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鹅、卵、俗、跃、穗、镀、埂、烁”,会写“淘、牵、鹅、卵、坑、洼、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发现生字的书写规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3.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想象美好画面,体会月光下“我”的无限乐趣,“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4.发挥想象,调动生活及情感体验,让画面浮现在脑海,运用各种感官,写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故事。5.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父母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调动生活及情感体验,让画面复现在脑海中。2.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带来的月光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破题读题,等待花开1.板书”月亮”,引导学生感受其柔美。在这样的月光下,定会有美好的故事发生。2.完善课题为”走月亮”,完成后有何疑问 3.可以有谁来解释一下“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预设:在月光下散步。总结: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特殊风俗,通常指在月光下漫步。4.引入: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小朋友与他妈妈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他们的甜蜜与幸福。板块二:粗读课文,走进美景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完后,分享你的感受。总结:我与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感受到了无比的美好与幸福。2.学生自主读课文,注意字音准确、句子通顺。(1)认读会认字。出示:鹅、卵、俗、跃、穗、镀、埂、烁提示:“卵”的声母是边音"I”, 不是鼻音"n";“埂”的读音"gěng", 声调是三声,不要读成一声。(2)学习会写字。出示:淘、牵、鹅、卵、坑、洼、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小组内交流,按字的结构分类。预设:“淘、坑、洼、填、稼、俗、跃、稻”都属于“左窄右宽”;“牵、葡、萄”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小下大;“熟”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大下小;“庄”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鹅、卵”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3.结合画面学习词语。(1)展示词串一 :洱海 点苍山(读准词语)。展示云南洱海的图片:洱海形如耳朵的淡水湖位于云南省大理市,西临点苍山,东靠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风景如画。美丽的月亮从洱海升起,照亮了高耸的点苍山。月亮就这样升起来了。提问: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月亮的升起 预设:课文第一 、二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一 、二自然段。出示: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思考:月光首先照亮了点苍山,随后照亮了……最终照亮了……这句话写得好在哪 预设:月亮逐渐升高,月光越来越明亮,景物由远及近,变得越来越清晰。提问:你认为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 预设:照亮荷塘,照亮草地……提问:在月光下,作者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预设: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宁静。追问:这样宁静美丽的山村月夜应该如何朗读 预设:更温柔,更轻柔。指导朗读”照亮”排比句式,声音由轻到重,逐渐清晰,表现出月光由远及近的感觉。指导书写“照”(上下结构,四点水略宽于上半部分)(3)出示词串二:鹅卵石小水塘稻穗田埂庄稼地读准词语:指导”卵”穗”埂”的读音,“庄稼”的“稼”在词组中应读轻声。读好词语:带着画面读,带着想象读。指导书写:“卵”稼",左右结构,"卵”左右相等,"稼”左窄右宽。(4)出示词串三:照亮 牵着 跃出 镀亮 闪烁 洗衣裳 运载读准词语:“烁”后鼻音,“裳”轻声,“载”多音字。书写指导:“牵、跃”,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4.理清文章顺序。提问:文中几次提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预设:四次。提问:这种写法称为反复,为何课文要多次使用这种表达 预设: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每次出现时,我所经过的地方都不同。这种重复的表达方式旨在传达与阿妈一起走月亮的幸福感。(板书:经过的地方)教师总结:通过四次重复,将“我”与阿妈所经过的各个地点串联起来,使得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流畅。过渡:那么,“我”在每个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 板块三:读中想象,漫步月光下的小溪岸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通过想象描绘画面,感受美好)出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2.讨论交流。(1)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写出描述小溪流香的句子。(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板书)这种香味为何会流动呢 标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预设:溪水中流淌着香气。(2)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板书)提问:每个小水塘都仿佛拥抱着一个月亮,谈谈你对“拥抱”的理解,想象这里的“拥抱”是什么样的 预设:美丽的鹅卵石,大小不一的水塘,每个都映着一个月亮,宛如被拥抱一般。教师总结:无数的小水塘,宛如母亲般紧紧拥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么温馨,多么可爱。(指导朗读)(3)提问: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预设:回忆白天在此玩耍的情景。(4)过渡:如果你是文中的小朋友,此刻与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感悟)3.小结:确实!只要与妈妈在一起,无论进行何种游戏,都会感到快乐和幸福!4.将这份快乐和幸福分享给你的同桌,互相朗读。总结:本节课,我们跟随文中的“我”和阿妈一同走月亮,来到了美丽的小溪边,在这里闻着花香,看着每个小水塘怀抱着一个个美丽的月亮,回想与妈妈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 文中的“我”和妈妈一起走月亮!板块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你看到过的月下情景。第二课时板块一:谈话导入,漫步月光下的果园、庄稼地1.细细的溪水,带着山草和野花的香气,可爱的小水塘紧紧拥抱着一个个月亮,在美丽的小溪旁,“我”和阿妈愉快 地走月亮,一路走来,我们经过了小溪,穿过拱桥,最终来到了——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6至第9段,分享文中哪些地方吸引了你的注意。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板块二:想象画面,步入月光下的果园、菜地出示: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 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提问:“我”和阿妈沿着小溪前行,来到了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预设:听到:秋虫的歌唱,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鱼儿跃出水面的声响,沟水的潺潺声。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如银毯般的稻田。闻到:果实的甜美香气。想到:种植油菜、寻找兔草、吹散飞蒲公英的情景。2.鱼儿的欢跃,果实的甜香,沉重的稻穗,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啊!(指导朗读)板块三:走月亮,经过了许多地方出示: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经过了田埂,经过了溪边,经过了许多地方。读一读最后一部分。还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吗 2.提问:“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小结:是的,“我”和阿妈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啊!板块四:整体回顾,景美、情美、人美小结:《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带我们走过了小路、溪岸、田埂,走过了许多地方,欣赏了一幅幅如诗 如画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阅读全文,用心与阿妈一起走月亮!板块五:课后作业“我”和阿妈走月亮,月光下的景色如此美丽,月光下的阿妈如此温柔,月光下的故事如此温暖。那么,在月光下,你是否也有美好的故事发生呢 运用你的生活体验,将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板书设计走月亮景美:小路(月光照亮)→ 溪边(流香、抱月)→ 田埂(稻穗、果香)情美:我和阿妈 → (反复)啊,走月亮!(温馨、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