训练反馈检测自评 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八国联军占领并劫掠北京城 D.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备受欢迎3.(2024·广东·中考真题)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4.(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答案提示:BAAB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中华民族处于深重的劫难中。作业设计 第2课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