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金榜教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5.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3500年以后,两河流域农业技术得到了发展,剩余产品随之增多,人口呈现规模性增长,构成了一系列变革的基础。后续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手工业体系的成熟和国家的产生,即经济上的生产分工和政治上的社会分工。这可用于研究两河流域( )A.社会阶层的流动 B.文明产生的过程C.对外交流的状况 D.社会矛盾的演变2.亚历山大一直是以世界性的形象出现在东西方众多的民间传说中,他是罗马皇帝的崇拜者,是犹太人的救世主的先驱,是中亚传说中的人类始祖,还被演义为基督教的圣徒,伊斯兰教虔诚的信仰者,甚至成为无所不能的“魔法师”。这些身份和形象的产生主要源于( )A.波斯帝国政治制度被亚历山大继承 B.亚历山大推广希腊文化到东方C.亚历山大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D.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地位3.下表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租税情况简表。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税目 内容农奴人头税 由农奴缴付,是人身不自由的标志遗产税、死手捐 庄园领主、教会对死亡佃户提出的财产要求土地税 是一种地租,一般用现款来缴付,由自由人来负担家庭税 以家庭为单位,每年征收一次或一次以上,农奴和自由人都须以实物或现金缴纳专利税 是庄园领主从垄断性控制庄园上各种必要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进款A.封建剥削较为沉重 B.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封君封臣制度完备 D.农奴地位有所提高4.在西方大航海之前,非洲黑人以古老的口头传承方式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伦理道德、祖先遗训乃至工艺技术代代相传。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古马里史诗《松迪亚塔》、乌闪巴拉族史诗《姆比盖的传说》以及刚果伊昂加族史诗《姆温都史诗》等。这些作品( )A.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 B.突出了非洲与外界的关联C.促进了黑人之间的团结 D.强调了本民族的利益至上5.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后,大量印度商人被葡萄牙雇佣于属地政府的各种部门,展示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对本地事务的放权。此外,葡萄牙还对当地不同宗教人口实施分化和互相制约,如最高司法职位和最高税务官均由印度教教徒担任,而非本地人口多数的马来穆斯林。材料所述状况的背景是( )A.印度成为了葡萄牙殖民地 B.亚欧联系的开启C.大西洋三角贸易逐渐兴盛 D.全球航路的开辟6.近代早期,欧洲人给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带来的生物群系帮助了欧洲殖民势力和欧亚物种进行扩张和传播,从而创造了新欧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大部分地区、乌拉圭、阿根廷和巴西的最南端等。这( )A.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B.扩大了价格革命的范围C.拉开了商业革命的序幕 D.改变了欧洲的商业格局7.18世纪,西欧某些学者共同编纂出版了《百科全书》,下表是有关主题对应条目的数量。表格所示内容( )主题 数量 主题 数量医学—外科手术 3307 数学 964航海 2663 哲学 920贸易 2391 化学 733宗教 2172 药学 578物理学及物理学—数学 1820 政治 386军事 1561 游戏 324解剖学 1260 测量 209A.有利于文艺复兴的转型 B.标志科学革命的兴起C.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8.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戊辰战争首先清除了佐幕势力;然后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分阶段扫除了幕府体制的封建残余;最后通过内部权力斗争和镇压士族骚乱,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治政府的社会阶级基础。明治政府推行这些举措的主旨是( )A.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C.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D.推行文明开化的政策9.马克思在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重视财富积累轻视人的价值的不足,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时,看到了费尔巴哈将人理解为“抽象的人”的局限。马克思突破了他们的思想局限,得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A.以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为基础B.肯定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正当性C.为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指明方向D.揭露资本家剥削广大工人的秘密10.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在非洲采用直接使用武力、发动残酷的征服战争,抑或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诱使当地酋长签订条约,甚至强行割占领土。到20世纪初,整个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在这一过程中( )A.“有效占领”原则提出 B.非洲联合反帝意识增强C.“大棒政策”逐步实施 D.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缓和11.图1、图2都是阿根廷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发行的邮票(局部),分别纪念圣马丁和玻利瓦尔。邮票所示人物的活动( )图1 图2A.在拉丁美洲建立起了民主政治 B.使巴西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C.便利了英美对拉丁美洲的渗透 D.打击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统治12.英国在“一战”期间进行战争宣传的新尝试是引进了《战时画报》,每月出版最新的战时图片,并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希腊语、丹麦语、瑞典语、荷兰语和德语等加以解说,到1917年11月,《战时画报》的发行量达到了75万份。据此可知,《战时画报》( )A.变换了战略战术的方式 B.削弱了德国的军事实力C.助推了战争形势的变化 D.改变了世界大战的性质13.1927年,苏共“十五大”宣布:以固定资本的增加为基础的工业扩张(新的资本组成),从来不会以过去几年工业复苏的相同速度继续进行。但在实践中,苏联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其工业总产出在1926~1927年上升了17.2%(根据当年价格),接下来的几年又增加了19%。这表明当时苏联( )A.尝试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B.力图避免世界经济危机影响C.践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 D.意图纠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4.1948年4月1日,苏联正式开始封锁柏林,拦截美英两国过往车辆。美国从25日起开始组建运输队伍并实行空中运输,以此来保障维护西柏林正常的社会秩序。经过多轮角逐与谈判,美、苏、英、法四国政府在纽约达成了协议并于1949年5月12日零点取消了柏林封锁。该现象反映了( )A.冷战对峙的时代特色 B.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崛起C.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 D.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5.据统计,1997年欧盟女性的平均就业率达55%,当时许多国家如德国、瑞典、芬兰等女性就业率已超过70%。“男人挣面包,女人做家务”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受到一定冲击。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A.中间阶层不断壮大 B.劳动力结构的调整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D.滞胀危机逐渐蔓延16.新加坡于1965年建国。作为移民城市和后发现代化国家,与大多数国家由民族共同体演进为国家共同体的道路不同,新加坡是由地域共同体快速过渡到政治经济共同体,并在国家主权构架下进行国家认同建设。据此可推知,新加坡( )A.政治与经济发展并不平衡 B.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C.面临发展道路的艰难抉择 D.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世纪初期以来,农业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城市的复兴。城市的兴起,为行会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会是城市生活的基本组织,在中世纪英国城市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上,行会是工商业活动的监管指导者;政治上,行会是城市行政和地方自治的参与者;社会生活上,行会是市民生活的组织管理,行会在城市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摘编自李月星《中世纪英格兰行会职能研究(1100~1400)》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前,公司组织通常还只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其数量也还停留在一定的限度。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机器在工业中的广泛采用,近代工厂企业才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涌现。原有的工场手工业也开始了真正的革命,逐渐改变成机械化工厂企业。大规模的工业公司迅速兴起。1807年法国颁行了《商法典》,正式确认了无限公司、两合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三种公司形式。随后,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制订了《商法典》或《公司条例》,将公司内外经济关系严格地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摘编自伍再阳《公司的起源和发展》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垄断的高度发展,出现了托拉斯联合企业,最早的是1879年美国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继而,一些大型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跨国公司或多国公司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到197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就达10000多家。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城市行会的主要职能(不得摘抄原文)。(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工业公司兴起的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工业组织变化的认识。(11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789年,法国人民占领了巴士底狱,法国的政治转型由此开始。1791年法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随后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激进专政的雅各宾派统治遭到民众推翻;上台后的热月党主张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治理国家;拿破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独裁统治。路易十八、查理十世和七月王朝的统治标志着法国逐渐往君主制方向演变;二月革命爆发后建立起的第二共和国,把路易·波拿巴推上了总统之位,为他建立起帝制创造了条件。1870年因在普法战争的失败,愤怒的法国人民爆发巴黎革命,推翻波拿巴的第二帝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法国的共和制度最终以宪法的形式确定。——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政治转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政治转型的影响,并谈谈其给我们的启示。(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纪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科学技术也获得一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资料,如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更为丰富的食物,微生物技术的运用则为人类提供了营养价值更高、更为经济的食品。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衣着、住房的改善创造了条件,如此等等。从精神生活来看,科学技术的革命也推动了人们思维的变革,促使人们对主体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反省,甚至导致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变革;人们的精神追求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得到更大的满足和提高。由于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的误用和滥用,也给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摘编自傅希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等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世界史所学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金榜教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A D A C B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C A B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答案】(25分)(1)主要职能:对工商业活动进行监管;参与城市管理;组织管理市民生活。(6分)(2)意义:丰富了经济组织和管理形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转型;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加速城市化进程。(8分,任答4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3)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及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张;二战后资本主义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二战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7分,每点2分,答出4点7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认识:工业组织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工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以各国的基本国情为主要依据;以生产社会化为基本目标。(4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18.【答案】(15分)(1)含义:政治体制实现由专制走向民主的进程(或走向政治民主化)。(2分)主要特点:转型时间长;转型过程艰难曲折;转型方式多样,暴力与妥协并存;君主制、民主制反复较量,最终实现共和体制。(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2)影响:有助于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社会的转型;激发了欧洲各地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启示:政治转型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要契合本国国情;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3分,答出其中2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19.【答案】(12分)【示例】论题: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2分)阐释: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控制论的问世,这些为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改变。如微生物技术为人类提供了营养价值更高、更为经济的食品;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衣着、住房的改善创造了条件。总之,我们应辩证看待现代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0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评分细则】一等(12—9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