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一2025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装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地处从中原腹地到长江中游的交通要道。该遗址的农业经济以水稻耕作为主,聚落围以环壕。但该遗址在二里头时期的文化因素具有与二里头文化中心区相似的内涵,还出土有大量的石矛、石镞等兵器。这可以用来佐订证,当时A.早期国家影响力的扩展B.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衰退D.社会等级制度的弱化2.下表为史书中关于汉代隐士的部分记载。这反映出篇目记载内容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裁日阅数《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线依老子、严周(庄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梁鸿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后汉书·逸民列传》之,鸿并绝不娶。后与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徐稺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A.隐士彰显儒家道德与道家志趣融合B.隐士群体影响主流价值取向C.汉代察举制度忽视人才品行的考察D.士人逃避现实追求个性自由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C③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福APP3.宋代理学将“理”奉为贯通天人的根本法则,即“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朱熹强调“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均将“理”与国家、社会秩序相联结。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强化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B.推动了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C.奠定了科举制度理论依据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4.清代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的桑蚕种植区不断扩展,苏州、湖州等地出现“尺寸之地,必树之桑”的景象。当地农户“以蚕桑为正业,田畴反视为副业”,缫丝、织绸等家庭手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形成“桑一蚕一丝一绸”产业链。丝织品通过商帮远销海内外,丝绸贸易税收成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这说明当时A.传统农耕技术革新B.对外贸易占据主导地位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5.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挽救民族危机;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强调“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这些主张的演变表明A.传统文化的全面革新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救亡路径的深化拓展D.西学东渐的单向传播6.1941年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民众成立农业互助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至1943年,超60%的村庄建立互助组织,粮食产量与手工业品产量显著提升。这一时期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A.实现了根据地经济的转型B.助力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C.消除了根据地的阶级矛盾D.改变了抗战总体战略态势7.下表为1950一1956年我国部分地区私营商业参与农业合作社产销合作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参与农业合作社产销私营商业农产品收购额占私营商业农产品销售额占年份合作的私营商户占比比(与国营商业对比)比(与国营商业对比)1950年8.3%72.6%68.4%1952年15.7%65.2%62.3%1954年32.1%48.7%45.5%1956年68.9%21.3%18.6%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私营商业得到持续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8.苏美尔时期,作为城市中心的神庙,在谷物、水果、牲畜和副产品方面的收入十分可观。它们部分用于维持祭司、书吏和其他神庙官员的生活,部分用作预防干旱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C③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