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俗语、谚语与歇后语【课标要求】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该学段未对俗语、谚语与歇后语提 出明确要求。建议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 格言警句。 该学段未对俗语、谚语与歇后语提出明确 要求。建议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整理并记 诵俗语、谚语与歇后语。【知识梳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提出了“积累个人喜爱的格言警句”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评估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格言警句的积累情况。俗语,也称为常言或俗话,是通俗易懂且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它们简洁而形象,大多数由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例如,“物以稀为贵”。谚语是在人民大众中口头流传的,含义深刻且形式固定的语句。例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歇后语由类似谜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组成,是一种带有隐喻性质的口头表达方式。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初中阶段初中对俗语、谚语与歇后语的考查主要分 为两种: 一种是和成语一起考查其使用方法, 一 种是和古诗句一起考查学生的积累。【典例解法】1.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分析】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首先要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解答】“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亲自下河试一试才知道河水的深浅,亲口尝一尝才知道梨的味道是酸还是甜。比喻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论,不盲目从众,需要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结论,实践出真知。A.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的时候必须专心,不要放过一个字,有的字非常重要,可以说价值千金。B.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接近水才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别鸟的声音。C.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D.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故选:B。【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根据其意思答题。2.经过辩论,刘老师总结说:“不管是以课堂中为主,还是以课后为主,都希望同学们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努力,将来能超越我,为建设好祖国而出一份力。”下列与刘老师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不同,“苟固于旧,不必循旧”意思是如果可以对国家有利,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变革,与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超越自己为祖国出力的意思不同。相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本意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与刘老师希望同学们将来能超越自己,为建设祖国出力的意思相符。C.不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指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侧重于强调正确对待别人的劝诫,和刘老师表达的意思不一样。D.不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戒除奢侈,和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超越自己为祖国做贡献的意思不相关。故选:B。【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进入倒计时,琳琳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查分数,心想:我会得多少分呢?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呢?心里像_____。”这句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歇后语是(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B.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C.芝麻开花——节节高【分析】考查了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这是一道歇后语的题目,需要根据琳琳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歇后语来形容。琳琳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查分数,心里非常紧张,这种心情可以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表示心里忐忑不安,情绪波动大。其他选项的意思如下: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说明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一切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与语境不相符。C.芝麻开花——节节高:形容不断进步或步步高升。故选:B。【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4.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填名著里的人名)(1) 林黛玉 的身子——弱不禁风 (2) 武松 打虎——一举成名(3) 沙和尚 挑担子——忠心耿耿 (4) 张飞 穿针——大眼瞪小眼【分析】本题考查歇后语、经典名著。结合对出自名著中歇后语的积累填空即可。【解答】(1)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比喻一个人身体娇贵,样貌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2)武松打虎——一举成名;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3)沙和尚挑担子——忠心耿耿;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三个徒弟中,只有沙僧始终挑着重担,始终不离师傅,且任劳任怨,十分忠诚;用来赞美对国家、人民、事业等尽心尽力地奉献的人。(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是个粗人,不会穿针引线;张飞穿针眼就要睁大眼睛盯着针眼看,就成了大眼瞪小眼了;比喻所要做的事不是自己擅长的,只能干着急,没有办法。故答案为:(1)林黛玉; (2)武松; (3)沙和尚; 4)张飞。【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名著的阅读,做到厚积薄发。【历年真题提优特训】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面语段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王冕少年时刻苦练习画荷花,把荷花画得惟妙惟肖,成了元朝著名的绘画家;苏洵青年时努力读书,昼夜不息,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越王勾践在被俘的情况下,立誓要为国家复仇,他卧薪尝胆,实现了自己的抱负。A.吃一堑,长一智 B.谦虚使人进步C.有志者,事竟成 D.失败铸就伟大2.下列加点语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明明在科技节上想引用名人名言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此时,他真切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爸爸开车时喜欢打电话,我劝了好多次,可他总不听,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C.听了朋友小华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好朋友对我有些误解,我对他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国之重器,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下列句子中可以用来描述30年来,科技创新发展变化之快的一项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4.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为了推动经济快速复苏,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_”。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5.“_____,_____。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王阿姨是个热心人。”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6.下列的俗语、名句或古诗文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还去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B.看到一些同学浪费粮食,食堂的陈伯伯摇头叹息道:“满招损,谦受益”。C.这件事别人都觉得我做得好,只有你说这不好那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D.中秋时节,旅居国外的华侨常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思乡之情。7.下列情境中,俗语或名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农民常常能够根据云雾的变化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情况,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新店开张请书法家写牌匾花了六千元,爸爸说,这就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每次和老师请教问题,我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要不断创新,争取每天有新的进步。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人们为了表达美好愿望,用起了谐音。比如,高考时,家长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家长举着向日葵,是祝愿孩子一举夺魁。B.《匆匆》一文用“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结尾,用问的方式增强文章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C.写文章,要根据文章的题目来决定哪里写得详,哪里写得略,如《腊八粥》。D.制作成长纪念册,可以采用“编年体”,可以采用“栏目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9.下列歇后语错误的是(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C.泥菩萨过河———清二白 D.老鼠过街——人人喊打10.能够填到下面横线上的一句歇后语是( )白骨精摇身一变,扮成一个漂亮的姑娘给唐僧师徒送吃的,其实她是 。A.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B.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C.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D.飞机上放爆竹——空想(响)11.毕业之际,如果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下面不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A.艺麻开花——节节高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鲤鱼眺龙门——高升 D.大姑娘坐轿——头一回12.下列歇后语不匹配的一组是( )A.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B.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C.八仙过海—自身难保 D.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13.当我捧着“江西少年诗词大会百强优秀选手”的荣誉证书时,想起一年来所付出的汗水,不由得感叹道:“这真是 啊!“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A.水滴石穿一一非一日之功 B.王羲之写字一一入木三分C.关羽失荆州一一骄兵必败 D.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二.填空题(共8小题)14.运用名著积累,补充歇后语。(1)梁山泊的军师—— (2) 借东风——巧用天时(3)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4)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 进曹营——一言不发15.根据语境写句子。(名言警句或者俗语、谚语、歇后语等)(1)我一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弄得我“ ”,一时间竟不知所措。(2)自古以来,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勤奋换来的。对于贪玩的孩子,我想用“ ”这句话来启发、教育他们。16.趣填歇后语。哥哥神气地说:“跟我比,你是鸡蛋碰石头﹣﹣ 。我说:“呵呵,那咱就骑着毛驴看唱本﹣﹣ 吧。17.小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 ,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18.别看他年纪小,却是学校里的“学霸”,早就是“隔着门缝吹喇叭﹣﹣ ”了。(填写歇后语)19.师长和朋友将通过微电影送上美好寄语,让我们跟随镜头来看看吧! 瞧,老师以“① ,一字值千金”告诉我们学习要用功;还用“门前流水尚能西!② ”提醒我们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受邀参加拍摄的学长用亲身经历讲述“良药苦口利于病,③ ”的重要性,劝告我们要多听中肯的意见。父母希望我们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千磨万击还坚劲,④ ”,做个像竹子般刚正不阿的人。校长鼓励我们大胆创新,勇攀高峰,牢记“苟利于民,⑤ ;⑥ ,不必循旧”。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祝愿向未来出发。20.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完成对应经典语句的填写。 经你一说,我茅塞顿开,真是“ ,胜读十年书。” 姐姐一心一意想加入舞蹈社团,没想在书法社团大放光彩,真是“有意栽花花不花, 。” 科技小组同学的实践探索停滞不前,为了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科技老师引用《礼记》中的语句对他们说:“ , , 。”21.根据前后语境,填写合适的语句。(1)【依依惜别】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即将毕业的我们用杜甫的诗句:①“随风潜入夜, ”感恩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2)【读书立志】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于谦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坚贞不屈的品质;郑燮有竹子般“千磨万击还坚劲, ”的坚定意志,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3)【壮美家园】让我们跟随王观感受“水是眼波横, ”的曼妙灵动;跟随韩愈饱览长安“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2025小升初暑假衔接课程(语文)专题七 俗语、谚语与歇后语(教师版)【课标要求】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该学段未对俗语、谚语与歇后语提 出明确要求。建议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 格言警句。 该学段未对俗语、谚语与歇后语提出明确 要求。建议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整理并记 诵俗语、谚语与歇后语。【知识梳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提出了“积累个人喜爱的格言警句”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评估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格言警句的积累情况。俗语,也称为常言或俗话,是通俗易懂且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它们简洁而形象,大多数由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例如,“物以稀为贵”。谚语是在人民大众中口头流传的,含义深刻且形式固定的语句。例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歇后语由类似谜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组成,是一种带有隐喻性质的口头表达方式。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初中阶段初中对俗语、谚语与歇后语的考查主要分 为两种: 一种是和成语一起考查其使用方法, 一 种是和古诗句一起考查学生的积累。【典例解法】1.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分析】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首先要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解答】“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亲自下河试一试才知道河水的深浅,亲口尝一尝才知道梨的味道是酸还是甜。比喻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论,不盲目从众,需要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结论,实践出真知。A.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的时候必须专心,不要放过一个字,有的字非常重要,可以说价值千金。B.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接近水才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别鸟的声音。C.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D.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故选:B。【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根据其意思答题。2.经过辩论,刘老师总结说:“不管是以课堂中为主,还是以课后为主,都希望同学们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努力,将来能超越我,为建设好祖国而出一份力。”下列与刘老师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不同,“苟固于旧,不必循旧”意思是如果可以对国家有利,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变革,与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超越自己为祖国出力的意思不同。相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本意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与刘老师希望同学们将来能超越自己,为建设祖国出力的意思相符。C.不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指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侧重于强调正确对待别人的劝诫,和刘老师表达的意思不一样。D.不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戒除奢侈,和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超越自己为祖国做贡献的意思不相关。故选:B。【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3.“高考成绩查询时间进入倒计时,琳琳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查分数,心想:我会得多少分呢?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呢?心里像_____。”这句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歇后语是(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B.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C.芝麻开花——节节高【分析】考查了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这是一道歇后语的题目,需要根据琳琳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歇后语来形容。琳琳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查分数,心里非常紧张,这种心情可以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表示心里忐忑不安,情绪波动大。其他选项的意思如下: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说明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一切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与语境不相符。C.芝麻开花——节节高:形容不断进步或步步高升。故选:B。【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4.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填名著里的人名)(1) 林黛玉 的身子——弱不禁风 (2) 武松 打虎——一举成名(3) 沙和尚 挑担子——忠心耿耿 (4) 张飞 穿针——大眼瞪小眼【分析】本题考查歇后语、经典名著。结合对出自名著中歇后语的积累填空即可。【解答】(1)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比喻一个人身体娇贵,样貌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2)武松打虎——一举成名;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3)沙和尚挑担子——忠心耿耿;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三个徒弟中,只有沙僧始终挑着重担,始终不离师傅,且任劳任怨,十分忠诚;用来赞美对国家、人民、事业等尽心尽力地奉献的人。(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是个粗人,不会穿针引线;张飞穿针眼就要睁大眼睛盯着针眼看,就成了大眼瞪小眼了;比喻所要做的事不是自己擅长的,只能干着急,没有办法。故答案为:(1)林黛玉; (2)武松; (3)沙和尚; 4)张飞。【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名著的阅读,做到厚积薄发。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面语段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王冕少年时刻苦练习画荷花,把荷花画得惟妙惟肖,成了元朝著名的绘画家;苏洵青年时期努力读书,昼夜不息,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越王勾践在被俘的情况下,立誓要为国家复仇,他卧薪尝胆,实现了自己的抱负。A.吃一堑,长一智 B.谦虚使人进步C.有志者,事竟成 D.失败铸就伟大【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不正确,“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但文段中王冕、苏洵、越王勾践的事例,重点强调的并非是因挫折而增长才智,与文意不符。不正确,“谦虚使人进步”,文段里并未体现出王冕、苏洵、越王勾践因谦虚而获得成功,所以该选项不符合。C.正确,“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王冕立志成为画家,刻苦练习终成功;苏洵立志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努力读书达成目标;越王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实现抱负,都体现了有志向并为之努力就能成功,该选项符合文意。D.不正确,“失败铸就伟大”,文段中主要突出的是人物的志向和努力,不是失败铸就伟大,与文意不符。故选:C。2.下列加点语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明明在科技节上想引用名人名言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此时,他真切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爸爸开车时喜欢打电话,我劝了好多次,可他总不听,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C.听了朋友小华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好朋友对我有些误解,我对他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恰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明明想引用名言却想不起来,体会到知识不够用,此句使用恰当。B.不恰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多用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此句说的是爸爸开车打电话不听劝,用这句话不恰当。C.恰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听了小华的话豁然开朗,使用恰当。D.恰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用来向朋友解释自己,希望时间能证明自己的为人,使用恰当。故选:B。3.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国之重器,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下列句子中可以用来描述30年来,科技创新发展变化之快的一项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不符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而非科技创新发展变化快,所以A项不符合。B.不符合,“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经历的重要性,与科技创新发展变化快无关,B项不符合。C.不符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主要表达的是在遇到困境时要做出改变来达到长久发展,没有体现出科技创新发展变化快的特点,C项不符合。D.符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表达的是不断更新、创新的意思,很适合用来描述30年来科技创新发展变化之快。故选:D。4.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为了推动经济快速复苏,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_”。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分析】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关于惯用语。作答此题,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不合适,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其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常常做不成,无心去求的事情反而不请自来。B.不合适,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其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C.不合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其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表达了诗人期盼建树功勋的强烈心愿。D.合适,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其意思是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不必依循旧章。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治理国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法度要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故选:D。5.“_____,_____。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王阿姨是个热心人。”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靠近水边的人会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里的人会识别鸟的声音 。它比喻人往往对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非常熟悉。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这句成语强调了时间和经历在判断事物本质方面的重要性。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我们刻意去做的事情往往不能成功,而无意中做的事情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强调顺其自然的重要性。 根据意思,应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故选:C。6.下列的俗语、名句或古诗文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还去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B.看到一些同学浪费粮食,食堂的陈伯伯摇头叹息道:“满招损,谦受益”。C.这件事别人都觉得我做得好,只有你说这不好那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D.中秋时节,旅居国外的华侨常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思乡之情。【分析】本题考查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和诗歌的理解,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解答】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选自曹操《龟虽寿》,比喻有抱负的人虽然年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语句中贾爷爷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依旧想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与诗句的含意相符。B.“满招损,谦受益”选自《书经.大禹谟》,意思是: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与句中陈伯伯看到一些同学浪费粮食发出的叹息,与句意不符。C.“鸡蛋里挑骨头”鸡蛋内并无骨头,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剔。与句意相符。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引用的诗句合情合理。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旅法华侨回国探亲,感受到故乡的亲切和温暖,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心情,合适贴切。故选:B。7.下列情境中,俗语或名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农民常常能够根据云雾的变化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情况,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新店开张请书法家写牌匾花了六千元,爸爸说,这就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每次和老师请教问题,我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要不断创新,争取每天有新的进步。【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解答】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这两句是说,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山上的农民经常观察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能根据云雾的变化比较准确地判断天气情况。使用恰当。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这个俗语与读书有关,但是不是指书法家的书法可以卖钱的意思。使不恰当。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使用恰当。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使用恰当。故选:B。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人们为了表达美好愿望,用起了谐音。比如,高考时,家长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家长举着向日葵,是祝愿孩子一举夺魁。B.《匆匆》一文用“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结尾,用问的方式增强文章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C.写文章,要根据文章的题目来决定哪里写得详,哪里写得略,如《腊八粥》。D.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采用“编年体”,可采用“栏目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分析】主要考查了歇后语、实践作业、句段作用。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选项 A:这种通过家长的穿着和举动来运用谐音表达美好愿望的现象是存在且合理的,表述正确。选项 B:《匆匆》一文结尾用问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发读者思考,表述正确。选项 C:《腊八粥》一文是根据文章的主题和重点来决定详略的,而不是仅仅根据题目,这种说法不准确。选项 D:制作成长纪念册时,“编年体”“栏目式”等都是可行的方式,表述正确。因此,不正确的一项是 C。故选:C。9.下列歇后语错误的是(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C.泥菩萨过河———清二白 D.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C.有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比喻连自己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菩萨像很多是泥胎做的,这样的菩萨像如果过河被水浸泡,就会崩解化掉的,因此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A、B、D均正确。故选:C。10.能够填到下面横线上的一句歇后语是( )白骨精摇身一变,扮成一个漂亮的姑娘给唐僧师徒送吃的,其实她是 。A.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B.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C.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D.飞机上放爆竹——空想(响)【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A项“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比喻一个人被两边儿的人都欺负,两边儿都不讨好。B项“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比喻强迫别人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C项“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指伪装善良,实则包藏祸心。D项“飞机上放爆竹——空想(响)”比喻在幻想的基础上,没有能力使未来的憧憬变为现实。题干中的白骨精扮成漂亮的姑娘给唐僧师徒送吃的,其实是想吃唐僧肉,并不是好心送吃的。结合语境符合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故选:C。11.毕业之际,如果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下面不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A.艺麻开花——节节高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鲤鱼眺龙门——高升 D.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歇后语、赠言祝福。歇后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解答】A.“艺麻开花——节节高”形容学习、事业或生活越来越好。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指学习等有所进步;C.“鲤鱼眺龙门——高升”形容人的职位、事业等有所进步发展。D.“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指第一次做某事。结合为毕业同学写赠言这一情景可知,D不合适。故选:D。12.下列歇后语不匹配的一组是( )A.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B.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C.八仙过海—自身难保 D.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A.正确。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常用于表示即将开始某件事,,也指禁锢的思想一下子开窍了。B.正确。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做事两面不讨好。C.有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故搭配“自身难保”错误。D.正确。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多用来比喻十分清白或心里非常清楚。故选:C。13.当我捧着“江西少年诗词大会百强优秀选手”的荣誉证书时,想起一年来所付出的汗水,不由得感叹道:“这真是 啊!“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A.水滴石穿一一非一日之功 B.王羲之写字一一入木三分C.关羽失荆州一一骄兵必败 D.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解答】A.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B.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C.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字面上的解释是骄傲的军队会打败仗的意思,实际上指的是关羽盲目自信,未接受诸葛亮“东合孙权,北拒曹操”的建议,以个人的力量抗拒东吴和曹魏两大军事集团,最终遭致杀身之祸的故事。总之就是要劝解我们凡事不可骄傲自大,要量力而行,灵活应对。D.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红梅在其他花都没有开放的时候,独一枝的绽放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故选A。二.填空题(共8小题)14.运用名著积累,补充歇后语。(1)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2) 诸葛亮 借东风——巧用天时(3) 猪八戒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4) 周瑜 打 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 徐庶 进曹营——一言不发【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解答】(1)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指没有什么本事或用处。(2)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指巧妙地利于天时。(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比喻做事两面不讨好,到处都受人埋怨。(4)周瑜打 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指两厢情愿。(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沉默,不说话。故答案为:(1)无(吴)用;(2)诸葛亮;(3)猪八戒;(4)周瑜 黄盖;(5)徐庶。15.根据语境写句子。(名言警句或者俗语、谚语、歇后语等)(1)我一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弄得我“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时间竟不知所措。(2)自古以来,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勤奋换来的。对于贪玩的孩子,我想用“ 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句话来启发、教育他们。【分析】考查名言警句、歇后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指的是比喻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原义一丈二尺高的金刚摸不着脑袋。(2)“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故答案为:(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业精于勤,荒于嬉。16.趣填歇后语。哥哥神气地说:“跟我比,你是鸡蛋碰石头﹣﹣ 自不量力 。我说:“呵呵,那咱就骑着毛驴看唱本﹣﹣ 走着瞧 吧。【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内外的学习及“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解答】故答案为:自不量力 走着瞧17.小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歇后语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解答】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情忐忑不安。故答案为: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18.别看他年纪小,却是学校里的“学霸”,早就是“隔着门缝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了。(填写歇后语)【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歇后语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解答】故答案为:名(鸣)声在外19.师长和朋友将通过微电影送上美好寄语,让我们跟随镜头来看看吧! 瞧,老师以“①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告诉我们学习要用功;还用“门前流水尚能西!② 休将白发唱黄鸡 ”提醒我们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受邀参加拍摄的学长用亲身经历讲述“良药苦口利于病,③ 忠言逆耳利于行 ”的重要性,劝告我们要多听中肯的意见。父母希望我们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千磨万击还坚劲,④ 任尔东西南北风 ”,做个像竹子般刚正不阿的人。校长鼓励我们大胆创新,勇攀高峰,牢记“苟利于民,⑤ 不必法古 ;⑥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祝愿向未来出发。【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①“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所以第一空填“读书须用意”。②“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意在劝人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要珍惜时光,所以第二空填“休将白发唱黄鸡”。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大多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所以第三空填“忠言逆耳利于行”。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竹石》,赞美了竹子坚韧刚正的品质,所以第四空填“任尔东西南北风”。⑤⑥“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所以第五空填“不必法古”,第六空填“苟周于事”。故答案为:①读书须用意;②休将白发唱黄鸡;③忠言逆耳利于行;④任尔东西南北风;⑤不必法古;⑥苟周于事。20.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完成对应经典语句的填写。 经你一说,我茅塞顿开,真是“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姐姐一心一意想加入舞蹈社团,没想到在书法社团大放光彩,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 科技小组同学的实践探索停滞不前了,为了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科技老师引用《礼记》中的语句对他们说:“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分析】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警示的比较有名的言语。这些名言警句通常被人们认为具有指导作用、启示意义和价值。它们不仅包括一些古老的智慧和谚语,也包括现代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格言和言论。【解答】“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自《增广贤文》,其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形容一个人听了某句话感觉很有用,比自己读的书还有用。“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其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常常做不成,无心去求的事情反而不请自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其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启示我们应该抱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鼓励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无心插柳柳成荫;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21.根据前后语境,填写合适的语句。(1)【依依惜别】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即将毕业的我们用杜甫的诗句:①“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感恩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2)【读书立志】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于谦用“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坚贞不屈的品质;郑燮有竹子般“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坚定意志,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3)【壮美家园】让我们跟随王观感受“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的曼妙灵动;跟随韩愈饱览长安“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谚语,有诗文默写,有俗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和古诗的积累及运用能力,并且要结合“依依惜别”的语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常用来形容老师的谆谆教导,所以此处应填“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春夜喜雨》,这句诗描绘了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情景,用来比喻老师如春风化雨般,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学生关爱和教导,符合感恩老师关爱这一语境,所以①处应填“润物细无声”。(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品质的理解,以及对诗句的准确记忆,结合“读书立志”的主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慷慨赴死、为国尽忠的决心,体现了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所以此处应填“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符合表达坚贞不屈品质的要求,所以此处应填“粉骨碎身浑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诗句借竹子在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后,依然坚韧不拔,表现了诗人如竹子般坚定的意志,所以此处应填“任尔东西南北风”。(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优美意境的理解和对诗句的背诵,结合“壮美家园”的情境。“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曼妙灵动,所以应填“山是眉峰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描绘了长安街上,春雨如酥般细密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的早春景象,符合饱览长安早春景象的描述,所以此处应填“天街小雨润如酥”。故答案为:(1)忠言逆耳利于行;润物细无声;(2)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任尔东西南北风;(3)山是眉峰聚;天街小雨润如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