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课程:初中历史教材: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章节: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涉及新航路开辟至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时期,主要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活动及其影响。教材首先介绍早期殖民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方式,接着讲述英国如何通过战争和贸易建立殖民霸权,最后说明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争霸及“三角贸易”的形成。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助于学生理解欧洲殖民扩张的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既认识到殖民掠夺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作用,也意识到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的加深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相关内容,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图片、故事性强的内容更感兴趣,学习注意力容易被生动的情节或直观材料吸引。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因与表现,难点是认识殖民掠夺的双重影响,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图和图文资料,分析殖民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与人道灾难,初步形成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史实,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时空观念】通过梳理16至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活动,使学生建立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时空框架。【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材料与观察“三角贸易”示意图等图像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多类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解释】通过比较不同殖民国家的扩张方式与影响,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殖民活动对欧洲与殖民地社会的双重影响。【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与压迫,使学生增强对正义与和平发展的价值认同,激发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掠夺、三角贸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难点:殖民掠夺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三角贸易的实质与影响课堂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幅与殖民扩张相关的图片,并讲述一段生动的史料,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思考背后的历史情境。【展示材料】▲ 图为16世纪欧洲探险家登陆美洲的场景(假设教材中存在此图)[史料内容]:“他们带来了铁器和火枪,也带来了疾病和战争。我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祖先的信仰。”——《一位印第安长老的回忆录》,17世纪初【提出问题】同学们,从这幅画中你能看出欧洲人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吗?为什么欧洲人要不远万里来到这些陌生的地方?你觉得他们会带来什么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图像和真实史料的结合,激发学生对早期殖民扩张的兴趣,引导他们初步思考殖民带来的变化与影响,为深入学习本课内容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探究新知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教师活动】材料1:“葡萄牙人于1517年首次抵达中国广东沿海,随后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他们通过武力和欺骗手段,逐步控制了澳门,并以此为基地进行香料、丝绸和瓷器的贸易。”——《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材料2:“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依靠‘恩科米恩达’制度强迫印第安人劳动,导致大量土著人口死亡。”——《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图片注释:18世纪的一幅描绘黑奴加工烟草的版画问题: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殖民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手段?这些手段对被殖民地区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阅读材料1和材料2,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并填写表格:殖民国家 主要殖民手段 控制区域 对当地的影响葡萄牙西班牙【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内容,指出葡萄牙主要通过建立商站、控制海上通道、进行不平等贸易等方式进行殖民;而西班牙则依靠军事力量、强制劳动制度和奴隶贸易来维持其殖民统治。结合图片,教师进一步说明: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西班牙不得不从非洲贩运黑人奴隶,从而推动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发展。这幅图展示了黑奴在种植园中劳作的情景,反映了殖民经济对劳动力的残酷剥削。总结知识点:葡萄牙最早开始殖民,控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多个据点。西班牙依靠“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劳动,导致其人口锐减。黑奴贸易兴起,成为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劳动力来源。殖民掠夺带来了欧洲的财富积累,也给被殖民地区带来深重灾难。【设计意图】通过史料阅读与图片观察,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表格填写和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殖民行为的历史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责任感。英国的殖民扩张一、英国的殖民扩张【教师活动】材料1:“在16世纪,英国的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这促使英国商人和政府寻求海外市场的扩展。然而,西班牙控制着大西洋的主要航线,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世界历史读本(初中版)》材料2:“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展开激战。这场战役以英国的胜利告终,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和英国崛起为海洋强国的开始。”——《世界历史地图册(初中版)》问题:为什么英国要挑战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这场战争对英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阅读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讨论并回答问题,尝试从经济、军事、地理等角度分析原因和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需要海外市场;西班牙控制了主要航线,阻碍了英国的贸易;英国战胜“无敌舰队”后,打破了西班牙的海上垄断;英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拓展海外利益。总结知识点:英国在16世纪因经济发展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西班牙控制大西洋航线,成为英国发展的障碍;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英国开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进行扩张。【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引导学生思考英国殖民扩张的动因与转折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其归纳与表达能力。二、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教师活动】材料3:“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多个殖民地,如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这些殖民地主要种植棉花、烟草、蓝靛等作物,供英国本土工业使用。”——《世界历史读本(初中版)》问题:英国为何选择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对英国经济有何作用?【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绘制一张简单的“英国北美殖民地用途图”,标注主要作物及其用途。【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学生作品,点评其准确性与创意性,进一步讲解:北美气候适合种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这些作物是英国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总结知识点:英国在17世纪于北美建立殖民地;殖民地主要种植棉花、烟草、蓝靛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满足英国工业发展的需求。【设计意图】通过绘图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信息转化为可视化成果,增强空间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三角贸易【教师活动】材料4:“英国商船从本国出发,将火器、酒和机械制品运往非洲;在非洲用这些物品换取黑奴;再将黑奴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最后从美洲带回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一贸易路线呈三角形,被称为‘三角贸易’。”——《世界历史地图册(初中版)》▲图片注释: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问题:三角贸易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关系?【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和图片,制作“三角贸易流程图”,并在图中标明每个环节的商品和运输方向。【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输出工业品换取奴隶,体现了其工业优势;非洲被掠夺人口,说明其处于被动地位;美洲种植园依赖奴隶劳动,反映殖民地经济结构;整个过程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推动其经济发展。总结知识点:三角贸易包括欧洲→非洲→美洲→欧洲三个环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获取大量财富;黑奴贸易是三角贸易的核心环节;三角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流程图,训练学生整理复杂信息的能力,理解殖民体系中的经济联系,培养其历史逻辑思维和合作意识。四、种植园与黑奴贸易的影响【教师活动】材料5:“种植园经济依赖黑奴劳动,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但这也导致非洲人口锐减,社会动荡,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发展。”——《世界历史读本(初中版)》问题:种植园和黑奴贸易对英国和非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以辩论形式展开讨论,分为“支持者”和“反对者”两方,围绕“三角贸易是否值得肯定”进行观点陈述。【教师活动】教师组织辩论,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英国通过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资本,推动工业革命;非洲遭受人口损失和社会破坏,长期陷入贫困;历史评价应兼顾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利益。总结知识点: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非洲因奴隶贸易遭受严重破坏;三角贸易具有双重影响,既有推动发展的一面,也有剥削压迫的一面。【设计意图】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多维视角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历史责任感与全球视野。荷、法、英殖民争霸荷、法、英殖民争霸【教师活动】材料1:“荷兰商人控制了从波罗的海到印度洋的贸易路线,他们的商船几乎无处不在。他们不仅进行商品交易,还建立了多个殖民据点。”——《世界历史简明读本》材料2:“法国在17世纪开始扩展其海外势力,在北美、非洲和亚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材料3:“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法庭,成为英国在印度的实际统治者。”——《大英帝国的兴衰》材料4:“1607年,伦敦公司在北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詹姆斯敦。”——《美国历史的起点》材料5:“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欧洲近代史》▲图片注释:欧洲殖民国家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示意图问题:为什么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法国和荷兰之间为何会发生殖民争霸战争?这些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阅读提供的史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以下任务:绘制表格:比较荷兰、法国、英国在殖民扩张中的主要活动(地区、方式、特点)。分析地图:观察图片中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分布,思考欧洲列强如何通过殖民地控制世界贸易。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国家(荷兰、法国或英国),以该国政府的名义撰写一份“殖民扩张宣言”,说明其扩张理由和目标。【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荷兰凭借强大的商业网络和海军力量,控制了全球多个贸易要道,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法国和荷兰之间的殖民争霸,本质上是为争夺资源、市场和战略要地,背后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殖民战争的结果是英国最终胜出,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图片展示了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分布,反映出欧洲列强在加勒比地区的激烈竞争,也体现了殖民地作为贸易中转站和资源供应地的重要性。总结知识点:荷兰凭借商业优势成为早期殖民强国,控制多条贸易航线。法国在17世纪加入殖民扩张,在北美、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英国通过设立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并建立军队和法庭,形成半独立统治。英国与荷兰、法国展开殖民战争,最终获胜,建立“日不落帝国”。欧洲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欧洲文化随殖民传播,对殖民地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史料阅读、地图分析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其信息提取、比较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殖民扩张背后的经济动因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升其全球视野和批判思维能力。课后任务【任务主题】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全球影响探究【基础任务】(知识巩固类)观察教材中“三角贸易”示意图和“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图,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张简要的“欧洲早期殖民国家及其主要殖民地分布图”,标注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的主要殖民区域,并用箭头表示黑奴贸易路线。【进阶任务】(能力提升类)阅读“相关史事”中关于印第安人灭绝与黑奴贸易的内容,结合语文课中学习的议论文写作技巧,撰写一篇短文《我眼中的殖民掠夺》,从道德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评述,表达个人观点。【拓展任务】(跨学科探究类)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殖民扩张对世界农作物传播的影响。选择教材中提到的一种作物(如玉米、烟草、马铃薯),查找其原产地、传播路径及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作物环球旅行小报”。【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绘制、观点表达与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双重历史影响,同时培养信息整合、批判思维与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板书设计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葡萄牙:建立据点,控制海上通道,进行掠夺式贸易西班牙:“无敌舰队”,美洲殖民,强迫劳动,黑奴贸易二、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战胜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北美殖民地,“三角贸易”三、荷、法、英殖民争霸荷兰:“海上马车夫”,侵占多地法国:建立法属殖民地英国战胜荷法,建立“日不落帝国”四、殖民掠夺的影响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形成殖民地灾难深重,欧洲文化传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以殖民扩张为主线,涉及多国历史事件,信息量大且时空跨度广,适合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时间轴直观呈现殖民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空间分布与贸易路线;在语言表达上,我注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但部分环节语速偏快,可能导致学生对细节内容掌握不足。优点在于能结合史实引导学生思考殖民影响的双重性,但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应增加问题驱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