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章节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教材内容包括三目,分别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要讲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第一目: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阐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阐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全部哲学并统帅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的基本问题。第三目: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要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界定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现象会有一定的反思和思考,但还并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思维方式。不擅于用学科思维和学科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已经学习理解第一框,对哲学入门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较强,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
三、学习目标: 1.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 2.准确判定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事例和情景体验,让学生理解并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科学精神: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并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读材料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公共参与:通过事例和情景体验,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火星”,你了解哪些?最近,“祝融号” 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 它证实了火星曾经存在海洋!这一重大发现,让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几分。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走进火星,从火星之谜探索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活动1:“祝融号”大发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1: 1.展示议学情境: (1)情境一: 视频:《你了解火星吗?》 材料:自1965年以来,人类已经成功发射了20多个不同的任务,有轨道飞行器、着陆器还有漫游者,就是为了研究火星上那尘土飞扬的地形。依靠探测任务结果,从火星的地下秘密到气象现象,我们对这位邻居的了解越来越多。 (2)情境二: 视频:《祝融号大发现》 材料:2025年2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地下10-35米深处,发现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的倾斜沉积层,这是人类首次在中低纬度地区获取火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证据。 2.议学问题: (1)是先有火星的存在还是先有人类对火星的这些认识呢?结合教材谈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人类发现火星曾存在海洋,从哲学的角度看人们能否正确认识火星?这说明了什么? 3.议学提示: (1)先有火星的存在,后有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和认识(即存在决定思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人类发现火星曾存在海洋,从哲学的角度看人们能正确认识火星,这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4.议学活动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和图片,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做好分享准备。 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通过火星探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火星存在”与“人类认识”的关系,直观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结合中国航天成就,帮助学生明确“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立场,同时讨论科学发现的真实性,渗透“世界可知性”的哲学观点。
议学活动2:火星探测之旅——为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2: 1.展示议学情境: 视频:《天问一号探测过程》 材料:2020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它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让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启了中国行星探测的新纪元。 2.议学问题: “天问一号”在探索火星途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战?这些问题可以回避吗? 3.议学提示: 【学生畅谈】可能遇到距离、辐射、地形等挑战,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除了探索火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面临其他问题...... 4.议学活动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阅读材料,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自主思考分享观点。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以探测器面临的客观挑战(如距离、辐射等),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实践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能否回避”,让学生理解该问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普遍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议学活动3:从“荧惑灾星”到“天问探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师活动3: 1.展示议学情境: 在古代,火星因其赤红如血的色泽被称为“荧惑”,民间传说认为它是“灾星”,每当火星运行异常(如“荧惑守心”天象),便被视为战争、瘟疫或帝王驾崩的预兆。如,《史记》记载秦始皇因“荧惑守心”而恐慌,认为天象预示政权危机,遂大兴土木以“镇灾”。 而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通过遥感、光谱分析等技术,揭示了火星表面氧化铁(赤铁矿)的存在,证明其红色源于土壤中的铁元素氧化,与地球沙漠类似。 2.议学问题: (1)古代人将火星视为“灾星”,从哲学的角度看体现什么观点? (2)天问一号揭示了火星真实面貌,其探测过程如何体现唯物主义? 3.议学提示: (1)古代人将火星视为“灾星”,将自然现象与人类命运主观联系,从哲学的角度看体现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2)“天问一号”通过物质手段(探测器、光谱分析)揭示客观规律,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4.议学活动要求: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3: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对比古代迷信与现代科学,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通过“灾星说”批判唯心主义的主观臆断,结合光谱分析等科学手段,明确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总结:
学以致用 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能够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①符合题意。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②排除。 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的对立,③不符合题意。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六月是高考月,每年的高考前夕都有不少家长考前去寺庙烧“高”香拜圣人为考生祈福。下列观点与漫画中所反映的世界观属于不同派别的是() ①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物有本来,事有始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漫画中所反映的世界观属于唯心主义,与之相对应的哲学派别是唯物主义。 ①:“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强调天命自有定数,安守着自己的职分,不得不屡屡断绝自己这小小的欲望,这属于唯心主义,①不合题意。 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夸大的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义,②不合题意。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是由于疾病,人病了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会看见鬼的出现。可见这从根本上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 ④:“物有本来,事有始终”的大意是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这是唯物主义思想,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他的观点( ) ①认为“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②将灵魂、宗教和世界排除在可认识对象之外,是不可知论 ③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④主张灵魂是一切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认为“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即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体现的是唯物主义,①说法错误。 ②:康德认为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灵魂、世界、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这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属于不可知论,②说法正确。 ③:一般宗教都认为世界是神创的,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③说法正确。 ④:康德的主张是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不是一切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某历史学家在其《历史的教训》—书中说,“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从哲学上看,该历史学家的观点( ) A.揭示了历史认识的局限性,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B.主张历史研究应当实现纯粹的客观认识,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C.把历史的真实性归纳为主观意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D.呼吁历史学家应更加严谨地考证历史,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详解】C:某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从哲学上看,该观点否认历史的客观性,把历史的真实性归纳为主观意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符合题意。 ABD:该历史学家的观点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ABD排除。 故本题选C。 5.下列观点与漫画《请先生指点财路迷津》蕴含的哲理属于相同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②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④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漫画《请先生指点财路迷津》把仕途的希望寄托到风水先生指点上,属于唯心主义派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与其哲学派别相同,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属于唯物主义派别,①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 / 2(共38张PPT)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火星之谜探哲学的基本的问题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 2.准确判定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政治认同: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容,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2.科学精神: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3. 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总议题:从火星之谜探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祝融号”大发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火星探测之旅——为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从“荧惑灾星”到“天问探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子议题一:“祝融号”大发现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议一议:
(1)是先有火星的存在还是先有人类对火星的这些认识呢?
(2)结合教材谈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议学情境一:
自1965年以来,人类已经成功发射了20多个不同的任务,有轨道飞行器、着陆器还有漫游者,就是为了研究火星上那尘土飞扬的地形。
依靠探测任务结果,从火星的地下秘密到气象现象,我们对这位邻居的了解越来越多。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
存在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如:感觉、经验、观念、
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
客观存在的事物
如:太阳、地球、月亮、
国情、环境、磁场等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议一议:
人类发现火星曾存在海洋,从哲学的角度看人们能否正确认识火星?这说明了什么?
议学情境二:
2025年2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
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地下10-35米深处,发现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的倾斜沉积层,这是人类首次在中低纬度地区获取火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证据。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承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注意】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辨一辨】可知论VS不可知论
1.我们永远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4.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知识小结】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子议题二:火星探测之旅
——为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议学情境三:
思 考:
“天问一号”在探索火星途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战?这些问题可以回避吗?
2020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它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让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启了中国行星探测的新纪元。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议学情境三:
从地球到火星的距离长达5500万公里,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推进技术,宇航员也需要至少6-9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
挑战一:距离
火星缺乏强大的磁场和稀薄的大气层,无法有效阻挡宇宙辐射。宇航员在火星上面临更高的辐射风险,这增加了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挑战二:辐射
火星表面环境恶劣,有深沟高壑和乱石嶙峋,这对火星车的动力系统构成威胁。
挑战三:地形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除了探索火星遇到的困难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面对其他的问题......
学生
教师
农民
工人
企业经营者
医生
学习计划 VS 学习实际
教学计划 VS 教学实际
耕作收获的计划 VS 耕作收获的实际
做工的方法步骤 VS 做工的实际
企业经营策划思想 VS 企业生产流通实际情况
处方 VS 病情
思维(主观)
存在(客观)
决定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子议题三:从“荧惑灾星”到“天问探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议学情境四:
在古代,火星因其赤红如血的色泽被称为“荧惑”,民间传说认为它是“灾星”,每当火星运行异常(如“荧惑守心”天象),便被视为战争、瘟疫或帝王驾崩的预兆。
如,《史记》记载秦始皇因“荧惑守心”而恐慌,认为天象预示政权危机,遂大兴土木以“镇灾”。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议一议:
(1)古代人将火星视为“灾星”,从哲学的角度看体现什么观点?
(2)天问一号揭示了火星真实面貌,其探测过程如何体现唯物主义?
议学情境四:
而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通过遥感、光谱分析等技术,揭示了火星表面氧化铁(赤铁矿)的存在,证明其红色源于土壤中的铁元素氧化,与地球沙漠类似。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问题的回答,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二元论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01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02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03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金、木、水、火、土元素,构成宇宙万物。——《尚书·洪范》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五行说
阴阳说
活火说
形神说
④代表学说: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合理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狄德罗:
拉梅特里:
“人是机器”
④代表学说: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合理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注意】唯物主义不全是科学的,只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毛泽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马克思: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③代表学说: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2)客观唯心主义经典观点:
中外的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 ;盘古开天地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如:“8”就是发,喜鹊报喜,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辨一辨】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拉美特利: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变现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用过感知感觉的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其一
其二
唯心主义
辨证法
形而上学
从属于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哲学只有两大阵营,而非四军对垒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哲学的
基本问题
一、是什么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两部分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
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课堂总结】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名字取自屈原长诗《天问》
任重道远
意义重大
虽难度极大
但中华民族充满信心
也做好了充足的科技准备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对真理追求的坚韧和执著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课堂练习】
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A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课堂练习】
①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物有本来,事有始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2.六月是高考月,每年的高考前夕都有不少家长考前去寺庙烧“高”香拜圣人为考生祈福。下列观点与漫画中所反映的世界观属于不同派别的是()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课堂练习】
3.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他的观点( )
①认为“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②将灵魂、宗教和世界排除在可认识对象之外,是不可知论
③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④主张灵魂是一切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课堂练习】
4.某历史学家在其《历史的教训》—书中说,“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从哲学上看,该历史学家的观点( )
A.揭示了历史认识的局限性,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B.主张历史研究应当实现纯粹的客观认识,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C.把历史的真实性归纳为主观意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D.呼吁历史学家应更加严谨地考证历史,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C
阅读材料,思考:火星红色之谜
是如何解开的
【课堂练习】
5.下列观点与漫画《请先生指点财路迷津》蕴含的哲理属于相同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②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④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