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2.科学思维:学习从科学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探究实践: 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4.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在认识凸透镜的基础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凸透镜的主要作用: 图片展示: 归纳:凸透镜能会聚光线,物体经凸透镜能成像。 引入课题凸透镜成像的几个要素 探索活动 1.如图1.5-5所示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归纳提升: ①实像是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 ②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 ③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④ 实像是倒立的。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v)。 2.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 归纳提升: ①虚像不是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成。 ②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 ③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 ④ 虚像是正立的。 让学生亲手摸,获得感性认识实践,增加学习科学的趣味性,科学就在身边。 画光路图,加深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的实像,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其实是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能够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那么,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规律可循?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问题。 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对探究问题,物距是自变量,实验中需要改变物距。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位置开始实验,然后逐渐减小物距,观察物体所成像的情况。 用同一凸透镜实验,保持焦距不变,改变物距,观察物体的成像情况。 3.进行实验。 选择一块焦距f=10cm的凸透镜,用点燃的蜡烛烛焰做物体,用白色硬纸板做光屏来承接蜡烛烛焰的像,研究蜡烛烛焰所成的像。 观察结果: ①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实像。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成像远离透镜。 ③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④蜡烛在焦点以内,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成虚像。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三者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的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将蜡烛逐次移近凸透镜,重复上面操作。 ①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②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③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④当蜡烛移近凸透镜,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烛焰的像时,撤去光屏,试着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观察。 4.记录实验数据。 把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5-1中。 5.分析与论证。 像的正倒。什么条件下蜡烛烛焰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 u>f 时,成倒立的像;uf 时,成实像;u2f 时,成缩小的实像;ff,成实像时物像异侧;u f,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3.为什么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 参考: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不会会聚成像。 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 参考: ①没有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 ③蜡烛在焦点以内成的像是虚像; ④成像太远,光具座不够长。 介绍实验方法,有利于自主探究。 开展定性的探究实验获得像正倒、大小、虚实的初步认识。 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解决实验中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问题讨论”有利于加深对成像规律的理解。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同样大小的像,应当选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潜望镜 D.凸透镜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形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3.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4.若平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让其表面从紧贴书本开始慢慢远离书本,能观察到各不相同的像,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无法观察到的(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5.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l1是物距 B.l2是像距C.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7.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 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甲 乙(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烛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3)在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核心素养提升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B.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1/2D.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1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 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创新素养应用12.小科在项目化“制作凸透镜”的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1)制作凸透镜:用剪刀在塑料矿泉水瓶的凸起部位剪取一样大小的两块塑料片,凸起部位朝外,中间装满水,用热熔胶封闭连接处。然后测焦距,方法为 。(2)评估检测:“制作凸透镜”的评价量规表如下所示,其中“?”可填: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结构完整与美观效果 不漏水,有手柄且美观 不漏水,无手柄,美观 ?(3)小文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一组实验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成像特点: 。(4)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 。参考答案核心概念聚焦1.D 2.A 3.B 4.D 5.C 6.D 7.A8.(1)10 同一高度 (2)缩小 (3)右 变大 (4)下核心素养提升9.D 10.C11.凸透镜 靠近创新素养应用12.(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接收光线。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使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2)漏水、无手柄、不美观 (3)倒立缩小的实像 (4)用LED灯便于判断像的正倒,用方格纸便于判断像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浙教版 八年级上创设情景凸透镜的主要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正立的放大的像物体经凸透镜能成像。倒立的缩小的像探究实践探索活动如图1.5-5所示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路图①实像是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实像②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③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④ 实像是倒立的。探究实践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虚像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是人眼逆着射出光的方向看去,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叫作虚像。①虚像不是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成。②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③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④ 虚像是正立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探究实践物距、像距:物距u像距v物距像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v)。探究实践探究实践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的实像,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其实是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能够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那么,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规律可循?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问题。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凸透镜成像2.设计实验。对探究问题,物距是自变量,实验中需要改变物距。探究实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程度跟它的焦距有关系,我们可以重点观察物距小于、等于或大于1倍焦距、2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位置开始实验,然后逐渐减小物距,观察物体所成像的情况。用同一凸透镜实验,保持焦距不变,改变物距,观察物体的成像情况。探究实践3.进行实验。选择一块焦距f=10cm的凸透镜,用点燃的蜡烛烛焰做物体,用白色硬纸板做光屏来承接蜡烛烛焰的像,研究蜡烛烛焰所成的像。凸透镜成像①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实像。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成像远离透镜。③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④蜡烛在焦点以内,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成虚像。探究实践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三者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的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探究实践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将蜡烛逐次移近凸透镜,重复上面操作。①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②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③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④当蜡烛移近凸透镜,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烛焰的像时,撤去光屏,试着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虚像能观察到烛焰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烛焰在同一侧。探究实践4.记录实验数据。把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5-1中。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倒立、缩小的像 12倒立、等大的像 1倒立、放大的像 12正立、放大的像 1232 13.525 16.520 2018 20.415 21.38.56.5探究实践5.分析与论证。像的正倒。什么条件下蜡烛烛焰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 像的虚实。什么条件下蜡烛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像的大小。什么条件下蜡烛焰烛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能否成缩小的虚像 u>f 时,成实像;uu>f 时,成倒立的像;uu>2f 时,成缩小的实像;f不能成缩小的虚像。探究实践6.实验结论。当u f时,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当f u 2f时,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 像。当u f时,蜡烛烛焰在光屏 成像,成正立、放大的 像。>2实< <实<虚不能探究实践物距由大到小,完成下表内容:物距(u)与焦距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关系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u=fu>2f 倒立 缩小 实像u=2f 倒立 等大 实像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u<f 正立 放大 虚像不成像f<v<2fv=2fv>2f像物同侧探究实践(1)实验时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①蜡烛换成LED灯最主要的优点是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7.实验拓展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判断像的正倒。便于比较像的大小(2)若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光屏上能否看到像 (3)当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时,对掉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像吗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能。根据光路可逆,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探究实践(4)实验时,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烛焰的像将会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为了使烛焰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那么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将蜡烛向上调(或凸透镜向下调)(5)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撤去光屏,还能看到像吗?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上能。眼睛在光屏原来位置后侧某一区域向凸透镜方向看。(6)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用嘴轻轻的吹烛焰使其向左或向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探究实践1.你从下表中还可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哪些特点?物距(u)与焦距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关系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u=f 不成像u<f 正立 放大 虚像②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①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③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成放大的实像。问题讨论④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探究实践2.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u f,成虚像时物像同侧。u>f,成实像时物像异侧;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①没有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3.为什么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不会会聚成像。②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③蜡烛在焦点以内成的像是虚像;④成像太远,光具座不够长。迁移应用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D迁移应用1.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A2.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A迁移应用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板书设计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物距(u)与焦距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关系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u=f 不成像u<f 正立 放大 虚像 物象同侧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 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 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共24张ppt).pptx 考试这样考--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