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思维的魔力》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思维的魔力》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思维的魔力》教学设计
课题 思维的魔力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到不同领域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数学、化学、物理等领域中 “1+1≠2” 的现象),理解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记忆等概念。2.学会运用联想记忆法、逆向思维及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思维拓展,能运用所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案例分析(如小雯的记忆术、“大风吹起木桶店赚钱” 的联想链条),体验思维训练的实际应用。4.激发对思维训练的兴趣,认识到主动思考的重要性,摆脱 “死记硬背” 的学习模式。培养勇于突破常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体会思维灵活性带来的学习乐趣。
重点 1.掌握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记忆法。2. 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并能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思维过程。
难点 1.克服 “惯性思维”,学会从非常规角度思考,可能难以将抽象的思维方法自主迁移到不同场景,需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应用能力。 2.可能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出现 “分支单一、拓展不足” 的问题,需引导其掌握从中心主题分层级、分类别拓展想法的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道具准备1 个苹果、1 个橘子、透明玻璃罐、榨汁机图片(或实物模型)2.导入步骤(1)魔术互动开场老师手举 1 个苹果和 1 个橘子,向学生提问:“同学们,1 个苹果加 1 个橘子等于多少呀?” 待学生齐声回答 “2 个水果” 后,将它们放入透明玻璃罐,轻轻摇晃罐子并神秘地说:“不过在魔法世界里,1+1 可能会变成全新的东西哦!”(2)趣味演示揭秘出示榨汁机图片(或展示实物模型),边演示边讲解:“如果把苹果和橘子放进榨汁机,1 个苹果 + 1 个橘子就会变成什么呢?”(停顿等待学生回应)“对啦!它们会变成一杯美味的果汁!”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领域里,1+1 的答案可能完全不一样。(3)拓展联想引出主题紧接着抛出新问题:“数学里 1+1=2 是常识,但如果是 1 杯水加 1 杯面粉呢?”(稍作停顿)“没错,它们会变成面团!” 老师顺势总结:“这就是思维的魔力 —— 只要换个角度想问题,答案就会像魔术一样神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思维的魔力》,探索大脑思考的奥秘吧!” 出示课题。 游戏、思考 。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小雯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 (1)小雯在英语课上记忆单词的 “秘密武器” 是什么?(2)小雯是如何将思维训练方法应用到单词记忆中的?(3)小雯的记忆方法带来了什么效果?(4)小雯的经验说明了思维训练对学习的作用是什么?小结:(1)小雯的 “秘密武器” 是神奇的记忆术。她曾读过一本关于思维训练的书,并将书中的方法活学活用在背单词中,通过思维训练形成了强大的记忆模式,能快速找到记忆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记单词几乎不出错。小雯从思维训练书中学习了相关方法后,通过反复实践将其运用到背单词中。例如,当看到单词 “cat” 时,她会在脑海中联想小猫的画面,通过图像联想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让她无需提前背诵就能高效记住单词。小雯长期使用思维训练的记忆方法,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记忆模式,每当背单词时都能快速找到合适的方法,记忆效率显著提高。在英语课上,她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记住老师列出的新单词,让同学们误以为她提前做了功课,最终大家都想向她学习这套方法。小雯的经验说明,思维训练能帮助学习者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通过联想、发散等思维方式提升记忆效率和学习灵活性。长期训练可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让知识掌握更加轻松,甚至能将方法迁移到不同学科(如英语单词记忆),体现了思维训练对学习能力的强化作用。二、心灵港湾 1.思维训练对大脑有什么积极影响?经常进行思维训练,能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活、健康和强大,就像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一样。2.小雯记忆单词 “cat” 时运用了哪种思维训练方法?请举例说明。小雯运用了联想记忆法。当她看到单词 “cat” 时,脑子里会出现一只小猫的画面,通过图像联想轻松回忆起单词。3.“大风吹起木桶店赚钱” 的谚语体现了哪种思维方式?请简述其联想链条。体现了联想思维(或发散思维)。联想链条为:大风吹起→沙石漫天飞舞→沙石伤眼导致盲人增加→盲人增多使拉三弦琴的人增加→三弦琴用猫皮制作(传说)→猫减少→老鼠增多→老鼠咬碎木桶增加→木桶店需补货赚钱。4.为什么说被动学习会限制创造力?文中提出了什么解决建议?被动、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陷入固定思维,无法灵活拓展思路,从而限制创造力。文中建议通过换思路(如运用发散思维、联想记忆等方法)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突破思维局限。5.文中提到的 “联想的神奇之处” 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如 “大风” 与 “木桶店”)可通过一系列逻辑链条建立联系,展现了思维从一点发散、层层推导的能力,证明了联想能突破常规认知边界,发现事物间的潜在关联。三、活动在线活动一 开动脑筋1.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女儿到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承认这个孩子是这个人的女儿,但是这个小孩就是不承认这个大人是她的父亲,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个大人是孩子的妈妈。2.某大夫告诉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你已经不行了,你还想见见谁 ”请从逆向思维的角度猜猜病人的回答。病人可能回答:“我想见见别的大夫。” 活动二 思维大爆炸1.尽可能多地写出一张纸的用途。学习用途:写字、画画、折纸飞机、做手工剪纸、当演算纸、包书皮、折成笔筒、叠纸船。生活用途:擦手、垫桌子(防刮擦)、折成扇子、包零食、剪成纸条做装饰、揉成纸团当球玩、折成收纳盒(放小橡皮)。创意用途:撕成碎片拼贴画、卷成纸筒当望远镜、折成帽子戴在头上、燃烧取暖(需成人陪同)、浸湿后当抹布擦桌子。2.尽可能多地写出易拉罐的用途。 收纳用途:装硬币、当笔筒、存放回形针、剪成花瓶插花、做成存钱罐(开口处剪开)。手工用途:剪成灯笼、做成笔筒(外层贴彩纸)、敲平后当画板、卷成漏斗(倒洗衣粉)、做成笔筒。生活用途:当水杯喝水、底部钻孔当浇花壶、切开当锅(模拟做饭游戏)、敲扁当书签、套在门把手上防刮手。3.尽可能多地写出具有以下特征的物品。(1)能用于清洁;常见工具:抹布、扫帚、拖把、牙刷(刷鞋子)、洗碗海绵、洗衣液、橡皮(擦铅笔字)、湿巾、肥皂、清洁刷。创意物品:旧毛巾(改造成抹布)、过期酸奶(擦皮鞋)、报纸(擦玻璃)、土豆(切开放微波炉去异味)、白醋(除水垢)。(2)红色的、软的。 生活用品:红毛巾、红袜子、红沙发靠垫、红橡皮、红手套(棉质)、红毛绒玩具、红围巾、红帽子(毛线材质)。食物与自然物:草莓、红苹果(软面的)、红花瓣、红彩泥、红棉花(装饰用)、红气球(未充气时软)、红果冻、红绸带。活动三 脑筋转转乐(逻辑与逆向思维)排队谜题:一群小朋友排队买冰激凌,小明前面有 5 个人,后面有 4 个人,但队伍里总共只有 10 个人,这是为什么?小明站在队伍的拐角处,前后方向算两次(或小明重复数了自己)。购物奇遇:小红去商店买玩具,身上带了 10 元钱,玩具标价 8 元,但老板却不肯卖给她,为什么?小红只带了 10 元纸币,老板没有零钱找(或玩具是样品不卖)。动物密码:动物园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狮子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但管理员说 “笼子里没有危险动物”,为什么?老虎和狮子都是幼崽,还没长大(或笼子是 “动物幼儿园” 的展示区)。时间谜题:明明今天早上 7 点起床,却发现钟表显示的时间是 9 点,他没有睡过头,这是怎么回事?钟表被调到了北京时间以外的时区(或钟表是坏的,显示错误时间)。活动四 创意大搜索(发散思维与分类)1.尽可能多地写出 “筷子” 的用途:吃饭工具、搅拌调料、当尺子量短物品、绑在一起当担架(玩具小人用)、敲桌子发出声音、拼成 “十” 字学汉字、晒袜子时撑开口、折成书签、当鼓槌、制作手工房子的支架。2.尽可能多地写出 “圆形” 的物品:太阳、气球、盘子、钟表、硬币、西瓜、足球、方向盘、纽扣、泡泡、月饼、碗、镜子、车轮、瓶盖、饼干。3.尽可能多地写出具有以下特征的物品:(1)能发光且便携:手电筒、手机闪光灯、荧光棒、充电小台灯、发光胸针、电子手表、手电筒玩具、打火机(火焰)、头灯、发光发卡。(2)蓝色的、硬的:蓝铅笔、蓝橡皮、蓝文具盒、蓝玻璃球、蓝瓷砖、蓝硬币(如 1 元硬币)、蓝积木、蓝钢笔、蓝钥匙、蓝塑料尺子。四、方法指南神奇的思维导图刚才的思维大爆炸环节大家都找到了多少项呢 现在,教给大家一个挖掘思维潜力的好办法——思维导图。以“水”的用途为例。找出一张纸,在这张纸的中心画一个圆圈,写上“水”这个字,并画出水的形状(一些小河的支流)。2.在每一条支流上再进行分叉,画出更多的支流。3.在每一条大支流和小支流上,都标注出相应的类型,如“人”“喝”“洗”等,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拓展。如果你第一次画出的支流是5个,那么,每一次分支都会再拓展出更多,都会让想法成倍增加,这样持续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五、拓展延伸 1. 什么是发散思维?请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点出发,想出很多不同的想法或答案。比如 “一张纸有多少用途”,除了写字,还能折纸飞机、擦手、包书皮等,想到的用途越多,发散思维就越强。2. 小雯记单词时用了 “联想记忆法”,你能想到怎么用这种方法记住 “banana” 这个单词吗?可以联想 “banana” 的形状像弯弯的月亮,或者想象香蕉被猴子抱着的画面,只要在单词和图像之间建立联系,就能轻松记住。3. 逆向思维就是 “反过来想问题”,请用逆向思维回答:“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拿出来会冒冷气?”常规想法是 “饮料冷所以冒冷气”,逆向思维可以想:“因为外面的空气热,遇到冷饮料才变成了小水珠(冷气)。”4. 为什么说 “死记硬背会限制创造力”?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死记硬背就像只走一条路,而创造力需要走很多不同的路。如果总是机械记忆,就不会想到用联想、画图等新方法学习,思维会变得死板。5.请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画出 “书包” 的 3 个主要用途分支,并在每个分支下写出 2 个例子。学习用途:装课本、放文具;生活用途:当坐垫、临时装零食;创意用途:改造成小背包、当舞台道具。6.逆向思维题:妈妈说 “快点写作业,不然没时间玩”,请用逆向思维换一种说法,让写作业变得有趣。 “先写完作业,就能痛痛快快玩啦!” 或者 “如果把作业当成闯关游戏,会不会更有意思?” 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说一说实践活动 说一说 知识拓展 通过小雯运用思维训练方法高效记忆单词的案例,直观展现联想记忆、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方法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思维训练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主动突破死记硬背模式、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其探索和运用思维技巧的主动性。以 “大脑需像身体般锻炼” 为隐喻,通过小雯运用联想记忆法记单词的实例,结合 “大风与木桶店” 的联想链条案例,直观诠释发散思维、联想记忆等思维训练方法的运作机制,揭示被动学习对创造力的限制,引导学生认识到主动转换思维角度能突破学习定式,体会思维灵活性带来的学习趣味与认知拓展价值。 通过 “开动脑筋”“思维大爆炸” 等多维度活动设计,系统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推理等核心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学会从多元角度分析问题(如身份转换、功能拓展、特征联想),并将思维方法迁移至生活场景(如清洁工具、物品用途),在趣味化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最终实现 “思维灵活性提升 — 学习模式优化 — 创造力释放” 的递进式培养目标。 通过分步讲解 “水的用途” 思维导图绘制过程,直观传授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 “中心主题发散 — 分类分层拓展 — 联想延伸” 的思维梳理逻辑,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成果(如 “思维大爆炸” 环节的想法)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其运用可视化工具提升思维效率、拓展认知维度的能力,实现从 “碎片化思考” 到 “系统性思维” 的方法进阶。通过对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概念的阐释,结合生活实例、记忆方法、问题解决等具体情境,配合思维导图工具的运用,引导学习者理解并掌握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与应用,打破常规思维局限,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与多向性,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
课堂练习 亲子分享通过这次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把自己的看法和爸爸妈妈的看法分别写在下面。把开动脑筋里的题目和爸爸妈妈分享,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思维大爆炸游戏吧。我的看法:爸爸妈妈的看法: 想一想,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到 1+1 在不同领域可能有不同答案,打破了对固定思维的认知,还学会了用联想记忆法(如把 “cat” 想象成小猫)、逆向思维(像病人反问 “想换个大夫”)等方法解决问题,更懂得了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让学习从死记硬背变得像万花筒一样充满创意。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思维的魔力故事分享发散思维、联想记忆等思维训练方法活动感受: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推理神奇的思维导图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