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③精致养生
阿胶燕窝不老食,精神充沛子午觉。
运动休闲谨吃食,饮食规律养生茶。
①朋克养生
推拿泡脚加艾草,监控睡眠两点睡。
火锅凉茶微微辣,喝酒还得配枸杞。
④新中式养生
养生壶里养生茶,膳食营养花样多。
太极八段五禽戏,按摩推拿好睡眠。
②佛系养生
养生知识都收藏,心中只记前两行。
功德木鱼养生音,情绪稳定乐随意。
当代青年养生四派,你属哪一流?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药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轻养生何以“圈粉”年轻人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2、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能够科学辩证的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主动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议题:
从养生文化中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子议题:中药奶茶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1.
02.
子议题:中药文化扬优秀文化当代价值
Part 01
中药奶茶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议学情境一
你知道嘛?奶茶也和养生靠上边啦!
茶百道、coco都可、沪上阿姨等品牌纷纷推出有养生元素的姜汁枸杞黑糖奶茶、鲜炖一颗梨等产品。除了新兴茶饮品牌,中药老字号也积极寻求年轻化, 推出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陈皮拿铁,还有“早安水”“元气水”等饮品。
我国的中医药有上千年的传承发展史,自殷商时期就有记载。通过中医养生的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生理健康,也能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这是对中医文化的肯定。
议一议:1.结合材料思考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2.中医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产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
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性、独特性)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 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包容性)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
注意:
1.传统文化≠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2.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95页相关链接)
(1)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3)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对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对我国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Part 02
中药文化扬优秀文化当代价值
议学情境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遵循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为此,我国中医药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化步伐,对中医文化进行辩证吸收。摒弃部分缺乏科学验证的理论、部分难以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易被伪科学利用的理论。同时,中医药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利用数字化科技浪潮助力中医焕发勃勃生机,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议一议:1.结合材料思考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2.对待中医药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态度?
3.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03
02
01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国家发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对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形成和发展
2.内容
3.特点
4.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堂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对“守正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守正是创新的基础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创新是对传统局限的超越和发展
③守正创新的实质是“扬弃”,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④守正就是否定过去,创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2.100米、470米、1000米……直到指针指向1500米,炫彩斑斓的“深蓝宝藏”从黑暗中浮现。这是南海博物馆用现代科技“还原”和模拟的考古场景。如今,这座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游客海南之旅的青睐之地。游客青睐此地的原因可能有( )
①海底文物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
②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古代文物的呈现更具观赏性
③还原模拟考古场景可以改善游客自身的知识结构
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3.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因自然侵蚀面临损毁风险,但通过数字化技术(如高精度扫描、虚拟现实)实现了永久保存与全球展示。这一举措( )
①表明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说明文化遗产的价值取决于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展现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近平“养小德才能成大德”,方寸尺素,明修身之道,饱含着对父亲的敬仰之情,……正心明德一以贯之,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 )
①正心明德、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④泱泱五千载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家教家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脆皮青年们,一起来段八段锦养养生吧!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章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二框,教材主要有两个序列化的探究活动,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通过对前面哲学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来正确的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通过对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懂得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道理,坚定了树立高度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
三、学习目标: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双重属性;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语:这一届的年轻人在养生方面又遥遥领先啦!中药奶茶,药膳火锅、养生轻食等等在年轻人群体中呈现流行态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局,当代年轻人的养生四派,你属哪一流?(学生回答)其实呀,年轻人流行的中医养生在我们国家流传千年,是不可多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从当代年轻人的养生局中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吧。
议学活动1:中药奶茶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活动1: 1.播放《新中式奶茶》的微视频,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材料: 茶百道、coco都可、沪上阿姨等品牌纷纷推出有养生元素的姜汁枸杞黑糖奶茶、鲜炖一颗梨等产品。除了新兴茶饮品牌,中药老字号也积极寻求年轻化, 推出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陈皮拿铁,还有“早安水”“元气水”等饮品。 我国的中医药有上千年的传承发展史,自殷商时期就有记载。通过中医养生的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生理健康,也能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这是对中医文化的肯定。 议一议:a.结合材料和视频思考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b.中医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3.展示议学提示: 议学提示;a.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因此,它与中华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引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知识点)b.中医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自主思考,做好分享准备。 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把身边出现的中医药现象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了解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帮助学生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自主发现、讨论交流,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深度学习的能力。
议学活动2:中药文化扬优秀文化当代价值
教师活动2: 播放《中医药创新》的微视频,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展示议学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遵循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为此,我国中医药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化步伐,对中医文化进行辩证吸收。摒弃部分缺乏科学验证的理论、部分难以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易被伪科学利用的理论。同时,中医药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利用数字化科技浪潮助力中医焕发勃勃生机,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展示议学问题:议一议:a.结合材料和视频思考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b.对待中医药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态度? c.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承接第一部分的内容,引领学生进入从身边的中医药到进一步认识中医药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对于中医药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视频和议学问题探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知识总结:
学以致用 1.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对“守正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守正是创新的基础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创新是对传统局限的超越和发展 ③守正创新的实质是“扬弃”,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④守正就是否定过去,创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特点 【详解】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强调新事物在继承旧事物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守正是创新的基础,①说法正确。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要求突破旧事物中过时的内容。创新正是对传统局限的超越,推动事物向前发展,②说法正确。 ③:守正创新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但“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是发展的结果,不是辩证否定的实质,并且不是守正创新本身的定义,③排除。 ④:守正不是否定过去,创新不是简单肯定现在,要做到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该选项违背了辩证否定的“扬弃”本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100米、470米、1000米……直到指针指向1500米,炫彩斑斓的“深蓝宝藏”从黑暗中浮现。这是南海博物馆用现代科技“还原”和模拟的考古场景。如今,这座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游客海南之旅的青睐之地。游客青睐此地的原因可能有( ) ①海底文物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 ②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古代文物的呈现更具观赏性 ③还原模拟考古场景可以改善游客自身的知识结构 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详解】①:海底文物确实承载中华文化,但文章焦点在于科技呈现的吸引力,而非文物作为文化载体的属性本身。因此,这并非游客青睐的直接或主要原因,①不符合题意。 ②:题干直接指出博物馆“用现代科技‘还原’和模拟的考古场景”,科技应用使文物的呈现更具生动性和观赏性(如“炫彩斑斓”的视觉效果),这是游客青睐的直接原因,②符合题意。 ③:还原模拟考古场景可能带来知识性体验,但题干未提及游客为“改善知识结构”而来,焦点在于展示的观赏性和文化魅力,③不符合题意。 ④:模拟的考古场景展现的是中华水下文化遗产,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激发游客的兴趣,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因自然侵蚀面临损毁风险,但通过数字化技术(如高精度扫描、虚拟现实)实现了永久保存与全球展示。这一举措( ) ①表明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说明文化遗产的价值取决于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展现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详解】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而不是科技,①错误。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其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取决于传播手段的创新,②错误。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永久保存与全球展示,使得更多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 ④: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永久保存,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进行全球展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一举措体现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近平“养小德才能成大德”,方寸尺素,明修身之道,饱含着对父亲的敬仰之情,……正心明德一以贯之,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 ) ①正心明德、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④泱泱五千载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家教家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详解】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①排除。 ②: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正确。 ③:材料不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③不符合题意。 ④: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说明泱泱五千载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家教家风文化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