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15章 轴对称15.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情境导入壹目录课堂小结肆当堂达标叁新知初探贰情境导入壹情境导入复习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应用这些性质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位于海上B,C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A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B=∠C.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ABC这是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呢?关键:两艘救生船的航程是否相等?思考在△ABC 中,已知∠B =∠C,那么它们所对的边AB和AC有什么数量关系 CAB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新知初探贰新知初探任务一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活动1如图,在△ABC中,∠B=∠C,那么它们所对的边AB和AC有什么数量关系 做一做:(1)画一个△ABC,其中∠B=∠C=30°,请你量一量AB与AC的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发现:AB=AC条件:∠B=∠C=30°(2)画一个△ABC,其中∠B=∠C ,此时,AB与AC的数量关系会改变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条件:∠B=∠C发现:AB=AC猜想结论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思考:如何证明上述命题?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CAB已知:如图,在△ABC 中, ∠B=∠C.求证:AB=AC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错误)猜想结论全等构造全等三角形作∠BAC 的角平分线AD作AE⊥BC∠B=∠CAB=AC(辅助线)分析:已知:如图,在△ABC 中,∠B=∠C.求证:AB=AC添加“BC边上的中线AF ”这条辅助线可以吗?SSA(╳)证明猜想在△ABD和△ACD中,∠1=∠2,∴ △ABD≌△ACD(AAS).∠B=∠C,AD=AD,∴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C 是等腰三角形.证法一:∴∠1=∠2,证明猜想在△ABE和△ACE中 ,∴∠AEB=∠AEC = 90°,证法二:证明:过点A作AE⊥BC交BC于点E.∠AEB=∠AEC,∠B=∠C,AE=AE,∴ △ABE≌△ACE(AAS).∴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猜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AB=AC. ( )∵∠B=∠C, ( )在△ABC 中,已知等角对等边即△ABC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又是一个判定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BCA((角相等线段相等辨析∵∠1=∠2∴BD=CD∵∠1=∠2∴CD=BC都不正确,因为图1、图2中相等的两个角都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图1图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性质判定条件结论简称符号语言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这两条边所对的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AB=AC∴∠B=∠C∵∠B=∠C∴AB=AC范例应用【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题设: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结论: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 =AC.AD∥BC∠1=∠B∠2=∠C∠1=∠2∠B=∠CAB=AC分析:∠B =∠C 已知:如图,∠CAE 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 =AC .证明:∵ 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B=∠C,∴AB=AC(等角对等边).范例应用【例2】 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EF经过点O,与AB,AC相交于点E,F,且EF∥BC.求证:△AEF的周长等于AB+AC.分析:△AEF的周长AE+EF+AFEOFO+AE++AFEBFCAB+AC++AFAE+EF∥BC∠2=∠3BO平分∠ABC∠1=∠2∠1=∠3EB=EO同理可得FC=FO【例2】 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EF经过点O,与AB,AC相交于点E,F,且EF∥BC.求证:△AEF的周长等于AB+AC.证明:∵ BO平分∠ABC ,∴∠1=∠2,又∵ EF∥BC ,∴∠2=∠3,∴∠1=∠3,∴EB=EO(等角对等边),同理可得 FC=FO∴△AEF的周长=AE+EF+AF=AE+EO+FO+AF又∵ EB= EO,FC=FO∴△AEF的周长=AB+AC.范例应用【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ah4.连接AC,BC,则△ABC即为所求.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 , 与AB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当堂达标叁当堂达标1.下列条件能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A.∠A=30°,∠B=60° B.∠A=40°,∠B=80°C.∠A=50°,∠B=65° D.∠A=60°,∠B=70°2.如图所示,已知OC平分∠AOB,CD∥OB. 若OD = 3cm,则CD等于( )A.3cm B.4cm C.1.5cm D.2cm3.在△ABC中,∠B=50°,当∠A为 .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AC50°或65°或80°4.如图,上午10 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20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中午12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0°,∠NBC=80°.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NBC=∠A+∠C,∴∠C=80°- 40°= 40°,∴ ∠C = ∠A,∴ BA=BC(等角对等边).∵AB=20×(12-10)=40(海里),∴BC=40海里.答:B处距离灯塔C40海里.80°40°NBAC北5.如图,已知AB=AD,∠ABC=∠ADC,则BC=CD.请说明理由.ABCD解:连接BD.因为AB=AD(已知)所以∠ABD=ADB(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又因为 ∠ABC=∠ADC(已知)所以∠ABC-∠ABD=∠ADC-∠ADB.即∠CBD=∠CDB.所以BC=CD课堂小结肆课堂小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常见形式等角对等边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平行线1.学习内容小结:2.思想方法小结:证明线段相等,本节课常用的思路有两个(1)利用三角形全等;(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2=∠3∠1=∠3AB=AC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平行线+基本模型的思考课后作业基础题:1.课后习题 第 2,4题。提高题:2.请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课后习题第9题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