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滦南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评估七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请将容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阁1.“它继承了三百年历史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南方开发的成果,完成了统一,使华夏文明显得更为成熟、根基更为稳固,为之后大唐盛世的来临莫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北魏B.隋朝C.宋朝D.五代2.“千古大运河,日日千帆过。船运南北货,舟载八方客。京畿品稻米,余杭尝面馍。北地唱吴歌,江南奏鼓乐。”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报A.推动了隋朝完成统一B.大大加速隋朝灭亡的进程C.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隋炀帝在位期间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环,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材料说明了隋朝A.统一全国的背景B.经济建设的过程%C.走向灭亡的原因D.政策制定的目的4.“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材料说明唐太宗A.擅长作战谋略B.变革礼仪制度C.重视农业生产D.善于虚心纳谏5.右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制的《步辇图》(局部)。该图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毁者的场景,该作品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交融B.经济发展C.中外交流D.制度变革6.张九龄和韩休都是敢言直谏的宰相,经常“怼”唐玄宗。张九龄罢相也成为开元盛世的拐点之一,此后危机逐渐浮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据此可知A.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张九龄罢相是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C.善于纳谏与重用人才关系国家兴衰D.盛极而衰是唐朝整体发展的大趋势7.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靠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权更迭十分频繁B.民族交融不断加深C.统一必是大势所趋D.疆域面积不断扩大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8.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唐朝政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这些史实主要表明,唐朝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A.印刷技术的进步B.科举制度的完善C.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力量的支持9、与下表所示信息有关的历史人物应该是主要观点唐朝无神论和朴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素唯物主义思想向天呼号,希望它有赏罚,或得到它的怜悯和恩赐,都是极其荒谬的想法的杰出代表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A.韩愈B.柳宗元C.僧一行D.李春10.《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期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加剧土地兼并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增强军事力量11.宋辽、宋夏和议后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进行商品交换,互通有无。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这说明榷场的设立A.扩大了宋朝统治区域B.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C.改变了政权并立局面D.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联系12.这一制度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材料评述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13.下侧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两宋市舶司收入(单位:万缗)200F150注:市舶司设在广州、100-泉州、明州等地50977年1053年1076年1140年1159年A.宰相权力的削弱B.纸币的大量发行C.海外贸易的发展D.商标广告的出现14.某学者说:“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下列可以佐证该学者观点的史事是A.回回的形成B.南宋灭亡C.陈桥驿兵变D.岳飞抗金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