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考前必背-《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考前必背-《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考 前 必 背
第一章 种群
1.种群密度指某个物种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3.年龄结构指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可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年龄结构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4.性别比例是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性别比例通过改变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5.种群的分布型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类型。
6.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7.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主要包括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两种方式。
8.在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下,种群呈现指数增长;在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或受到其他生物制约)下,种群呈现逻辑斯谛增长。
9.K值是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处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10.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包括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
11.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包括外源性因素(如气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和内源性因素(如领域行为、内分泌因素等)。
第二章 群落
1.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3.优势种决定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优势种通常个体数量多、生活能力强;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
4.物种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进而出现竞争排斥或生态位分化。
5.群落分层形成垂直结构:陆生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
6.群落水平方向上的种群配置形成水平结构,表现为斑块状分布和镶嵌型分布。
7.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改变而形成时间结构。
8.陆地上的群落类型主要有森林群落、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
9.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在没有植被,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上开始,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开始。
10.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第三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其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单向的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即生物富集现象。
3.生态金字塔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呈现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不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动物依靠取食植物、其他动物和一切现成有机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称为次级生产量。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固氮菌等细菌在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7.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使物质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实现资源的多层次或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8.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影响个体的生存、种群的繁衍和群落演替。
9.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稳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和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具有恢复稳态的能力。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土壤和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和土地荒漠化。
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