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课件 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课件 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资源简介

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
1.判断下列有关物质分类叙述的正误
(1)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3)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4)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m的分散系为胶体(  )
(5)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发光(  )
2.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转化叙述的正误
(1)酸性氧化物均与H2O反应生成酸,碱性氧化物均与H2O反应生成碱(  )
(2)盐与碱一定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
(3)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
(4)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发生反应CaCl2+H2O+CO2===CaCO3↓+2HCl(  )
(5)3CO+Fe2O33CO2+2Fe为置换反应(  )
3.判断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CH3COOH与NaOH反应:H++OH-===H2O(  )
(2)CaCO3制CO2:CO+2H+===CO2↑+H2O(  )
(3)Cu与AgNO3反应:Cu+Ag+===Ag+Cu2+(  )
(4)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Ba2++OH-===BaSO4↓+H2O(  )
(5)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Ca2++2OH-+CO2===CaCO3↓+H2O(  )
4.判断下列有关检验离子、离子共存与推断叙述的正误
(1)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知待测液中一定含SO(  )
(2)H+、HCO、Ca2+、Cl-一定能大量共存(  )
(3)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CO、SO、Ca2+、Mg2+不能大量共存(  )
(4)检验Cl-时可以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  )
5.判断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联系叙述的正误
(1)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不同的物质(  )
(2)氧化反应中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能是同一物质(  )
(4)H2S+H2SO4(浓)===S↓+SO2↑+2H2O中氧化产物是SO2(  )
(5)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单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也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
(6)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HCl只表现还原性(  )
(7)Na失去一个电子而Al失去三个电子,故Al的还原性强于Na(  )
6.判断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叙述的正误
(1)金属阳离子只能得电子生成金属单质表现氧化性(  )
(2)H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只能做氧化剂(  )
(3)含Cu2+、Ag+的溶液中加入少量Fe,发生的反应为Cu2++Fe===Cu+Fe2+(  )
(4)Cl2+2Fe2+===2Fe3++2Cl-中氧化性:Fe2+>Cl-(  )
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综合训练]
1.胶体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现象不能用胶体知识解答的是(  )
A.重金属中毒,可喝豆浆缓解
B.树林中出现的晨曦(如上图)
C.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D.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③根据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④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iO3和H2O,故SiO2是酸性氧化物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分别能实现下列转化的单质是(  )
碱酸或酸性氧化物,盐
酸碱或碱性氧化物,盐
A.Ca和C B.Ca和H2
C.Cu和C D.Cu和P
(二)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综合训练]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HSO4和少量的Ba(OH)2溶液反应:H++SO+Ba2++OH-===BaSO4↓+H2O
B.NaHCO3和NaOH溶液相混合:HCO+OH-===CO+H2O
C.碳酸钙溶于硝酸溶液:CaCO3+2H+===Ca2++CO2↑+H2O
D.用NaOH吸收过量的CO2:CO2+OH-===HCO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遇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NH、Cl-、CO
B.pH=10的溶液中:Na+、Ba2+、Cl-、HCO
C.中性溶液中:K+、Ca2+、NO、SO
D.澄清透明的溶液:K+、H+、MnO、NO
6.(2024·沈阳高一检测)为确定某溶液中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②在①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②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一定有CO B.一定有Cl-
C.一定有SO D.一定有HCO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及配平
[综合训练]
7.(2024年1月·安徽高考适应性演练)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也是颜料应用的重要科技史料。下列有关我国传统颜料主要成分的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骨白[Ca5(PO4)3(OH)]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
B.铅白[2PbCO3·Pb(OH)2]遇H2S得到黑色PbS
C.石绿[CuCO3·Cu(OH)2]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
D.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
8.一定条件下,卤素互化物碘化砹(AtI,At元素显+1价)与Zn、NH3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2AtI+2Zn===ZnI2+ZnAt2、AtI+2NH3===NH4I+AtN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两个反应均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ZnAt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At与Zn反应,At是还原剂
9.K2FeO4是优良的水处理剂,一种制备方法是将Fe2O3、KNO3、KOH混合共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被氧化,氮元素被还原
B.氧化性:KNO3>K2FeO4
C.每生成1个K2FeO4,转移6个电子
D.K2FeO4具有氧化杀菌作用
10.实验室常用MnO标定(NH4)2Fe(SO4)2的浓度,为了同时能使MnO再生,设计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O在反应Ⅰ中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Ⅱ中是氧化剂
B.S2O和Fe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C.由反应Ⅰ、Ⅱ可知,氧化性:S2O>MnO>Fe3+
D.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时,溶液颜色均发生了变化
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
课题活动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产、生活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的属于离子反应,如废水的处理、粗盐的分离提纯等;有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化学品的工业生产等。本课题通过探究两类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深化理解两类反应的有关知识,体现“学以致用”的化学理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目标(一) 废水中的离子反应及其应用
水污染是常见的环境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染物随意排放到水体中。
1.经检测,某工业废水显酸性,且废水中含有大量Na+、Cu2+、Cl-、SO、NO。
(1)若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什么离子发生变化?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2)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原废水中的Cu2+和SO而不引入新的离子(用流程图表示),并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2.若废液中存在Cu2+、Ba2+和Ag+这三种离子,现需要从废液中除去这些离子且对铜、银两种金属分别回收。请设计废液处理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目标(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常见消毒剂有84消毒液 NaClO 、ClO2、漂白粉[Ca ClO 2]和双氧水,这些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均表现为强氧化性,同时这些物质大都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的。
1.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而且与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制备ClO2有下列两种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1)方法一和方法二中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分别是什么物质?
(2)根据方法二中反应,可推知NaClO3和O2的氧化性谁强?
(3)ClO2的消毒原理是什么?
2.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放置时间长了会产生异臭,水的异臭来源于硫化氢(H2S)等恶臭物质。
(1)H2S是一种无色、剧毒、有特殊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为了除去含硫污水中的H2S,可以加入哪种试剂做氧化剂?请说明理由。已知氧化性:KMnO4溶液>氯水>SO。
(2)H2O2可以用来处理H2S,H2O2浓度小时,产物是S,H2O2浓度大时,产物是SO,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K2FeO4是一种极好的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为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已知氧化性:K2FeO4>H2O2,如果将K2FeO4和H2O2同时加入含硫污水中,会增强处理效果吗?
[素养训练]
1.如图所示在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经处理,它们所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Na2CO3、FeCl3、Ca(OH)2、HCl中的一种。
某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
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
②乙处河水有红褐色沉淀;
③丙处河水由浑浊变澄清;
④丁处河水产生气泡,河水仍澄清。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丙、丁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维生素C可以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
①氧化性:NaClO3______(填“>”或“<”)Cl2。
②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转化为Cl-的是______。
a.O3  b.FeSO4  c.KI  d.KMnO4
3.Ⅰ.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1)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2)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氧化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已知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SO2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饮用水中的NO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l+6NaNO3+4NaOH+18H2O===10Na[Al(OH)4]+3N2↑。
(3)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4)用双线桥法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Fe2++____H++____NO===
Fe3++____N2O↑+____H2O
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
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 
1.(1)× (2)× (3)× (4)× (5)×
2.(1)× (2)× (3)× (4)× (5)×
3.(1)× (2)× (3)× (4)× (5)×
4.(1)× (2)× (3)√ (4)×
5.(1)× (2)× (3)√ (4)× (5)√ (6)× (7)×
6.(1)× (2)× (3)× (4)×
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 
1.选A 豆浆属于蛋白质,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与胶体无关,A错误;树林中出现的晨曦是丁达尔效应,B正确;稀硫酸为电解质,先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继续滴加稀硫酸再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又溶解,C正确;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属于胶体的渗析,D正确。
2.选B 根据酸分子中电离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①错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③错误;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iO3和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④正确。
3.选A Ca与氧气反应生成CaO,CaO是碱性氧化物,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是碱,Ca(OH)2与酸反应生成盐;C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O2是酸性氧化物,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A正确。H2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水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是碱性氧化物,但是CuO与水不反应,C、D错误。
4.选A NaHSO4和少量的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NaHCO3和NaOH溶液相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正确;碳酸钙溶于硝酸溶液生成硝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是难溶物不可拆,故C正确;用NaOH吸收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钠,故D正确。
5.选D 遇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CO和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 pH=10的溶液显碱性,Ba2+、HCO和氢氧根反应转化为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中性溶液中Ca2+、SO转化为微溶物硫酸钙,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澄清透明的溶液中K+、H+、MnO、NO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
6.选C ①实验中气体为CO2,可推出可能含CO或HCO;②实验可推出一定有SO;③实验可推出上层清液中含Cl-,但①实验引入Cl-,可能含Cl-,综上可知C正确。
7.选D 骨白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铅白遇H2S得到黑色PbS,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石绿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8.选C 第一个化学方程式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第二个化学方程式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B均错误;2AtI+2Zn===ZnI2+ZnAt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可知At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tI是氧化剂,ZnAt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正确;At与Zn反应,Zn是还原剂,D错误。
9.选C 反应中Fe元素由+3价升高至+6价,铁元素被氧化,而N元素由+5价降低至+3价,氮元素被还原,A项正确;结合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可知KNO3为氧化剂,K2FeO4为氧化产物,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KNO3>K2FeO4,B项正确;根据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每生成1个K2FeO4,转移3个电子,C项错误;K2FeO4中Fe元素为+6价,决定了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起到氧化杀菌作用,D项正确。
10.选B 由图可知,在反应Ⅰ中是Mn2+转化为MnO,M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MnO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Ⅱ中MnO转化为Mn2+,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nO是氧化剂,故A正确;S2O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强还原性,两者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反应Ⅰ中,S2O是氧化剂,MnO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Ⅱ中MnO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S2O>MnO>Fe3+,故C正确;Mn2+是无色的,MnO是紫红色的,Fe3+是棕黄色的,Fe2+是绿色的,所以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时,溶液颜色均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 
探究目标(一)
1.(1)提示:Cu2+、H+减少,Na+、OH-增多
H++OH-===H2O
Cu2++2OH-===Cu(OH)2↓
(2)提示:
Cu2++2OH-===Cu(OH)2↓
SO+Ba2+===BaSO4↓(其他合理方案也可以)
2.提示:
2Ag++Cu===2Ag+Cu2+,Ba2++SO===BaSO4↓,Cu2++Fe===Cu+Fe2+(其他合理方案也可以)
探究目标(二)
1.(1)提示:方法一:氧化剂为NaClO3,氧化产物为Cl2。
方法二:氧化剂为NaClO3,氧化产物为O2。
(2)提示:NaClO3。
(3)提示:ClO2的强氧化性。
2.(1)提示:KMnO4溶液或氯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可知,KMnO4溶液或氯水可将H2S氧化为无毒的硫酸或硫酸盐。
(2)提示:浓度小时:H2S+H2O2===S↓+2H2O;
浓度大时:H2S+4H2O2===H2SO4+4H2O。
(3)提示:不会。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由于氧化性:K2FeO4>H2O2,故K2FeO4和H2O2同时加入含硫污水中,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处理效果下降。
[素养训练]
1.解析:甲处河水呈乳白色是因为甲厂排出的废液中含Ca(OH)2;乙处河水有红褐色沉淀是因为Ca(OH)2和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乙厂排出的废液中含FeCl3;丙处河水由浑浊变澄清,说明丙厂排出的废液中含HCl,盐酸溶解氢氧化铁使河水变澄清;丁处河水产生气泡,河水仍澄清,说明丁厂排出的废液中含碳酸钠,丁厂排出的碳酸钠和上游流下来的过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1)Ca(OH)2 FeCl3 HCl Na2CO3
(2)3Ca(OH)2+2Fe3+===2Fe(OH)3↓+3Ca2+
Fe(OH)3+3H+===Fe3++3H2O
CO+2H+===CO2↑+H2O
2.(1)还原 (2)①> ②bc
3.解析:(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重铬酸钾是反应的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碳是反应的还原剂,二氧化碳是氧化产物。(2)反应中硫酸只起酸的作用,表现酸性;在加热条件下,还原剂碳与氧化剂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3)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气是还原产物。(4)碱性条件下,铝与硝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氮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0,则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1。
(5)由没有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亚铁离子是反应的还原剂,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硝酸根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为8,硝酸根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为2,一氧化二氮的化学计量数为1,由电荷守恒可知,氢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为10,由氢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水的化学计量数为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2++10H++2NO===8Fe3++N2O↑+5H2O。
答案:(1)K2Cr2O7 CO2 (2)A C+2H2SO4(浓)CO2↑+2SO2↑+2H2O (3)Al N2
(4)
(5)8 10 2 8 1 5(共56张PPT)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
目录
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
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
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
在微点判断中澄清
一、主干知识
1.判断下列有关物质分类叙述的正误
(1)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3)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4)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m的分散系为胶体( )
(5)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发光( )
×
×
×
×
×
2.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转化叙述的正误
(1)酸性氧化物均与H2O反应生成酸,碱性氧化物均与H2O反应生成碱( )
(2)盐与碱一定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
(3)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
(4)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发生反应CaCl2+H2O+CO2===CaCO3↓+2HCl ( )
×
×
×
×
×
×
×
×
×
×
×
×

×
5.判断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联系叙述的正误
(1)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不同的物质( )
(2)氧化反应中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能是同一物质( )
(4)H2S+H2SO4(浓)===S↓+SO2↑+2H2O中氧化产物是SO2 ( )
(5)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单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也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
×
×

×

×
×
6.判断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叙述的正误
(1)金属阳离子只能得电子生成金属单质表现氧化性( )
(2)H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只能做氧化剂( )
(3)含Cu2+、Ag+的溶液中加入少量Fe,发生的反应为
Cu2++Fe===Cu+Fe2+ ( )
(4)Cl2+2Fe2+===2Fe3++2Cl-中氧化性:Fe2+>Cl- ( )
×
×
×
×
在知识融会中贯通
二、综合思维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综合训练]
1.胶体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现象
不能用胶体知识解答的是(  )
A.重金属中毒,可喝豆浆缓解
B.树林中出现的晨曦(如图)
C.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D.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解析:豆浆属于蛋白质,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与胶体无关,A错误;树林中出现的晨曦是丁达尔效应,B正确;稀硫酸为电解质,先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继续滴加稀硫酸再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又溶解,C正确;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属于胶体的渗析,D正确。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③根据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④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iO3和H2O,故SiO2是酸性氧化物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酸分子中电离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①错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③错误;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iO3和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④正确。

解析:Ca与氧气反应生成CaO,CaO是碱性氧化物,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是碱,Ca(OH)2与酸反应生成盐;C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O2是酸性氧化物,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A正确。H2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水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是碱性氧化物,但是CuO与水不反应,C、D错误。
(二)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6.(2024·沈阳高一检测)为确定某溶液中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②在①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②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及配平
[综合训练]
7.(2024年1月·安徽高考适应性演练)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也是颜料应用的重要科技史料。下列有关我国传统颜料主要成分的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骨白[Ca5(PO4)3(OH)]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
B.铅白[2PbCO3·Pb(OH)2]遇H2S得到黑色PbS
C.石绿[CuCO3·Cu(OH)2]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
D.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

解析:骨白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铅白遇H2S得到黑色PbS,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石绿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8.一定条件下,卤素互化物碘化砹(AtI,At元素显+1价)与Zn、NH3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2AtI+2Zn===ZnI2+ZnAt2、AtI+2NH3===NH4I+AtN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两个反应均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ZnAt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At与Zn反应,At是还原剂

解析:第一个化学方程式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第二个化学方程式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B均错误;2AtI+2Zn===ZnI2+ZnAt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可知At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tI是氧化剂,ZnAt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正确;At与Zn反应,Zn是还原剂,D错误。
A.铁元素被氧化,氮元素被还原
B.氧化性:KNO3>K2FeO4
C.每生成1个K2FeO4,转移6个电子
D.K2FeO4具有氧化杀菌作用

解析:反应中Fe元素由+3价升高至+6价,铁元素被氧化,而N元素由+5价降低至+3价,氮元素被还原,A项正确;结合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可知KNO3为氧化剂,K2FeO4为氧化产物,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KNO3>K2FeO4,B项正确;根据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每生成1个K2FeO4,转移3个电子,C项错误;K2FeO4中Fe元素为+6价,决定了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起到氧化杀菌作用,D项正确。

在课题活动中践行
三、迁移应用
课题活动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产、生活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的属于离子反应,如废水的处理、粗盐的分离提纯等;有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化学品的工业生产等。本课题通过探究两类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深化理解两类反应的有关知识,体现“学以致用”的化学理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目标(一) 废水中的离子反应及其应用
水污染是常见的环境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染物随意排放到水体中。
(1)若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什么离子发生变化?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提示:Cu2+、H+减少,Na+、OH-增多
H++OH-===H2O Cu2++2OH-===Cu(OH)2↓
2.若废液中存在Cu2+、Ba2+和Ag+这三种离子,现需要从废液中除去这些离子且对铜、银两种金属分别回收。请设计废液处理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目标(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常见消毒剂有84消毒液(NaClO)、ClO2、漂白粉[Ca(ClO)2]和双氧水,这些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均表现为强氧化性,同时这些物质大都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的。
1.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而且与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制备ClO2有下列两种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1)方法一和方法二中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分别是什么物质?
提示:方法一:氧化剂为NaClO3,氧化产物为Cl2。
方法二:氧化剂为NaClO3,氧化产物为O2。
(2)根据方法二中反应,可推知NaClO3和O2的氧化性谁强?
提示:NaClO3。
(3)ClO2的消毒原理是什么?
提示:ClO2的强氧化性。
2.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放置时间长了会产生异臭,水的异臭来源于硫化氢(H2S)等恶臭物质。
提示:KMnO4溶液或氯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可知,KMnO4溶液或氯水可将H2S氧化为无毒的硫酸或硫酸盐。
提示:浓度小时:H2S+H2O2===S↓+2H2O;
浓度大时:H2S+4H2O2===H2SO4+4H2O。
(3)K2FeO4是一种极好的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为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已知氧化性:K2FeO4>H2O2,如果将K2FeO4和H2O2同时加入含硫污水中,会增强处理效果吗?
提示:不会。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由于氧化性:K2FeO4>H2O2,故K2FeO4和H2O2同时加入含硫污水中,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处理效果下降。
[素养训练]
1.如图所示在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经处理,它们所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Na2CO3、FeCl3、Ca(OH)2、HCl中的一种。
某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
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
②乙处河水有红褐色沉淀;
③丙处河水由浑浊变澄清;
④丁处河水产生气泡,河水仍澄清。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分别是:
甲__________,乙_______,
丙______,丁_________。
Ca(OH)2
FeCl3
HCl
Na2CO3
(2)写出乙、丙、丁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2Fe3+===2Fe(OH)3↓+3Ca2+
Fe(OH)3+3H+===Fe3++3H2O
解析:甲处河水呈乳白色是因为甲厂排出的废液中含Ca(OH)2;乙处河水有红褐色沉淀是因为Ca(OH)2和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乙厂排出的废液中含FeCl3;丙处河水由浑浊变澄清,说明丙厂排出的废液中含HCl,盐酸溶解氢氧化铁使河水变澄清;丁处河水产生气泡,河水仍澄清,说明丁厂排出的废液中含碳酸钠,丁厂排出的碳酸钠和上游流下来的过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维生素C可以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
还原
>
bc
3.Ⅰ.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1)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重铬酸钾是反应的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碳是反应的还原剂,二氧化碳是氧化产物。
K2Cr2O7
CO2
(2)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氧化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已知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SO2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3)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解析: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气是还原产物。
(4)用双线桥法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解析:碱性条件下,铝与硝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氮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0,则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Al
N2
8
10
2
8
1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