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政治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一、选择题(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A B A C B D C C D A D A B DB C二、非选择题(5 小题,共 52 分)17. (12 分)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①根本保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科学理论引领前进方向,为高质量发展②提供根本遵循。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执政能力和③领导水平。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容错机制,激励干部大胆开④拓、担当作为,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8. (10 分)1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善治。②充分行使人大的监督权,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监督国家机关的运行。③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④坚持民主集中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⑤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大各项工作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与人民同心同向,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19. (10 分)坚持党建引领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①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激发多元共治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② 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及时化解矛盾与纠纷。③发扬基层民主,倾听群众声音,为群众办实事。④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多元化持续夯实社区治理根基,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⑤20. 8 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①严格规范执法,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②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改进执法方式,融法、理、情于一体,力求执法效果最大化。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公开公正的政府。④⑤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推动服务模式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注:每条 2 分,任意 4 条即可。21. 2 分)①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立法。 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依法立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为依据,确保新规符合法治原则和国家法律体系。②③坚持民主立法。 通过官网、媒体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民意,保障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使法律体现人民意志。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通过“先原则后细则”的递进模式,搭建基础框架后分④类细化技术规范,提升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QQABRQWh5wAw0hRACQ67QUlYCgqQkJMSLQoGQQCWOAwKiRNIBCA=}#}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某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党委一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针对治理碎片化、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创新提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模式。建立社会治理数据库,打造可分析、可共享的“智慧大脑”,有效破解沟通协调难、联动处置难、保障实效难等瓶颈问题;创新推出“邻里夜话”,社区“两委”与居民面对面聊出心里话,全面掌握群众的所需所求,议出民生实事。该社区立足实际,广泛发动楼栋长、青年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开展“法治大讲堂”,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通过“道德讲堂”,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带动身边人的形式,树立文明新风。该社区多元化持续夯实社区治理根基,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文化浸润的治理新格局。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明该社区基层治理的成功密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河南省各级政府抢抓政策机遇,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和“豫事办”APP等,出台异地办事便捷化服务,今年共受理办结“跨省通办”事项3347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同步推进执法人员管理和培训;落实“首违不罚”清单事项,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容错纠错空间,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利用政务服务网等载体,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准确传递权威信息。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河南省法治政府治理经验的价值所在。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联合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过官网和主流媒体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采取“先原则后细则”的递进模式,先搭建基础框架,再对深度合成、生成式AI等细分技术规范进行分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高一政治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答案.pdf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