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5七下·莲都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的是()
A.鸡 B.胃
C.血液 D.精子
2.(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5年“3·15晚会”曝光部分企业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导致人体钙磷比失衡,引发心血管疾病。这里的“钙、磷”是指()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3.(2025七下·莲都期末)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逐步加深,许多地形的变化背后都能找到人类活动的踪迹。下列地理景观的形成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三峡水库 B.北极冰川 C.江南丘陵 D.风蚀城堡
4.(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号成功发射,天舟八号搭载了由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月壤砖”。与在地球上相比,被带到空间站的“月壤砖”的质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2025七下·莲都期末)成型技术可以让材料发生永久的形变,生产中人们会根据所需金属制品的形状选用不同的成型技术。金属材料适合这种加工方式的原因是其具有()
A.耐腐蚀性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6.(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4年在浙江丽水发现林蛙中体型最小的“姬林蛙”,其成年体长最大仅3.5cm,姬林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是()
A.卵生 体外受精 B.卵生 体内受精
C.胎生 体外受精 D.胎生 体内受精
7.(2025七下·莲都期末)同学们都逐渐进入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很多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重增加属于第二性征
B.要少吃或不吃,保持身材
C.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D.在性激素刺激下,体形将出现差异
8.(2025七下·莲都期末)丽水百山祖公园屡次发现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种,如百山祖元蘑。下列关于百山祖元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属于单细胞生物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9.(2025七下·莲都期末)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够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H2O2) 和水(H2O)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同种物质 B.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都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2025七下·莲都期末)厨房是加工食材,制作美味的场所。五一期间,同学们在厨房各显神通,为家人们制作美食,也为学校的美食节做准备。
10.小科煮饺子时,他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内侧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熔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凝华
11.下列厨房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成果汁 B.菜刀沾水生锈
C.土豆切成丝状 D.面团擀成面皮
12.小科用不同方法分别煮了两次一样多的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第二次比第一次()
A.省燃料,时间相近 B.费燃料,但省时间
C.省燃料,但费时间 D.省燃料,也省时间
13.(2025七下·莲都期末)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如图。实验发现: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原因是()
A.液体的分子大 B.气体的分子大
C.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D.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14.(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4年12月5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主题是促进土壤养护。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下列做法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是()
A.桔秆焚烧后还田
B.多施氮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
C.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提高农作物产量
D.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田间堆肥
15.(2025七下·莲都期末) 某物质可能由①硝酸铵NH4NO3②尿素CO(NH2)2③硫酸铵(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则该物质不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2025七下·莲都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如图所示为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1)图中 A 表示的原子结构是   ;
(2)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3)锂(Li)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用符号表示锂离子   。
17.(2025七下·莲都期末)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制氨水、硝酸、氮肥等。氨气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氨气的原料是氮气和   (填化学式);
(2)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1个氨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
18.(2025七下·莲都期末)青田糖糕是浙江青田地区一种特色传统年糕。糖糕的做法:将糯米粉和早米粉混合在一起,加上红糖和箬叶汤拌和,放入铺好箬叶的蒸笼里蒸熟。
(1)糖糕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糯米种子和早米种子结构中的   ;
(2)箬叶是箬竹的叶,属于植物的   器官;
(3)红糖是由甘蔗榨汁熬煮获得,甘蔗主要通过扦插繁殖。菊花、葡萄、绿萝等也适合扦插繁殖,扦插时插穗带少量叶片的原因有____。
A.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
B.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C.保持植株原有的优良性状
19.(2025七下·莲都期末)海水稻根系发达,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1)海水稻的根系属于   系;
(2)海水稻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3)海水稻能适应含盐浓度较高的海边滩涂,原因是其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周围环境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025七下·莲都期末)丽水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对小溪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们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于是对这块鹅卵石的质量进行了测量。
(1)如图甲所示,小科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   ;
(2)称量时,鹅卵石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
(3)小科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小宁认为虽然小科操作中遗漏了一步,但还是可以计算出鹅卵石的质量为   g。
21.(2025七下·莲都期末)如图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简图,请回答: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图中的   (填序号);
(2)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   形成早期胚胎;
(3)科学家预言:外置于母体的人造子宫有望被发明。推测人造子宫应该具备的功能有____。
A.温度调节能力,能模拟母体子宫恒定的温度
B.液体调节系统,以模拟母体子宫内的液体环境
C.能有效地向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
22.(2025七下·莲都期末)我市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全球首个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1)龙泉青瓷选料时,主要采用当地特有的瓷土,内含大量的石英。石英的主要成分是 SiO2, SiO2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龙泉青瓷的烧制工艺复杂,部分步骤如下图,请将它们正确排序   (填字母)。
23.(2025七下·莲都期末)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①取菜豆种子500粒,平均分成5组(A~E),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去除子叶;③两周后,分别收集各组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两周后平均干重(克/株)
A 没有去除子叶 4.3
B 在萌发的第4天去除子叶 0.7
C 在萌发的第7天去除子叶 1.8
D 在萌发的第10天去除子叶 4.0
E 在萌发的第13天去除子叶 4.3
(1)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结构是   ;
(2)实验中 A组的作用是   ;
(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
(4)E组与A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   。
24.(2025七下·莲都期末)小科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mL)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 150 130 110 90 70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本实验要进行多组数据测量,其目的是   ;
(3)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用描点法在坐标图上作出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4)科学中,常用相关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科学概念。下列概念属于比值定义的是____。
A.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温度
B.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速度
C.表示物质组成紧密程度的密度
25.(2025七下·莲都期末)小科按以下步骤完成活动“探索元素周期表”:
①制作铭牌:利用便利贴将1~20号元素制作成铭牌。
②元素分类:利用制作的元素铭牌,将各元素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分成几个大类。
③元素排序: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将所有元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各元素的排列结果如下表所示。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图甲是小科制作的17号氯元素的铭牌,铭牌中“ ”对应的数值是   ;
(2)在步骤②中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钾元素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3)小科发现:除第一周期外,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是   元素;
(4)小科排列的 He元素位置与课本中不相同,课本中将 He元素排在最后一列的原因是   。
26.(2025七下·莲都期末)某同学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为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4组,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 不做处理 存活
2 韧皮部环割一圈 死亡
3 韧皮部环割半圈 存活
4 将全部木质部切断(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死亡
(1)请分析第2组月季死亡的原因   ;
(2)为进一步探究月季木质部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5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
(3)将月季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纵切枝条,能证明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的证据是   。
(4)用月季枝条扦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能长成新植株,这属于   生殖。
27.(2025七下·莲都期末)天气瓶(如图)是一种可感知温度变化的工艺品,当环境温度改变时,密封玻璃容器内的物质会结晶成羽毛状或雪花状。瓶中溶液是由溶液A(硝酸钾、氯化铵、蒸馏水)和溶液B(樟脑、酒精)混合而成的。请回答:
(1)写出硝酸钾的化学式   ;
(2)制作一个天气瓶需要120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g/mL,应量取酒精的体积是   mL。
(3)天气瓶的玻璃容器可以人工吹制成型,用长吹管挑取熔化后的玻璃液,在模具中边转边吹,经整形磨口等工序后,得到光滑的玻璃器皿。玻璃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   。
(4)天气瓶的制造过程采用的技术有____;
A.结晶调控技术 B.玻璃加工技术 C.金属铸造技术
28.(2025七下·莲都期末)小科对《植物的生殖与发育》作了学习整理(如图)。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过程或结构名称:①   ,②   ;
(2)图中“ ”表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
(3)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原因是   。
29.(2025七下·莲都期末)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经常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
(3)小科想研究土壤特性:取体积均为 V1的铁块和土块放在相同大小的甲、乙烧杯中;用量筒分别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恰好浸没,实验如图所示;记录加入甲、乙烧杯水的体积为 V2、V3。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30.(2025七下·莲都期末)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的酿制主要分为酵母菌参与的酒精发酵和醋酸杆菌参与的醋酸发酵两个阶段。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打开瓶盖,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乙酸分子在   ;
(2)食醋的酿制过程所需的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在生物分类上____;
A.都属于细菌 B.都属于真菌
C.前者是真菌,后者是细菌 D.前者是细菌,后者是真菌
(3)2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
31.(2025七下·莲都期末)中国制造世界最轻纳米级固体材料———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kg/m3。除了轻之外,气凝胶还有很多神奇的特点:具有超强吸油能力,能吸附自身900倍质量的油;隔音效果比普通双层玻璃强2倍;隔热效果是普通玻璃的20~30倍;还有良好的导电性。请回答:
(1)材料中气凝胶的特点所反映的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下列应用中,气凝胶不适用于 ____;
A.落地电风扇的底座 B.油田泄漏的处理材料
C.导线外面的绝缘层 D.消防员救火穿的消防服
(3)“天宫一号”空间站隔热材料密度为0.6×103kg/m3, 质量为1800kg, 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这种隔热材料,“天宫一号”空间站的质量可减轻多少
32.(2025七下·莲都期末)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发展历程中实现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些突破极大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1)根据汽车的发展历史,下图最早出现的汽车是   (填字母);
(2)材料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汽车车身的材料经历了木材与钢材混合使用→全钢材→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过程,在汽车车身上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材料的好处是   ;
(3)你是否支持汽车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并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 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解答】鸡是由不同器官构成的生物体,胃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血液为结缔组织,精子为细胞,故C正确,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导致人体钙磷比失衡,引发心血管疾病。这里的“钙、磷”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 北极冰川、江南丘陵和风蚀城堡,均属于自然形成的;三峡水库属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和形状无关。
【解答】 “月壤砖”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带入空间站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不变。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金属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四大类 ,具体表现为高强度、导电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核心属性,且不同金属或合金在硬度、熔点、耐腐蚀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解答】 成型是指对材料施加各种力,让材料受力变形从而得到想要的形状零件或产品,金属材料适合这种加工方式的原因是金属材料具有延展性。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解答】 姬林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因此姬林蛙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A.男性第二性征包括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肩宽体壮、喉结突出、声音雄壮,体表常有多而浓密的汗毛,长胡须,乳房不发育等。女性第二性征包括体格较男性矮小,皮下脂肪增多,显得丰满。皮肤细嫩、汗毛细小、骨盆宽大、乳腺发达,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喉结不突出、不长胡须等;
BCD.根据自己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同学们都逐渐进入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是体重增加不属于第二性征,故A错误;
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营养均衡,防止身体发胖,与异性正常交往,保持身心健康,故BC错误;
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刺激下,体形将出现差异,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真菌的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判断即可。
【解答】 百山祖元蘑属于真菌,有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多细胞生物,利用孢子繁殖,故ABC错误;
百山祖元蘑没有叶绿体,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析。
【解答】 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所以不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双氧水(H2O2)和水(H2O)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是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10.B
11.B
12.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分析判断。
10.根据题意可知,锅内的水受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锅盖后放热,再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而流下来,故选B。
11.水果榨成果汁,土豆切成丝状和面团擀成面皮,都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只发生物理变化,故ACD不合题意;
菜刀沾水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当水达到沸点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因此使用小火时可以节约燃料,但是煮熟的时间相近,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存下空隙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其实指的是它们的体积发生改变,本质是它们的分子保持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即气体分子的空隙比较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更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土壤温度和水分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
【解答】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可得,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做法有: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田间堆肥,
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纯硝酸铵中的含氮质量分数为35%,所以样品中含的杂质中含氮质量分数必须含有大于35%和小于35%的化肥,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①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因该物质中氮元素质量分数35%,则该化肥可能是硝酸铵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的混合物,还可能是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中三种物质;不可能是:①硝酸铵NH4NO3和②尿素CO(NH2)2的混合物、①硝酸铵NH4NO3和③硫酸铵(NH4)2SO4的混合物。
故选C。
16.【答案】(1)原子核
(2)7
(3)Li+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1)根据A图中有3个质子、4个中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锂(Li)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由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图中有3个质子、4个中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图中A表示的原子结构是原子核。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4=7。
(3)锂(Li)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的符号为Li+。
17.【答案】(1)H2
(2)-3
(3)1个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与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解答】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与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合成氨气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
(2)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为零可知,x+(+1)×3=0,解得:x=-3;
(3)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氨气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构成的。
18.【答案】(1)胚乳
(2)营养
(3)A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蒸腾作用;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1) 糯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2)植物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和叶,它们分别负责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等基本生命活动。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3)移栽植物时,减小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小水分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
【解答】(1) 糖糕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糯米种子和早米种子结构中的胚乳;
(2)箬叶是箬竹的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3) 扦插时插穗带少量叶片的原因:保留少量叶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蒸腾作用,从而节约养分,并提高扦插的存活率,故选A。
19.【答案】(1)须根
(2)成熟区
(3)大于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根系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不定根和假根四种,根据描述确定海水稻根系的分类;
(2)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部分,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分析;
(3)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则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脱水。
【解答】(1) 海水稻根系发达,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属于须根系;
(2) 海水稻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3)海水稻能适应含盐浓度较高的海边滩涂,原因是其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环境溶液浓度。
20.【答案】(1)游码没有归零
(2)左
(3)178.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平衡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左物右码”的规则解答;
(3)根据乙图确定标尺的分度值,读出游码的质量,再与砝码质量相加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 小科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游码没有归零;
(2)称量时,鹅卵石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3)根据乙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质量为3.4g,砝码质量为:100g+50g+20g+5g=175g,则鹅卵石的质量为:175g+3.4g=178.4g。
21.【答案】(1)②输卵管
(2)分裂
(3)A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卵巢、②为输卵管、③为子宫、④为阴道;
(2)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根据子宫的功能分析判断。
【解答】(1)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图中的②输卵管;
(2)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分裂形成早期胚胎;
(3) 根据人体子宫的环境和用途可知,人工子宫应该具备:
A.温度调节能力,能模拟母体子宫恒定的温度,故A正确;
B.液体调节系统,以模拟母体子宫内的液体环境,故B正确;
C.能有效地向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故C正确。
故选ABC。
22.【答案】(1)化合物
(2)adb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烧制瓷器的生产流程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化学式可知,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SiO2属于化合物;
(2)对于龙泉青瓷的烧制工艺,首先需要揉泥,这是为了后续成型做准备,所以第一步应该是a;接着,制坯,所以第二步是d;干燥后的瓷体进行上釉,增加美观性和耐用性,第三步是b;最后,上釉后的瓷体进行烧制,使其固化成型,所以最后一步是c。因此正确的排序是adbc。
23.【答案】(1)胚根
(2)对照
(3)幼苗两周后的平均干重
(4)到第 13 天时,子叶的作用已经完成,此时去除子叶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再产生明显影响。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2)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分析;
(3)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自变量和因变量;
(4)根据子叶对幼苗的发育是否有影响分析。
【解答】 (1)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2)在对照实验中,A 组没有去除子叶,其他组在不同时间去除子叶,A 组起到对照作用,通过与其他组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去除子叶时间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3)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这个实验中,自变量是去除子叶的时间,而随着去除子叶时间的不同,幼苗两周后的平均干重发生变化,所以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幼苗两周后的平均干重。
(4)E 组在萌发的第 13 天去除子叶,与 A 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原因可能是到第 13 天时,子叶的作用已经完成,此时去除子叶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再产生明显影响,幼苗已经能够依靠自身其他结构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所以平均干重与 A 组(一直有子叶)相同。
24.【答案】(1)天平
(2)寻找普遍规律
(3)
(4)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据此确定要选择的测量工具;
(2)在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①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②选择普遍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秒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
(4)根据各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定义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要测量水的总体积和烧杯和水的总质量,那么还需要天平;
(2) 本实验要进行多组数据测量,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水的体积为20cm3、40cm3、60cm3和80cm3时,水的质量分别为:20g、40g、60g和80g,
方格纸上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根据表格数据秒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4)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比值法,故A不合题意;
B.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故B符合题意;
C.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25.【答案】(1)7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金属
(4)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可知,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钾元素分为一类,结合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17=2+8+?,解得:?=7。
(2)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钾元素分为一类(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分类依据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名称均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则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都是金属元素。
(4)小科排列的He元素位置与课本中不相同,课本中将He元素排在最后一列的原因是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26.【答案】(1)有机物的运输通道能管完全被制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
(2)将木质部的一半切断(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
(3)红墨水从下到上传输
(4)无性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传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导管在植物体内木质部,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2)步骤④中木质部全部切断,为零探究木质部折损程度对月季的影响时,可以将木质部切断一半进行观察;
(3)红墨水就相当于水和无机盐,根据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解答;
(4)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指植物不经过配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2组乐器的韧皮部环割一圈,则月季内部的筛管被切断,因此月季死亡的原因为: 有机物的运输通道能管完全被制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 。
(2) 为进一步探究月季木质部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5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将木质部的一半切断(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
(3) 将月季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纵切枝条,能证明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的证据是:红墨水从下到上传输;
(4)用月季枝条扦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能长成新植株,这属于无性生殖。
27.【答案】(1)KNO3
(2)150
(3)D
(4)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名称确定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进而确定对应的化学式;
(2)根据计算量取酒精的体积;
(3)根据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判断。
(4)根据天气瓶的材料确定生产工艺。
【解答】(1)硝酸钾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化学式为KNO3;
(2)量取酒精的体积为:;
(3)玻璃为非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软化,慢慢的变成液体,没有不变的温度,
故选D。
(4)天气瓶是用玻璃制作的容器,因此采用的是玻璃加工技术,故选B。
28.【答案】(1)受精;子房壁
(2)适宜的温度
(3)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果皮由子房壁发育形成,包在种子的外面,一般又分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三层。 开花是指当雄蕊中的花粉和雌蕊中的胚囊达到成熟时,原来由花被紧紧包住的花张开,露出雌、雄蕊,为下一步的传粉做准备。传粉是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者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则是指卵细胞是雌配子,经受精后将发育成胚的过程。
(2)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解答;
(3) 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解答】(1)植物的发育叫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三个环节,则①为受精。植物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故②为子房壁。
(2)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则图中“ ”表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3) 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原因是: 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
29.【答案】(1)傍晚移栽,移栽时剪去部分叶,对移栽植物进行遮阴
(2)促进根的呼吸
(3)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2)采取除草、治虫、经常松土等措施措施,目的是为了调整生物因素对园内植物的影响,有利于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
【解答】 (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 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
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3-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30.【答案】(1)不断运动
(2)C
(3)解:2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生物学知识分析;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打开瓶盖,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乙酸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
(2)食醋的酿制过程所需的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在生物分类上,前者是真菌,后者是细菌。
故选C。
31.【答案】(1)物理性质
(2)A;C
(3)解:隔热材料的体积;
则气凝胶的质量:m气凝胶=ρ气凝胶V= 0.16kg/m3 ×3m3=0.48kg;
则“天宫一号”空间站的质量可减轻△m=m隔热-m气凝胶=1800kg-0.48kg=1799.52kg。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气凝胶的性质分析;
(3)首先根据计算隔热材料的体积,然后根据m气凝胶=ρ气凝胶V计算气凝胶的质量,最后两个质量相减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气凝胶的吸油能力、隔音效果、隔热效果和导电性,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为物理性质;
(2) A.落地电风扇的底座质量必须大,这样才稳定,而气凝胶的密度很小,不适合,故A符合题意;
B.气凝胶的吸油能力超强,可以用于油田泄漏的处理材料,故B不合题意;
C.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适合导线外面的绝缘层,故C符合题意;
D.气凝胶的隔热效果很好,适合做消防员救火穿的消防服,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32.【答案】(1)b
(2)使车身轻量化,从而节省燃油,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最高车速。
(3)我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理由是:环保节能、提高出行安全、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特殊人员出行。(不支持,理由:出现事故不好界定责任,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抢夺有限的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岗位。)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汽车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工艺水平,进而确定汽车的发展史先后顺序;
(2)根据m=ρV可知,当体积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小,则质量越小,可以从汽车轻量化、节油、提速等角度分析解答;
(3)如果支持,那就说明无人驾驶的优点;如果不支持,那么就说明无人驾驶的缺点。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图中的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发动机,连个外壳都没有,应该属于汽车的最初设计,即出现最早;
(2) 在汽车车身上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材料的好处是:使车身轻量化,从而节省燃油,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最高车速。
(3)我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理由是:环保节能、提高出行安全、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特殊人员出行。(不支持,理由:出现事故不好界定责任,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抢夺有限的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岗位。)
1 / 1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5七下·莲都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的是()
A.鸡 B.胃
C.血液 D.精子
【答案】C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 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解答】鸡是由不同器官构成的生物体,胃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血液为结缔组织,精子为细胞,故C正确,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5年“3·15晚会”曝光部分企业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导致人体钙磷比失衡,引发心血管疾病。这里的“钙、磷”是指()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导致人体钙磷比失衡,引发心血管疾病。这里的“钙、磷”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故选B。
3.(2025七下·莲都期末)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逐步加深,许多地形的变化背后都能找到人类活动的踪迹。下列地理景观的形成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三峡水库 B.北极冰川 C.江南丘陵 D.风蚀城堡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 北极冰川、江南丘陵和风蚀城堡,均属于自然形成的;三峡水库属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故选A。
4.(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号成功发射,天舟八号搭载了由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月壤砖”。与在地球上相比,被带到空间站的“月壤砖”的质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和形状无关。
【解答】 “月壤砖”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带入空间站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不变。
故选C。
5.(2025七下·莲都期末)成型技术可以让材料发生永久的形变,生产中人们会根据所需金属制品的形状选用不同的成型技术。金属材料适合这种加工方式的原因是其具有()
A.耐腐蚀性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金属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四大类 ,具体表现为高强度、导电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核心属性,且不同金属或合金在硬度、熔点、耐腐蚀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解答】 成型是指对材料施加各种力,让材料受力变形从而得到想要的形状零件或产品,金属材料适合这种加工方式的原因是金属材料具有延展性。
故选B。
6.(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4年在浙江丽水发现林蛙中体型最小的“姬林蛙”,其成年体长最大仅3.5cm,姬林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是()
A.卵生 体外受精 B.卵生 体内受精
C.胎生 体外受精 D.胎生 体内受精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解答】 姬林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因此姬林蛙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
故选A。
7.(2025七下·莲都期末)同学们都逐渐进入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很多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重增加属于第二性征
B.要少吃或不吃,保持身材
C.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D.在性激素刺激下,体形将出现差异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A.男性第二性征包括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肩宽体壮、喉结突出、声音雄壮,体表常有多而浓密的汗毛,长胡须,乳房不发育等。女性第二性征包括体格较男性矮小,皮下脂肪增多,显得丰满。皮肤细嫩、汗毛细小、骨盆宽大、乳腺发达,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喉结不突出、不长胡须等;
BCD.根据自己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同学们都逐渐进入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是体重增加不属于第二性征,故A错误;
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营养均衡,防止身体发胖,与异性正常交往,保持身心健康,故BC错误;
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刺激下,体形将出现差异,故D正确。
故选D。
8.(2025七下·莲都期末)丽水百山祖公园屡次发现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种,如百山祖元蘑。下列关于百山祖元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属于单细胞生物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真菌的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判断即可。
【解答】 百山祖元蘑属于真菌,有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多细胞生物,利用孢子繁殖,故ABC错误;
百山祖元蘑没有叶绿体,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故D正确。
故选D。
9.(2025七下·莲都期末)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够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H2O2) 和水(H2O)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同种物质 B.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都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析。
【解答】 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所以不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双氧水(H2O2)和水(H2O)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是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025七下·莲都期末)厨房是加工食材,制作美味的场所。五一期间,同学们在厨房各显神通,为家人们制作美食,也为学校的美食节做准备。
10.小科煮饺子时,他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内侧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熔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凝华
11.下列厨房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成果汁 B.菜刀沾水生锈
C.土豆切成丝状 D.面团擀成面皮
12.小科用不同方法分别煮了两次一样多的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第二次比第一次()
A.省燃料,时间相近 B.费燃料,但省时间
C.省燃料,但费时间 D.省燃料,也省时间
【答案】10.B
11.B
12.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分析判断。
10.根据题意可知,锅内的水受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锅盖后放热,再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而流下来,故选B。
11.水果榨成果汁,土豆切成丝状和面团擀成面皮,都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只发生物理变化,故ACD不合题意;
菜刀沾水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当水达到沸点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因此使用小火时可以节约燃料,但是煮熟的时间相近,故选A。
13.(2025七下·莲都期末)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如图。实验发现: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原因是()
A.液体的分子大 B.气体的分子大
C.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D.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存下空隙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其实指的是它们的体积发生改变,本质是它们的分子保持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即气体分子的空隙比较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更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25七下·莲都期末)2024年12月5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主题是促进土壤养护。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下列做法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是()
A.桔秆焚烧后还田
B.多施氮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
C.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提高农作物产量
D.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田间堆肥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土壤温度和水分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
【解答】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可得,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做法有: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田间堆肥,
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5.(2025七下·莲都期末) 某物质可能由①硝酸铵NH4NO3②尿素CO(NH2)2③硫酸铵(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则该物质不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纯硝酸铵中的含氮质量分数为35%,所以样品中含的杂质中含氮质量分数必须含有大于35%和小于35%的化肥,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①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因该物质中氮元素质量分数35%,则该化肥可能是硝酸铵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的混合物,还可能是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2]、硫酸铵(NH4)2SO4中三种物质;不可能是:①硝酸铵NH4NO3和②尿素CO(NH2)2的混合物、①硝酸铵NH4NO3和③硫酸铵(NH4)2SO4的混合物。
故选C。
16.(2025七下·莲都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如图所示为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1)图中 A 表示的原子结构是   ;
(2)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3)锂(Li)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用符号表示锂离子   。
【答案】(1)原子核
(2)7
(3)Li+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1)根据A图中有3个质子、4个中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锂(Li)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由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图中有3个质子、4个中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图中A表示的原子结构是原子核。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4=7。
(3)锂(Li)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的符号为Li+。
17.(2025七下·莲都期末)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制氨水、硝酸、氮肥等。氨气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氨气的原料是氮气和   (填化学式);
(2)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1个氨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
【答案】(1)H2
(2)-3
(3)1个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与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解答】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与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合成氨气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
(2)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为零可知,x+(+1)×3=0,解得:x=-3;
(3)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氨气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构成的。
18.(2025七下·莲都期末)青田糖糕是浙江青田地区一种特色传统年糕。糖糕的做法:将糯米粉和早米粉混合在一起,加上红糖和箬叶汤拌和,放入铺好箬叶的蒸笼里蒸熟。
(1)糖糕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糯米种子和早米种子结构中的   ;
(2)箬叶是箬竹的叶,属于植物的   器官;
(3)红糖是由甘蔗榨汁熬煮获得,甘蔗主要通过扦插繁殖。菊花、葡萄、绿萝等也适合扦插繁殖,扦插时插穗带少量叶片的原因有____。
A.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
B.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C.保持植株原有的优良性状
【答案】(1)胚乳
(2)营养
(3)A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蒸腾作用;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1) 糯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2)植物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和叶,它们分别负责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等基本生命活动。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3)移栽植物时,减小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小水分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
【解答】(1) 糖糕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糯米种子和早米种子结构中的胚乳;
(2)箬叶是箬竹的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3) 扦插时插穗带少量叶片的原因:保留少量叶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蒸腾作用,从而节约养分,并提高扦插的存活率,故选A。
19.(2025七下·莲都期末)海水稻根系发达,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1)海水稻的根系属于   系;
(2)海水稻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3)海水稻能适应含盐浓度较高的海边滩涂,原因是其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周围环境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须根
(2)成熟区
(3)大于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根系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不定根和假根四种,根据描述确定海水稻根系的分类;
(2)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部分,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分析;
(3)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则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脱水。
【解答】(1) 海水稻根系发达,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属于须根系;
(2) 海水稻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3)海水稻能适应含盐浓度较高的海边滩涂,原因是其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环境溶液浓度。
20.(2025七下·莲都期末)丽水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对小溪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们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于是对这块鹅卵石的质量进行了测量。
(1)如图甲所示,小科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   ;
(2)称量时,鹅卵石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
(3)小科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小宁认为虽然小科操作中遗漏了一步,但还是可以计算出鹅卵石的质量为   g。
【答案】(1)游码没有归零
(2)左
(3)178.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平衡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左物右码”的规则解答;
(3)根据乙图确定标尺的分度值,读出游码的质量,再与砝码质量相加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 小科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游码没有归零;
(2)称量时,鹅卵石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3)根据乙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质量为3.4g,砝码质量为:100g+50g+20g+5g=175g,则鹅卵石的质量为:175g+3.4g=178.4g。
21.(2025七下·莲都期末)如图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简图,请回答: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图中的   (填序号);
(2)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   形成早期胚胎;
(3)科学家预言:外置于母体的人造子宫有望被发明。推测人造子宫应该具备的功能有____。
A.温度调节能力,能模拟母体子宫恒定的温度
B.液体调节系统,以模拟母体子宫内的液体环境
C.能有效地向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
【答案】(1)②输卵管
(2)分裂
(3)A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卵巢、②为输卵管、③为子宫、④为阴道;
(2)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根据子宫的功能分析判断。
【解答】(1)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图中的②输卵管;
(2)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分裂形成早期胚胎;
(3) 根据人体子宫的环境和用途可知,人工子宫应该具备:
A.温度调节能力,能模拟母体子宫恒定的温度,故A正确;
B.液体调节系统,以模拟母体子宫内的液体环境,故B正确;
C.能有效地向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故C正确。
故选ABC。
22.(2025七下·莲都期末)我市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全球首个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1)龙泉青瓷选料时,主要采用当地特有的瓷土,内含大量的石英。石英的主要成分是 SiO2, SiO2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龙泉青瓷的烧制工艺复杂,部分步骤如下图,请将它们正确排序   (填字母)。
【答案】(1)化合物
(2)adb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烧制瓷器的生产流程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化学式可知,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SiO2属于化合物;
(2)对于龙泉青瓷的烧制工艺,首先需要揉泥,这是为了后续成型做准备,所以第一步应该是a;接着,制坯,所以第二步是d;干燥后的瓷体进行上釉,增加美观性和耐用性,第三步是b;最后,上釉后的瓷体进行烧制,使其固化成型,所以最后一步是c。因此正确的排序是adbc。
23.(2025七下·莲都期末)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①取菜豆种子500粒,平均分成5组(A~E),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去除子叶;③两周后,分别收集各组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两周后平均干重(克/株)
A 没有去除子叶 4.3
B 在萌发的第4天去除子叶 0.7
C 在萌发的第7天去除子叶 1.8
D 在萌发的第10天去除子叶 4.0
E 在萌发的第13天去除子叶 4.3
(1)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结构是   ;
(2)实验中 A组的作用是   ;
(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
(4)E组与A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胚根
(2)对照
(3)幼苗两周后的平均干重
(4)到第 13 天时,子叶的作用已经完成,此时去除子叶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再产生明显影响。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2)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分析;
(3)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自变量和因变量;
(4)根据子叶对幼苗的发育是否有影响分析。
【解答】 (1)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2)在对照实验中,A 组没有去除子叶,其他组在不同时间去除子叶,A 组起到对照作用,通过与其他组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去除子叶时间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3)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这个实验中,自变量是去除子叶的时间,而随着去除子叶时间的不同,幼苗两周后的平均干重发生变化,所以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幼苗两周后的平均干重。
(4)E 组在萌发的第 13 天去除子叶,与 A 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原因可能是到第 13 天时,子叶的作用已经完成,此时去除子叶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再产生明显影响,幼苗已经能够依靠自身其他结构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所以平均干重与 A 组(一直有子叶)相同。
24.(2025七下·莲都期末)小科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mL)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 150 130 110 90 70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本实验要进行多组数据测量,其目的是   ;
(3)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用描点法在坐标图上作出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4)科学中,常用相关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科学概念。下列概念属于比值定义的是____。
A.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温度
B.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速度
C.表示物质组成紧密程度的密度
【答案】(1)天平
(2)寻找普遍规律
(3)
(4)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据此确定要选择的测量工具;
(2)在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①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②选择普遍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秒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
(4)根据各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定义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要测量水的总体积和烧杯和水的总质量,那么还需要天平;
(2) 本实验要进行多组数据测量,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水的体积为20cm3、40cm3、60cm3和80cm3时,水的质量分别为:20g、40g、60g和80g,
方格纸上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根据表格数据秒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4)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比值法,故A不合题意;
B.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故B符合题意;
C.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25.(2025七下·莲都期末)小科按以下步骤完成活动“探索元素周期表”:
①制作铭牌:利用便利贴将1~20号元素制作成铭牌。
②元素分类:利用制作的元素铭牌,将各元素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分成几个大类。
③元素排序: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将所有元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各元素的排列结果如下表所示。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图甲是小科制作的17号氯元素的铭牌,铭牌中“ ”对应的数值是   ;
(2)在步骤②中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钾元素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3)小科发现:除第一周期外,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是   元素;
(4)小科排列的 He元素位置与课本中不相同,课本中将 He元素排在最后一列的原因是   。
【答案】(1)7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金属
(4)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可知,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钾元素分为一类,结合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17=2+8+?,解得:?=7。
(2)小科将图乙中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分为一类(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钠元素、铝元素和氩元素分为一类(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钾元素分为一类(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分类依据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名称均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则步骤③的表中每一周期开头的都是金属元素。
(4)小科排列的He元素位置与课本中不相同,课本中将He元素排在最后一列的原因是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26.(2025七下·莲都期末)某同学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为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4组,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 不做处理 存活
2 韧皮部环割一圈 死亡
3 韧皮部环割半圈 存活
4 将全部木质部切断(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死亡
(1)请分析第2组月季死亡的原因   ;
(2)为进一步探究月季木质部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5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
(3)将月季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纵切枝条,能证明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的证据是   。
(4)用月季枝条扦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能长成新植株,这属于   生殖。
【答案】(1)有机物的运输通道能管完全被制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
(2)将木质部的一半切断(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
(3)红墨水从下到上传输
(4)无性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传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导管在植物体内木质部,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2)步骤④中木质部全部切断,为零探究木质部折损程度对月季的影响时,可以将木质部切断一半进行观察;
(3)红墨水就相当于水和无机盐,根据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解答;
(4)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指植物不经过配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2组乐器的韧皮部环割一圈,则月季内部的筛管被切断,因此月季死亡的原因为: 有机物的运输通道能管完全被制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 。
(2) 为进一步探究月季木质部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5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将木质部的一半切断(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
(3) 将月季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纵切枝条,能证明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的证据是:红墨水从下到上传输;
(4)用月季枝条扦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能长成新植株,这属于无性生殖。
27.(2025七下·莲都期末)天气瓶(如图)是一种可感知温度变化的工艺品,当环境温度改变时,密封玻璃容器内的物质会结晶成羽毛状或雪花状。瓶中溶液是由溶液A(硝酸钾、氯化铵、蒸馏水)和溶液B(樟脑、酒精)混合而成的。请回答:
(1)写出硝酸钾的化学式   ;
(2)制作一个天气瓶需要120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g/mL,应量取酒精的体积是   mL。
(3)天气瓶的玻璃容器可以人工吹制成型,用长吹管挑取熔化后的玻璃液,在模具中边转边吹,经整形磨口等工序后,得到光滑的玻璃器皿。玻璃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   。
(4)天气瓶的制造过程采用的技术有____;
A.结晶调控技术 B.玻璃加工技术 C.金属铸造技术
【答案】(1)KNO3
(2)150
(3)D
(4)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名称确定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进而确定对应的化学式;
(2)根据计算量取酒精的体积;
(3)根据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判断。
(4)根据天气瓶的材料确定生产工艺。
【解答】(1)硝酸钾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化学式为KNO3;
(2)量取酒精的体积为:;
(3)玻璃为非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软化,慢慢的变成液体,没有不变的温度,
故选D。
(4)天气瓶是用玻璃制作的容器,因此采用的是玻璃加工技术,故选B。
28.(2025七下·莲都期末)小科对《植物的生殖与发育》作了学习整理(如图)。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过程或结构名称:①   ,②   ;
(2)图中“ ”表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
(3)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原因是   。
【答案】(1)受精;子房壁
(2)适宜的温度
(3)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果皮由子房壁发育形成,包在种子的外面,一般又分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三层。 开花是指当雄蕊中的花粉和雌蕊中的胚囊达到成熟时,原来由花被紧紧包住的花张开,露出雌、雄蕊,为下一步的传粉做准备。传粉是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者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则是指卵细胞是雌配子,经受精后将发育成胚的过程。
(2)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解答;
(3) 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解答】(1)植物的发育叫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三个环节,则①为受精。植物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故②为子房壁。
(2)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则图中“ ”表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3) 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原因是: 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
29.(2025七下·莲都期末)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经常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
(3)小科想研究土壤特性:取体积均为 V1的铁块和土块放在相同大小的甲、乙烧杯中;用量筒分别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恰好浸没,实验如图所示;记录加入甲、乙烧杯水的体积为 V2、V3。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答案】(1)傍晚移栽,移栽时剪去部分叶,对移栽植物进行遮阴
(2)促进根的呼吸
(3)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2)采取除草、治虫、经常松土等措施措施,目的是为了调整生物因素对园内植物的影响,有利于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
【解答】 (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 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
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3-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30.(2025七下·莲都期末)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的酿制主要分为酵母菌参与的酒精发酵和醋酸杆菌参与的醋酸发酵两个阶段。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打开瓶盖,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乙酸分子在   ;
(2)食醋的酿制过程所需的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在生物分类上____;
A.都属于细菌 B.都属于真菌
C.前者是真菌,后者是细菌 D.前者是细菌,后者是真菌
(3)2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
【答案】(1)不断运动
(2)C
(3)解:2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生物学知识分析;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打开瓶盖,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乙酸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
(2)食醋的酿制过程所需的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在生物分类上,前者是真菌,后者是细菌。
故选C。
31.(2025七下·莲都期末)中国制造世界最轻纳米级固体材料———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kg/m3。除了轻之外,气凝胶还有很多神奇的特点:具有超强吸油能力,能吸附自身900倍质量的油;隔音效果比普通双层玻璃强2倍;隔热效果是普通玻璃的20~30倍;还有良好的导电性。请回答:
(1)材料中气凝胶的特点所反映的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下列应用中,气凝胶不适用于 ____;
A.落地电风扇的底座 B.油田泄漏的处理材料
C.导线外面的绝缘层 D.消防员救火穿的消防服
(3)“天宫一号”空间站隔热材料密度为0.6×103kg/m3, 质量为1800kg, 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这种隔热材料,“天宫一号”空间站的质量可减轻多少
【答案】(1)物理性质
(2)A;C
(3)解:隔热材料的体积;
则气凝胶的质量:m气凝胶=ρ气凝胶V= 0.16kg/m3 ×3m3=0.48kg;
则“天宫一号”空间站的质量可减轻△m=m隔热-m气凝胶=1800kg-0.48kg=1799.52kg。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气凝胶的性质分析;
(3)首先根据计算隔热材料的体积,然后根据m气凝胶=ρ气凝胶V计算气凝胶的质量,最后两个质量相减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气凝胶的吸油能力、隔音效果、隔热效果和导电性,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为物理性质;
(2) A.落地电风扇的底座质量必须大,这样才稳定,而气凝胶的密度很小,不适合,故A符合题意;
B.气凝胶的吸油能力超强,可以用于油田泄漏的处理材料,故B不合题意;
C.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适合导线外面的绝缘层,故C符合题意;
D.气凝胶的隔热效果很好,适合做消防员救火穿的消防服,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32.(2025七下·莲都期末)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发展历程中实现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些突破极大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1)根据汽车的发展历史,下图最早出现的汽车是   (填字母);
(2)材料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汽车车身的材料经历了木材与钢材混合使用→全钢材→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过程,在汽车车身上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材料的好处是   ;
(3)你是否支持汽车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并说明理由   。
【答案】(1)b
(2)使车身轻量化,从而节省燃油,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最高车速。
(3)我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理由是:环保节能、提高出行安全、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特殊人员出行。(不支持,理由:出现事故不好界定责任,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抢夺有限的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岗位。)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汽车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工艺水平,进而确定汽车的发展史先后顺序;
(2)根据m=ρV可知,当体积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小,则质量越小,可以从汽车轻量化、节油、提速等角度分析解答;
(3)如果支持,那就说明无人驾驶的优点;如果不支持,那么就说明无人驾驶的缺点。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图中的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发动机,连个外壳都没有,应该属于汽车的最初设计,即出现最早;
(2) 在汽车车身上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材料的好处是:使车身轻量化,从而节省燃油,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最高车速。
(3)我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理由是:环保节能、提高出行安全、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特殊人员出行。(不支持,理由:出现事故不好界定责任,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抢夺有限的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岗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