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教案)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教案)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世界到中国
从确立到发展
从发展到强大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
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中国
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考点综评
1.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 2.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方案,并概括历史结论。 3.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性质、特征及重大意义。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1.本框知识点属于常考点,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在非选择题上,结合党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等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
目录
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
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2
总议题:
为什么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部分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艰辛探索,路在何方
一、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尚志市为黑龙江省下辖县级市,在1927年称为珠河县,珠河人民有着光荣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传统。19世纪俄人入侵时,这里的民众就自发联合起来,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有力地打击了俄人的嚣张气焰。
议学问题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
在19世纪,珠河人民为什么要进行反帝反封斗争,这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什么困境?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40年
鸦片战争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名词点击
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近代中国是怎么样沦为两半社会?
基本国情:半殖半封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
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前提和基础
目的和动力
决定
一、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2.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决定
决定
近代中国人民有哪些尝试和斗争?
3.探索复兴之路:
一、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过程:
政治力量 失败原因
天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
(2)结论:
农民阶级
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地主阶级改良派(洋务派)
1.没有进行根本的制度改革
2.内有顽固派掣肘,外有列强压迫入侵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
辟什么样的道路?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迎来曙光,找到出路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赵尚志早年受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曾率部远征松嫩平原,作战百余次,挫败了日伪军的重兵“讨伐”。
1940年夏被错误地开除中共党籍,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他说: 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1942年壮烈牺牲。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中国有无数的“尚志”,他们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取胜利!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填写下列表格。
1.指导思想
2.领导力量
3.开始标志
4.发展历程
5.革命道路
6.取胜法宝
7.革命性质
8.胜利标志
9.理论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五四运动(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性质,步骤,“新”在哪)
新中国成立(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性质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阶级基础
革命对象
革命性质
【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体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中国革命的步骤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必要准备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然趋势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领导权
革命前途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在哪里
资产阶级
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辞旧
迎新
对外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拥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②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④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⑤坚持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⑦符合国情:分两步走符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⑧革命的前途: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重难点突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开始标志、发展历程、、革命道路、革命道路、取胜法宝、革命性质、胜利标志、理论成果
辞旧、迎新、对外
资本主义走不通的原因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1.悲怆的历程
2.胜利的征程
性质、步骤、“新”的表现
课堂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课堂练习
1.2023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但是受制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当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是( )
①中国社会各阶层没有尝试自救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
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
④近代中国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2.关于新中国的成立,有人这样描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成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
C.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D.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
课堂练习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章节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书承上启下的连接点。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后,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进而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重点把握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从而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课程学习以及学校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体验,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近代史的基本轮廓和重大史实有了一定了解,但存在浅层的碎片化现象,也存在一些概念、观点的混淆和偏差。欠缺理论联系实际,在一般原理指导下分析特殊情况的能力。 而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同时也处于由感性思维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将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形式,通过小组讨论等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近代的具体国情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培养学生对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认同,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三、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 2.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方案,并概括历史结论。 3.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性质、特征及重大意义。
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2023年8月4日,黑龙江尚志市七岁男孩在路边等待一个小时,只为向救援部队敬一个礼! 小小的身躯,把英雄城市的基因传承下去!尚志市是一座以英雄命名的城市,你知道是以哪位英雄命名的吗?赵尚志(200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本节课我们通过尚志来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议学活动1: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教师活动1: 1.展示珠河人民在19世纪反帝反封斗争的图片,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议学提示: 尚志市为黑龙江省下辖县级市,在1927年称为珠河县,珠河人民有着光荣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传统。19世纪俄人入侵时,这里的民众就自发联合起来,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有力地打击了俄人的嚣张气焰。 3.展示议学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 在19世纪,珠河人民为什么要进行反帝反封斗争,这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什么困境?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1: 观看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自主思考,做好分享准备。 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议题式教学要创设有吸引力的议学情境,做到议学材料丰富。本活动作为第一项活动,以“艰辛探索,路在何方——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作为开篇,展示珠河人民在19世纪反帝反封斗争的图片,让学生感同身受,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近代遭受了巨大的挫折,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明确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前人用生命拼出来的,今天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议学活动2: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
教师活动2: 1.播放《赵尚志》的相关视频,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议学情境: 赵尚志早年受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曾率部远征松嫩平原,作战百余次,挫败了日伪军的重兵“讨伐”。 1940年夏被错误地开除中共党籍,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他说: 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1942年壮烈牺牲。 3.展示议学问题及其表格: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中国有无数的“尚志”,他们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取胜利!请你观看视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填写下列表格。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 4.议学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提前结合历史和课本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观看视频和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迎来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播放《赵尚志》相关视频,并且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填写表格,第二个活动的设计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感悟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知识,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胜利,同时,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合作探究,在分享过程中增进理解,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的认识,在小组成果展示中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掌握必备知识,锻炼关键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知识总结:
学以致用 1.2023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但是受制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当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是( ) ①中国社会各阶层没有尝试自救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 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 ④近代中国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该项说法不符合实际,①错误。 ②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是因为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其领导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而且近代中国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④正确。 ③: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关于新中国的成立,有人这样描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成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 C.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D.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详解】A:材料的主旨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A与题意不符。 B:当时世界各国对新中国成立并不是普遍认同和接受,部分国家并不看好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B不符合史实。 C:材料中描述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表明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C正确且符合题意。 D:新中国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并非彻底改变世界政治格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解】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①说法错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偶然”,②说法错误。 ③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一次次奋起,又一次次失败,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确定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所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素质提升 播放《我们是谁?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我们知道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选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人用生命创造出来的,那么今天的我们,也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向视频里面的榜样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