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阅说明:1、答案中的人名、地名、历史概念等专有名词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2、答案中的开放性试题,若观点正确,符合要求,均可给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A D A D C C B D A D B B C二、非选择题(本题 5 小题,共 45 分)1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 分)(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分)(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的重要形式; 拓宽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各项 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上述制度者都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等。(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给分)17.(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 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回答出一点即可)(1 分)增强企业活力(1分)(2)深圳(1 分)珠海 (1 分)汕头(1 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 分)(3) 中共十四大( 1 分)(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 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国防 建设、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综合国力。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 时期作出的伟大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等。(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8.(1)中苏建交(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 分)抗美援朝战争(1 分)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1 分)(2)周恩来(1 分)尼赫鲁(1 分)吴努( 1 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 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 分)(3)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 报》发表)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回答出任意两个即可,2 分)新中国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智慧, 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 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 坚实后盾;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灵魂,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交往中才能行稳致远;外交是 国家实力的延伸,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再高明的外交策略也难以落地等。 (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 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9.(1)焦裕禄(1 分)王进喜(1 分)(2)钱学森(1 分)邓稼先(1 分)(3)袁隆平(1 分)“杂交水 稻之父 ”(1 分)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 分)(4)屠呦呦(1 分)青蒿素(1 分)(5)学习他们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居幕后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 新勇气等。(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0.评分说明:题目:符合要求即可。(2 分) 每个史实及影响表述准确(2 分) 精神品质(2 分) 示例: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 年,邓小平领导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他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 ”的 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2 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邓小平同志身 上,我感受到伟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爱民为民的伟大情怀。备选事件及影响: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全党;1997 年,中国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阅说明:1、答案中的人名、地名、历史概念等专有名词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2、答案中的开放性试题,若观点正确,符合要求,均可给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A D A D C C B D A D B B C二、非选择题(本题 5 小题,共 45 分)1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分)(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的重要形式;拓宽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上述制度者都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等。(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7.(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回答出一点即可)(1 分)增强企业活力(1分)(2)深圳(1 分)珠海(1 分)汕头(1 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 分)(3)中共十四大(1 分)(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国防建设、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综合国力。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伟大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等。(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8.(1)中苏建交(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分)抗美援朝战争(1 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分)(2)周恩来(1 分)尼赫鲁(1 分)吴努(1 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 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回答出任意两个即可,2 分)新中国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灵魂,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交往中才能行稳致远;外交是国家实力的延伸,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再高明的外交策略也难以落地等。 (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9.(1)焦裕禄(1 分)王进喜(1 分)(2)钱学森(1分)邓稼先(1分)(3)袁隆平(1分)“杂交水稻之父”(1 分)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 分)(4)屠呦呦(1 分)青蒿素(1分)(5)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居幕后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等。(1 分)(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0.评分说明:题目:符合要求即可。(2 分) 每个史实及影响表述准确(2 分) 精神品质(2 分)示例: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 年,邓小平领导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他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2 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邓小平同志身上,我感受到伟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爱民为民的伟大情怀。备选事件及影响: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 年,中国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