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2张PPT)3课时14 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2.体会作品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第一课时课堂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能够体会到古文语言精练而优美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踏上古诗词的学习之旅,“诗言志,词言情”,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更多诗情画意。我们将尝试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来学习这三首诗词。一、任务与评价标准制定大家对《岳阳楼记》中的对句诵读和《醉翁亭记》中“而”“也”两个虚词的诵读一定印象至深,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体会节奏及其变化等诵读技巧对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吧。1.布置任务:各个小组按要求完成三首诗词的诵读任务卡。诵读任务卡 【诵读设计】画出押韵、节奏,想象表情、动作等。【诵读说明】结合诗词内容说明诵读设计的理由。【诵读评价】请其他小组为 你们点亮☆。 ☆☆☆☆☆2.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在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讨论诗词诵读的评价标准。(提示:每块内容请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代诗词的一些常识以及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二、感知诗词的韵律与节奏1.请学生自由诵读,感知韵律和节奏。古代诗词讲究韵律,诗词体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诗词 体裁《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古乐府诗七言律诗词《行路难》是古乐府诗,一般没有严格的押韵要求,这首诗前面八句押“an”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律诗,一般第二、四、六、八句押韵,这首诗押“en”韵;《水调歌头》是词,每句末押韵,这首词押“an”韵。我们诵读古代诗词时,要读出节奏。古乐府诗视具体情况而定,李白的这首《行路难》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句外,其他句子都是“二二三”节奏,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节奏,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词的押韵和节奏视词牌而定。示例: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朗读指导:②“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是内心茫然的外现,是一种迁延、犹疑,要读出一种沉重与悲苦。①“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极尽奢华,语调轻松欢快;斗“十千”,直“万钱”,是一种夸张的语调,要读出宴飨的狂放。朗读指导:③“欲”渡,“将”登,诗人在迷茫中仍欲有所作为,然而冰“塞”川,雪“满”山,前路都被堵死,要读出一种滞塞、惆怅与悲慨的感情。这两句前面四个字含有希望,是昂扬的,但后面三个字是低沉失落的。朗读指导:⑤“行路难,行路难”,反复中带着强烈的悲愤,三字短句,直抒胸臆,与七字长句形成反差,要读出一种无望的艰难与痛苦。“多歧路,今安在 ”又是一种迷惘。④“闲来”两句,是充满希望的畅想,比较轻快,读的时候目光朝向远方,心境渐趋开阔。朗读指导:⑥“长风”两句,充满坚定的信念,再次抬起头来,望向远方,情绪饱满,乐观而满含希冀。《行路难》语言高华,自然流畅,音节高亢,又抑扬宛转。形象鲜明突出,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读的时候,要注意其感情的复杂多变。2.分组标出另两首诗词的押韵、节奏,想象表情和动作的设计,思考设计理由。男生完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女生完成《水调歌头》。朗读交流,互相评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整首诗压“en”韵。朗读指导:②颔联“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大有沧海桑田之意味,带有伤感与思念,语调依然低沉。①首联“凄凉”与“弃置”含义互见,被弃置于凄凉之地二十三年之久,惨淡之至。朗读时调子宜低沉,目光下视。朗读指导:③颈联“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春”形成强烈反差,两句都是先低沉后昂扬,目光平视,望向远方。表情是振奋的。可带有扬起的手势。④尾联节奏宜加快,诗人从伤感的情绪中完全走出,精神为之一振。情绪是乐观的,读时目光明亮,带着希冀,头部昂起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整首词上阕压“ian”韵,下阕压“uan”韵。朗读指导:①上阕以问天发端,目光望向寰宇深邃之处,充满对月宫的憧憬之情。之后转念间,恐“高处不胜寒”,而又转向人间,目光撤回,平视前方,情绪变得平和而富有温情。朗读指导:②下阕顺着月光移动的轨迹,仿佛窥探词人,目光移动处,最终定格在“无眠”之人,陷人深思。转而又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质询中带着幽怨,然而又是转念,因转念而豁达,因豁达而乐观,心生美好祝愿,诵读时神情渐趋舒缓,眼含柔情。手势打开,仿佛拥抱整个世界。3.小结:诗词诵读、内容理解、意蕴探究、情感把握,这四者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关系,唯有从内容上真正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方能由情感而至于声韵,正如《毛诗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三、作业布置背诵三首诗词第二课时一、诵读预备,展开竞赛小组合作讨论、排练。(10分钟)二、感知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诵读任务卡投影展示、解说,并诵读【诵读设计】画出重音、停顿, 并设计朗读的体态、手势、表情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语带夸张,目露狂放,挺胸呈昂扬之姿)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语调低缓,仿佛陷入沉思,目光中有一种彷徨无措,做拔剑四顾的动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的语调都是先上扬,后低沉,手势抬起又落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目光望向远方,流露出一种神往之情)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语速加快,重又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语调高昂,带着轻快与自信,手势平举并向上)【诵读说明】结合诗词内容说明期读设计的理由。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在诵读中应该体现其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依托于眼神、 手势,包括身体的倾斜等表现出来。最后两句表露出李白满腔的对人生 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怀,诵读时整个身体都应该释放出一种阳刚之气。【诵读配乐】根据诗词的内容 情感或意境,选择恰当的朗诵配乐。 配乐:琵琶曲《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比较契合李白在诗歌中一开始表露出来的彷徨无措与茫然之感。二、提炼议题议题一:背景议题二:留白议题三:意象议题四:名言警句议题五:……议题一:以背景识人1.读《行路难》和《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猜猜作者的身份或处境,并从诗中找出相关依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链接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明确作者的身份或处境。补充资料:李白:天宝三载(744),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时年四十四岁。从仕途上看,李白被“赐金放还”是其政治生命的终结。刘禹锡: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李白:重归平民刘禹锡:贬官议题一:议题二:以“画”入境1.用句式“我从 (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一个的画面”说话。《行路难》:我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读出了一个奢华豪阔、欢乐无比的宴飨图的画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读出了一个千帆竞渡、万木逢春的欣欣向荣的画面。2.从两首诗歌中任选一幅画面,通过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猜作者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浩渺无边的大江上,一艘小船停滞不动,颓然欲沉,然而,就在它的旁边,无数艘小船,鼓胀着船帆,急速而过;岸边,一棵老树,经历寒冬肃杀,凋败、枯干,它的四周,却有无数棵新生的树木,充满生机,饱含活力,茁壮成长。议题一:议题三:以“象”知意2.找出两首诗歌中共用的意象,说说其内涵所在。舟的意象:舟是人们到达彼岸的希望,是独自漂泊的游子思念故乡的缩影,是情系亲友别离的见证,是仕人远离尘嚣的寄托,更是向往自由的象征。沉舟:刘禹锡此处以“沉舟”自喻,表达“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辛,同时也是反跌千帆竞过的豪迈。乘舟:李白此处用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典故,以此来寄托用世之思。迁移:(1)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李白《寄崔侍御》)舟:含漂泊之意。李白把自己的命运比作不系之舟,自己犹如那只漂泊的舟孤独无所寄托,漂泊天涯,伤感之情溢于心头。在此,舟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摆渡的工具,而是凝结了诗人漂泊天涯的痛楚与强烈的思乡之情的生命之舟了。(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舟:含自由之意。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所写。诗意在描慕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抒发了作者轻快活脱的心情。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议题一:议题四:因“理”达观这两首诗歌中都有富含哲思的句子,也体现了诗人在理性层面的认知高度和生命困顿时的达观。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并加以体会吗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能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至今这两句诗仍然是人们所习用的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现在读来同样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三、作业布置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尝试自学《水调歌头》下节课上交流。三、板书设计群文阅读议 题以背景识人以“画”入境以“象”知意以“理”达观第三课时一、回顾前情,涵泳群文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大家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尝试自学《水调歌头》。现在我们分享学习的成果。【学生活动】学生板演自学成果。议题一:以背景识人1.诵读《水调歌头》,猜猜作者的身份或处境,并从词中找出相关依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链接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明确作者的身份或处境。补充资料: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经七年不见。苏轼:外放官员议题一:议题二:以“画”入境1.用句式“我从(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一个的画面”说话。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一个月儿低垂,窥探无眠之人的画面。2.从这首词中任选一幅画面,通过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清冷的月光下,诗人孑然独立,茕茕孤身,不知不觉地仿佛在月中起舞,然而孤影伴独身,月宫再仙气缭绕,怎似那人间温情环绕。议题一:议题三:以“象”知意找出三首诗词中共用的意象,说说其内涵所在。酒的意象:诗人们或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书写人生,感叹现实,用他们那被醉人的酒香熏染的、裹挟着情思的诗句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悠远的诗韵飘散在千百年的岁月沧桑里。清酒:好酒,尊贵的酒。代指奢华的宴享。把酒:诗人把酒问天,有借酒遣怀之意。(1)借酒怡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闲谈了农事,酒成了最好的载体。(2)解愁忘忧--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首《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酒醒何处 ”表明作者离情之深、之浓、之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迁移迁移(3)送友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句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4)书写人生,感叹现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用“醉”里看剑等词句勾画出慷慨悲壮、豪迈强健的身影。议题一:议题四:因“理”达观这首词中富含哲思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体会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二、自主搭配,构建群文阅读学生分组,建构群文,提炼议题。提供材料:1、《行路难》搭配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这两首诗在哪些方面可以构成议题 点拨:文体、语言留白、意象、名言警句等。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剑”的意象的基本意蕴就是创作主体英雄胸襟的抒发,这既包括壮志满怀的诗人所抒发的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也包括抑郁困顿的诗人所发出的愤懑不平之音。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通过“拔剑击柱”这个动作充分展示了内心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愤懑不平。李白《行路难》其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用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四个连续、急速并且具有强烈动感的动作,把自己积郁多年的内心悲愤激烈地倾泻了出来。迁移(1)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菜。(陈子昂《感遇》其三十五)“拔剑”蕴涵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成就一番功业的胸怀,展现了其恢弘自信的英持性格。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述剑》诗人将自己的壮志抱负寄于刃白如霜、寒光闪烁的利剑形象,展现了正义豪爽、疾恶如仇的英雄豪气,表现了自己的出众才能和宏大理想。迁移(2)表现诗人备受压抑,才能不能施展,理想不得实现的失意、苦闷、彷徨和愤懑。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陆游《夏夜不寐有赋》)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自伤老大的无可奈何的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揭示出词人空有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懑。提供材料: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搭配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两首诗在哪些方面可以构成议题 点拨:文体、语言留白、意象、名言警句等。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示例从酬赠诗角度构建群文阅读。酬赠诗: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酬者,酬谢之意,为表达自己的感谢而赠予对方的诗就是酬赠诗。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提供材料3、《水调歌头》搭配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和《永遇乐·长忆别时》。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永遇乐·长忆别时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 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这三首诗词有哪些方面可以构成议题?提示:文体、语言留白、意象、名言警句。示例:从“咏月”题材角度构建群文阅读。三、小结上一堂课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的群文阅读,本堂课则是大家自主活动,发散开去,自主建构各种类型的群文阅读,形成横向、纵向的比较视角。在比较中整合、提炼、比较、鉴别,可以不断提升大家的阅读素养和能力。布置作业1.从单元角度,由古诗词拓宽至古诗词文的范围,进行群文阅读的建构。要求:找准议题,角度新颖而合理,论据充分而精准。2.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日本友人向中国赠送物资,并在包装箱上写了一些共勉话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诗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这些句子也可以构成群文阅读,放在当下,可以提炼出怎样的议题 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走近语文魅力无穷APPROACHING CHINESE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