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六安市高一第二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5.0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流域学论纲》一书写道:两河流域,土壤肥沃,孕育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伟大文明。随着环境变迁和生态问题的出现,尤其是灌溉农业引发的土壤盐渍化和水资源匮乏,这些文明逐渐走向衰落。这表明( )A.地理环境差异导致文明多元化 B.自然条件对文明发展影响显著C.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两河流域 D.农业发展导致区域文明的分化2.表1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文学中的希腊元素。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表1代表人物 和希腊文学的联系尼维阿斯(第一位拉丁文学家) 翻译希腊戏剧阿克齐乌斯(最著名的悲剧家) 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泰伦提乌斯(著名的喜剧家之一) 提倡“希腊式喜剧”阿普列尤斯(最著名的小说家) 接受希腊教育,取材于希腊传说A.希腊武力征服了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的文化C.文化交流推动罗马文学发展 D.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素材3.图1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1A.工商业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C.资本主义萌芽 D.民族国家的形成4.830年,哈里发麦蒙耗费巨资,在巴格达兴建了一座“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天文台于一体,成为当时学术活动的中心。9世纪下半叶,“智慧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经济发展达到鼎盛 B.学术成就领先世界C.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5.西欧的比斯开湾和北海,风暴十分频繁;法国、英国的西海岸雾海茫茫,能见度低;意大利只习惯于内海航行;伊比利亚半岛则阳光普照,有四季温暖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还有优良的远航起锚地——圣文森特海角和加那利群岛的戈梅拉。这可用于说明( )A.意大利最早兴起文艺复兴的原因 B.英法成为世界强国的有利条件C.西葡两国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先驱 D.荷兰成为海上强国的外部因素6.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英国茶会上用中国的茶和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茶叶价格的下降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价格革命的影响 D.全球联系初步建立7.17世纪,欧洲人普遍认为“促进上帝之爱最好方法就是自然、神恩和天国的荣耀向人们显示上帝的形象,所以首先要加强理解上帝在自然界中的体现,从其杰作中看到造物主,并通过对这些杰作的爱升华为对上帝的认识和爱”。这一认识(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8.表2是1700年和1750年英国经济产出统计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表2时间 1700年 1750年工商业产出指数 100 148农业产出指数 100 111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近代政治制度建立C.价格革命的促进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9.柏林会议后,英国制订了从开罗到开普敦的纵贯非洲的“2C计划”,法国制订了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横贯非洲的“2S计划”,德国制定了从西南非洲到东非的计划,比利时制订了扩大“刚果自由邦”的计划等。这些计划的制订( )A.体现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企图 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缓和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 D.有利于非洲大陆统一市场形成10.1920年《国际联盟盟约》生效,其宗旨是:“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之邦交。”历史表明,国联无力维持国际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矛盾尖锐 B.国联被英法两国所操纵C.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国联决策机制存在缺陷11.1906年8月,伊朗国王穆扎法尔丁·沙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通过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司法体系等内容,明确了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这表明伊朗立宪革命( )A.结束了君主统治 B.有助于国家的近代化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12.在雅尔塔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丘吉尔反对过分分割德国领土,但主张给法国一个占领区,他认为“大国的命运不会取决于他们的技术装备的暂时情况”。据此可知,丘吉尔意在( )A.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B.防止法西斯的东山再起C.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D.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13.表2是1950—1980年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单位:美元)。这一变化可用来说明( )时间 英国 法国 联邦德国 美国 日本1950年 720 685 494 1950 1301960年 1381 1320 1309 2881 4791970年 2419 2858 2747 5233 19641980年 10728 12715 11616 12547 9677表2A.西方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 D.多极化格局加速形成14.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90%以上的亚洲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1950—1959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1960—1975年,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这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B.亚洲出现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C.非洲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D.亚非会议及不结盟运动影响深远15.1974—1975年,苏联国家科委同美国大公司签订的合作协定就有40多个,重点是宇宙航行、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运用、环境保护、能源、农业、医学等领域。这说明( )A.美国已经放弃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B.美苏意识形态分歧消除C.冷战背景下美苏存在交流与合作 D.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6.2025年特朗普重新执政后,多次扬言将格陵兰岛、加拿大、巴拿马运河划归其国家版图,使美国成为最大的北美帝国;4月2日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由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美对华关税最高加征至245%。这表明( )A.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了全球化发展 B.逆全球化成为各国共识C.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D.全球治理机制亟需改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启蒙的内在精神成为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民族解放战争。美国虽在各方面都显得很弱小,但在华盛顿的杰出领导下,运用游击作战的方式,机动灵活地打击英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美独立战争完成了许多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美国独立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美国联邦体制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战争,前后持续了近40年,完成了推翻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的主要任务,摧毁了西、葡、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先后建立了海地、委内瑞拉、巴西等17个独立的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日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全国政权一般都从欧洲殖民贵族手中转移到土生白人上层地主或种植园主手中,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地产制始终没有触动,因此独立后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战争发生的相似原因,并指出北美独立战争的“国际意义”。(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独立战争相比北美独立战争的不同特点。(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独立战争中体现的启蒙思想。(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18年8月和10月,苏俄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产粮区强迫实行商品交换》和 《关于向农业经营者征收农产品实物税》的法令,规定农民除种子、口粮和饲料外,其余按国家的固定价格交给国家,国家付给贬值的货币。具体办法是贫农一般不收,中农少收,富农多收,后因征粮不足,许多贫农也列为征收对象。 ……苏俄政府实施这一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摘编自辛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浅说》材料二“鉴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对合作社的态度的决议完全是以承认余粮收集制原则为基础的,而现在余粮收集制已为实物税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撤销这项决议。代表大会责成中央委员会拟订一些决定,使之在党和苏维埃系统中获得通过,以便根据俄共党纲并适应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情况。”——据1921 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政府实施这一制度是十分必要的”。(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政策的变化及意义。(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第38章没有国界的世界 ·冷战结束 东欧和中欧的革命 苏联解体 ·全球经济 经济全球化 亚洲的经济增长 贸易集团 ·跨文化交流和全球通信 全球的“芭比” 消费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存取时代 ·全球问题 人口压力和环境恶化 经济上的不公平和奴役 全球性疾病 全球恐怖主义 解决全球问题:国际组织图2——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从材料部分或整体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关联目录,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六安市高一第二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D C D B B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C A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答案】(25分)(1)相似原因:都受到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经济发展奠定了独立战争的经济基础;启蒙思想传播促进了北美、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欧洲列强的矛盾斗争提供有利时机。(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国际意义”:冲开了英国殖民体系的缺口;促进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6分,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持续时间长;打击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单纯的民族独立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未触动旧的经济基础。(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3)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理性精神等。(5分,言之成理即可)18.【答案】(1)国内面临敌对势力干涉;前线粮食供应短缺;城市面临饥荒。(6分,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2 分,言之成理即可)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6 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19.【答案】示例:论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类历史发展潮流。说明:冷战结束后,两大集团对峙的局面结束,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大大削减了关税和国际贸易壁垒,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都日益紧密起来,各国间彼此依存,利益交融,没有哪一国能脱离目前这种紧密联系而能独立发展。但也正是全球紧密的联系,促使各国面临的风险增加。重大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网络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独自应对,需要全球合作和国际协调,在此形势下,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组织和受益人治理机制出现,如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地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另外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由此可见,当今的世界各国合作、国际协调意识逐步增强,日渐成为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