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春季)第八课重点知识练习8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我国法律不仅保障公民的________权利,还对________、、、________等群体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________________》专门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________________》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国家和社会尊重、关心、爱护残疾人,保障残疾人的________权利。《________________》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________,禁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律面前________。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________受到法律追究。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 下列哪部法律是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A. 宪法B. 民法典C. 妇女权益保障法D. 未成年人保护法( ) 关于老年人权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赡养老人只是子女的道德义务B.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C. 老年人没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D. 老年人不需要参与社会发展( )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方便残疾人参与信息交流。这主要保障了残疾人的:A. 财产权B. 劳动权C. 无障碍环境权D. 政治权利( ) 小明的爷爷今年70岁,他乘坐公交车时,可以依法享受:A. 免票待遇B. 优先上车和座位权C. 专人陪同服务D. 不需要遵守乘车规则( ) 当小玲发现邻居阿姨经常打骂她家的小女孩(小学生)时,她可以:A. 当作没看见,这是别人的家事B. 告诉自己的父母或老师C. 直接去批评那位阿姨D. 在小区里宣扬这件事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 (对的打“√”,错的打“×”)( ) 法律只保护成年人的权利,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已有规定,第八课的特殊群体不包括未成年人。( ) 保障残疾人权益,只需要国家提供物质帮助,不需要为他们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 ) 在就业招聘中,明确写明“只招男性”,这违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平等就业权的规定。( ) 老年人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子女无权干涉。( ) 对家庭暴力行为,只有受害者本人才能报警求助。四、连线题 (每条线2分,共10分)请将左侧的特殊群体与右侧对应的法律保护重点或措施用线连起来。妇女 A. 无障碍设施建设(如盲道、坡道)、特殊教育、就业支持老年人 B.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虐待和遗弃、保障受教育权、特殊司法保护残疾人 C. 禁止就业歧视、保障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特别是反家暴)、生育保障未成年人 D. 赡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发展、婚姻自由保障(公平正义原则) E.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五、情境分析题 (共30分)情境一: (12分)小芳的妈妈在单位工作非常努力,能力也很强。但在一次部门主管竞聘中,领导却以“女性要照顾家庭,可能无法胜任繁重工作”为由,没有考虑她。小芳妈妈感到很不公平。领导的做法可能违反了哪部法律的什么规定?小芳妈妈可以依法采取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少写出两种)这个案例说明了法律对妇女特殊保护的必要性是什么?情境二: (18分)小强家隔壁住着一位70多岁的李奶奶,她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来。李奶奶行动不太方便,买菜做饭都很困难。社区居委会知道后,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帮李奶奶打扫卫生、买菜,还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小强也经常在周末去陪李奶奶聊天读报。案例中体现了对老年人哪方面的特殊保护?(写出保护类型)社区、志愿者和小强的行为,分别履行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的哪些责任主体的义务?(社区对应?志愿者体现?小强体现?)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像小强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为身边的老年人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点具体行动)六、简答题 (共15分)请列举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群体有哪些?法律为什么要给予这些群体特殊保护?(8分)请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这种平等是否意味着对所有人都完全一样?为什么法律还要规定对特殊群体的保护?(7分)第八课答案 (请老师阅卷时使用)一、填空题基本, 妇女, 老年人, 残疾人, 未成年人 (顺序可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家庭暴力, 虐待, 遗弃, 歧视 (顺序可变)人人平等, 平等地二、选择题CBCB (具体政策可能因城市而异,但优先权是普遍的)B三、判断题× (第八课通常涵盖对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特殊保护)× (物质帮助和环境支持都重要)√√×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家暴都有权劝阻、制止或报案)四、连线题-- C-- D-- A-- B-- E五、情境分析题情境一:违反法律及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关于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以及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的规定。领导基于性别而非能力的判断是典型的就业性别歧视。维权途径 (至少两种):向本单位工会、妇女组织反映情况,寻求内部调解和帮助。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向妇女联合会(妇联)寻求帮助和支持。(如果协商调解不成) 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要性说明:现实中,女性在就业、晋升等方面仍可能面临不公正的偏见和障碍(如案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法律的特殊保护旨在消除这些歧视,为女性创造真正平等的竞争和发展机会,实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情境二:体现的保护:社会保护 (社区、志愿者) 和 家庭保护 (子女应尽赡养义务,但案例中社区弥补了部分缺失)。责任主体对应:社区居委会: 代表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政府延伸,履行了组织社会服务、协调资源的职责。志愿者: 体现了 社会力量 / 公民个人 参与敬老助老的社会责任。小强: 体现了 公民个人 (特别是青少年) 尊敬、关心、帮助老年人的道德责任和法律倡导的社会风尚。小学生可为老年人做的事 (具体行动,答两点即可):尊敬礼貌: 在小区、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主动问好,使用尊称(爷爷/奶奶),礼貌让座。生活帮助: 帮助熟悉的邻居老人取快递、扔垃圾、拿重物(在能力范围内且安全)。精神关怀: 像小强一样,陪社区或身边的老人聊天、读报、讲故事,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参与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如去敬老院表演节目、打扫卫生)。宣传倡导: 向家人、同学宣传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相关法律知识。六、简答题特殊保护群体及原因:群体: 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少数民族等。(至少答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原因 (核心要点):生理或社会处境特殊: 这些群体由于生理特点(如未成年人身心未成熟、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残疾人身体或智力障碍)、社会历史原因(如妇女曾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或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易受侵害或面临困难: 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忽视、虐待、侵权或不公正待遇(如就业歧视、家暴、遗弃、无障碍障碍、教育机会不均等)。实现实质公平的需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形式平等。但现实中起点、能力、处境不同,形式平等有时会导致结果不公平。特殊保护旨在通过法律倾斜,消除障碍,提供必要支持,弥补弱势,帮助他们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保障,追求实质上的公平正义。社会责任与文明体现: 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体现了人类互助的美德和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保障他们的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及特殊保护的关系:理解:核心含义: 指所有公民(无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在法律地位、法律适用和法律保护上一律平等。具体体现:权利平等: 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平等: 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责任平等: 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平等地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是法治基本原则: 是现代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与歧视。特殊保护与平等的关系:不矛盾: 对特殊群体的法律保护 并不违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反而是对它的 深化和补充。追求实质平等: “人人平等”强调的是形式平等(规则相同)。但现实中,特殊群体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处于弱势,在同样的规则下可能无法真正享有平等权利或获得公平结果(如残疾人无法使用普通设施,妇女在就业市场受歧视)。形式平等有时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弥补差距,实现公平: 特殊保护措施(如无障碍设施、反歧视法、未成年人特殊程序、妇女就业保障、老年人福利)正是为了 消除这些群体面临的额外障碍,弥补其弱势,给他们提供 必要的、额外的支持 和 倾斜性保障,目的是让他们能够 真正平等地 参与社会生活、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发展自我。最终目标一致: 无论是形式平等还是特殊保护,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 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发展。因此,对特殊群体的特殊保护,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实质性的法律平等和社会公正所采取的必要手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3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