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启思导行《书香漂流》表格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启思导行《书香漂流》表格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启思导行《书香漂流》教学设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课题 书香漂流
教学 指导 思想 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托“实践育人”理念,通过“书籍漂流”这一创新形式,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阅读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美德内涵、强化文化认同,实现“以书载德、以行传德”的教育目标。
内容 分析 课程关联:本课对应七年级下册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聚焦“传统美德的内涵”“美德的现代传承”两大核心内容,通过“读—荐—行”链条式活动,衔接教材中“孝亲敬长”“友善待人”“社会责任”等知识点。 活动价值:以书籍为载体,通过“漂流瓶猜书”“三维荐书”“美德任务”等环节,将抽象的美德教育转化为具象的实践体验,助力学生从“认知理解”向“行为践行”跃迁。
学情 分析 已知点:学生已初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如“孝道”“诚信”等故事,具备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 发展点:需提升将美德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增强对美德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培养主动传承美德的意识。 困惑点:可能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践行美德存在迷茫,对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认识不够清晰。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感知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内涵,培养友善、责任、奉献等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树立“美德传承从我做起”的观念,在阅读与实践中践行美德行为。
教学 重点 通过“三维荐书法”提炼书籍中的美德元素,理解传统美德的现代意义。
教学 难点 设计可行的“美德传承任务”,将阅读体验转化为日常践行,避免“知行脱节”。
教学 方法 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教室布置】 在教室布置“漂流瓶海洋”(密封瓶内放置书籍关键词线索卡。 【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特殊的‘漂流之旅’,每个漂流瓶都藏着一本与美德相关的书籍。抽到卡片后,小组合作猜猜这是哪本书,说说你联想到的美德故事。 随机抽取漂流瓶,结合关键词讨论猜想书名(如抽到“孝道”+“黄香温席”插画,联想《二十四孝》)。 通过具象化线索激发探究欲,激活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活动铺垫知识基础。
环节二:新课 讲授 环节二:新课 讲授 环节二:新课 讲授 环节二:新课 讲授 一、活动预热:你比划我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 美德故事图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表演 其余学生猜想结果及关联的美德故事。 以猜行动为切入点,降低参与门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核心活动:三维荐书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书籍盲盒拆拆乐】 发放“美德书籍盲盒”(内含《论语》《弟子规》《美德故事汇》等书籍,封面遮挡)。 【任务说明】 拆开盲盒后,用3分钟快速浏览书籍,找出最打动你的美德关键词。 小组合作拆盲盒、翻书,标注关键词(如“孝”“信”“俭”)并讨论选择理由。 通过盲盒形式制造惊喜感,激发阅读兴趣;限时浏览培养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句话荐书擂台】 示范“三维荐书模板”: 古文金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论语》 现代案例:“‘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坚守山区教育,用爱诠释‘敬业奉献’。” 互动提问:“如果遇到学习困难,你会如何践行‘坚持’这一美德? 【规则强调】 每组需包含“1句古文+1个现代案例+1个互动提问”,限时2分钟展示,其他小组投票选出“最佳荐书小组”。 结合书籍内容撰写荐书词,派代表上台展示。 投票并点评,提炼共性美德(如“谦让”“孝亲”“诚信”)。 通过“古今对照”深化美德的时代延续性,用互动提问引导学生联结自身;擂台形式激发竞争意识,提升表达与思辨能力。
【漂流驿站DIY】 发放材料包(牛皮纸、墨汁印章、彩笔),展示示例“漂流书袋”(封面印“美德漂流·温暖传递”字样,内附荐书卡、美德践行挑战卡)。 【任务布置】 为推荐的书籍设计漂流书袋,在荐书卡上写下推荐理由,并设计一个‘美德践行挑战’(如‘为家人做一件孝心事’‘记录今日助人小事’)。 小组合作制作书袋,完成荐书卡与挑战卡(如推荐《雷锋的故事》,挑战“主动帮助3位同学解决难题”) 手工制作增强体验感,将抽象美德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书袋作为“漂流载体”,为后续校园漂流埋下伏笔。
三、互动拓展:美德传承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古今对话墙】 在黑板列出“黄香温席”“岳母刺字”等古代美德故事,发放便利贴。 【教师导语】 这些故事在现代有哪些新的表现形式?比如‘黄香温席’可以转化为‘给父母泡脚’,你还能想到哪些? 书写现代美德案例(如“给长辈打电话问候”“主动清理社区楼道”),粘贴在对应古代故事旁,形成“古今对话墙”。 通过对比分析,打破“美德只存在于过去”的认知,理解美德的时代适应性,强化“美德可践行”的意识。
环节二:新课 讲授 【漂流地图大作战】 发放校园地图,标注漂流站点。 【任务说明】 小组规划书籍漂流路线,在每个站点设计一个美德传递任务(如在‘办公楼’站点开展‘为教师办公室整理图书’活动) 讨论路线与任务,绘制简易路线图并分享。 结合校园场景设计实践任务,将“美德传承”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地图规划培养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环节三:课堂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串联:结合板书梳理活动主线 【教师导语】 从‘神秘漂流瓶’猜书激活美德认知,到‘三维荐书’提炼古今美德内涵,再通过‘美德传承赛’设计实践任务,我们以书籍为纽带,完成了一次‘读美德—荐美德—行美德’的完整体验。 【教师导语】 为什么说书籍是美德传承的‘漂流瓶’?因为文字会泛黄,但美德永远年轻。希望大家课后带着‘家庭漂流日记’‘校园寻宝计划’继续传递书香与善意。 自主总结:对照活动手册,用关键词(如“盲盒荐书”“古今对话”“能量收集”)概括课堂重点。 分享收获 通过“活动链”梳理强化“阅读—思考—实践”的逻辑,避免碎片化认知。 以“漂流”为隐喻,将课堂延伸至家庭与校园,凸显“美德在生活中流动”的理念。
环节四:课后 拓展 布置课后任务: 布置三项分层任务,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家庭漂流日记:制作“亲子共读记录本”,记录与父母共读美德书籍的感悟。 校园寻宝计划:在推荐书籍中隐藏教师提前准备的“美德锦囊”(含美德名言小卡片),找到者可兑换“《诗经》植物种子书签”。 短视频挑战:拍摄#我在漂流书中发现的美德#主题短剧,如演绎“程门立雪”新故事,上传班级群分享。 自主选择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记录过程性素材(如日记照片、短视频片段) 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兴趣与能力需求,将课堂延伸至家庭与校园;通过“兑换奖励”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形成持续的美德践行动力。
环节五:板书 设计
环节六; 教学 反思 亮点:1.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漂流瓶、盲盒、地图大作战等,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度高。2.注重古今结合,通过古代故事与现代案例对比,让学生感受美德的传承,深化对美德的理解。3.实践环节贯穿始终,从课堂活动到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美德,培养能力。 不足:1.部分活动时间可能把控不够精准,如“三维荐书法”中小组展示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后续活动仓促。2.对学生在实践延伸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预估不足,如“短视频挑战”中拍摄技巧指导不够。 改进;1.提前进行活动演练,合理规划各环节时间,确保教学流程顺畅。2.在课后实践前,提供“短视频拍摄指南”等资源,或开展简单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