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练习
初一年级 科学学科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请将试卷的答案全部填涂作答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A. 米 B. 牛 C. 千克 D. 千克米
2.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 )
A.弹簧测力计 B.天平 C.刻度尺 D.量筒
3.在课本上放一杯水,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形成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4.2024年8月8日,在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的比赛中,我国选手首次赢得奥运会金牌。图中能反映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看到看台上观众的光路图是( )
5.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B. 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
C. 七年级课本的质量约为 D. 一块橡皮擦的质量约为
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图所示,雕刻之后,印章的( )
A. 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B. 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 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 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7.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跳板可以将跳水运动员向上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在地球附近,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8.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重力的方向 B.重力的大小 C.重力的作用点 D.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9. 2022年4月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运-20首次以大机群形式为塞尔维亚军方运送FK3防空导弹系统,证实了其战略远程空运能力,如图所示。运-20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比同体积的常规材料轻,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压本领强、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这种材料比同体积的常规材料轻的原因是(   )
A. 密度小 B. 导热性好 C. 弹性大 D. 硬度高
10.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所示。在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B.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C.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D.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B. 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 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D. 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1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1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 倒立、放大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正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缩小的像
14.已知ρ铝<ρ铁<ρ铜,如图所示,将用细线拴好的质量相同的实心的铁块、铜块、铝块分别慢慢浸没在三个完全相同的装满水的杯子中,对于从三个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放铁块的质量大 B.放铜块的质量大
C.放铝块的质量大 D.三个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相同
15.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
A. 158g,0.75g/cm3 B. 90g,0.9g/cm3
C. 140g,0.9g/cm3 D. 248g,1.4g/cm3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科考队员在珠峰上采集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岩石标本。关于这块岩石标本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岩石标本带回北京,这块岩石标本的质量不变
B.测得岩石标本的密度小于大理石的密度,则岩石标本的质量一定小于大理石的质量 C.测出岩石标本的密度是 2.6×103kg/m3,表明1m3这种岩石的质量是 2.6×103kg
D.岩石标本碰掉一部分后,剩余部分岩石的密度变小
17.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利用固定在桌面上的同一把钢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水平方向的力,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 由丙、丁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 由甲、丁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 由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和一个远视眼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调整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光屏向左调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是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光屏向右调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是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光屏向左调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是远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光屏向右调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是远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9. 两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然后分别放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天平恰好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则(  )
A. 甲瓶内的液体质量大于乙瓶内的液体质量
B. 甲瓶内的液体质量等于乙瓶内的液体质量
C. 甲瓶内的液体密度小于乙瓶内的液体密度
D. 甲瓶内的液体密度大于乙瓶内的液体密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31分,20、21题2分,22题5分,23题、24题6分,26题4分,25题、27题3分)
20.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斜面上的杯内液体中,请画出小球所重力的示意图。
2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22. 军军想要测量奶奶金属饰品的密度,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水平平衡时,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军军调好天平后,将金属饰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金属饰品质量的测量值为___g。将此金属饰品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金属饰品的体积为___ cm3,通过计算可知该金属饰品密度的测量值是____kg/m3。
23.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入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只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4.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芳芳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设计了记录数据的表格,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步骤二: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盐水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m总,如甲图甲所示,并记录。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部分待测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并记录。
步骤四: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记录。
步骤五:根据已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待测盐水的密度,并记录。
请根据以上信息将表格中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总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盐水的质量 倒出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_______ 124 _______ 30 _______
小华同学测量相同待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接着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盐水后,测出总质量为;再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为;然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两位同学测出的盐水密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 选填“”“”或“”。
25.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关系图像图线记为.
(1)分析图甲的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常量(设为k)
(2)把这根弹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弹簧的是否会发生变化?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
甲同学:因为是同一根弹簧,所以k不变.
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小.
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大.
为验证猜想,他们对剩余部分的弹簧进行如下探究:
把弹簧悬挂在竖直的刻度尺旁,静止时弹簧长度如图乙所示;
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某次弹簧静止时如图丙所示,每个钩码的重力为,则弹簧下端受到钩码的拉力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
多次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弹簧受到的拉力
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甲中描点,可以画出图像,记为。
比较图线、,可以判断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6.小华同学想测量某盐水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密度,但实验室里只有天平,没有量筒,于是他找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瓶子和适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水设计了如下实验:
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的小瓶子的质量为;
将一个小瓶子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小瓶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瓶子中 ,用天平测出小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
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用测量出的数据和水表示。
27.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发现该实验质量改变的同时物体的体积也在改变,于是他提出:“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实验桌面上有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细线、铜块A、铁块B和铝块C各一个,其中A和B的体积相等,B和C的质量相等,请选择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8.请阅读《青铜器的“模”与“范”》并回答题。
青铜器的“模”与“范”
方块汉字蕴含着极有韵味的中华文化,每个字都有出处,每个词皆有来历。“模范”这个词的起源几乎与中华文明史等同,其实“模”与“范”是不同的器具。
在古代铸造青铜器时,首先要塑一个实心的泥模,泥模上雕有花纹(如图A)。然后用这个泥模翻出泥质的外范,这个外范上面就有了花纹(如图B)。再将最初制作的实心泥模表面刮去一层作内范(如图C),刮去的厚度就是所铸青铜器的厚度。内外范经过阴干、入窑焙烧两道工序,形成不易变形的陶范。将内外陶范合在一起,留出注入液体的浇口,外面用一层泥加固(如图D),这个过程称为合范。对陶范进行预热后,从浇口浇铸青铜熔液,待青铜熔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一件青铜器就诞生了(如图E)。这种方法称为范铸法。
古人为了追求更为细致、精美的艺术效果,又发明了熔模法铸造青铜器。先以泥制作出内范,在其外部贴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制作的青铜器的形状,成为蜡模。外部再以泥填充加固,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质熔化,倒出后形成空腔。再向空腔内注入青铜熔液,凝固冷却后,打去填充的泥范,便可得到与蜡模相同的青铜器。1978年出土的云纹铜禁(图所示)是春秋中期的青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通高28.8cm,器身长103cm,宽46cm,质量95.5kg,约呈长方体,它就是用熔模法铸造而成的。
几千年来,模与范成为人们铸造钱币、器物的规范模具。今天,模范引申为值得学习与仿效的榜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范铸法”工艺的主要步骤是:做泥模、做外范、_____、合范、_____;
(2)用“熔模法”铸造青铜器时,会得到与蜡膜相同的青铜器,“相同”是指两者的______相同;
(3)假定铸造“云纹铜禁”的青铜的密度是9.55×103kg/m3,蜡的密度是0.9×103kg/m3。则用“熔模法”铸造“云纹铜禁”时,制作蜡模所用的蜡的质量至少是______kg。
五、计算题(共7分,29题3分、30题4分)
29.中国空间站配备了一种创新的“体重秤”——质量测量仪。(如图所示)这种仪器能够准确测量航天员的体重,成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监测身体健康的“守护神”。在空间站,质量测量仪显示航天员聂海胜的体重为74kg。(g取10N/kg )
求:宇航员聂海胜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小?
30.如图是科创小组用塑料,利用打印机打造的空心蜗牛,其质量是,体积为;为了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科创小组还打印了一个体积为的实心长方体,其质量为。
求:塑料的密度;
蜗牛空心部分的体积。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练习
初一年级 科学学科 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B B C B A A B C D A C C
多项选择题
16 17 18 19
AC AC BC BC
实验探究题
3.2N
左,193,10,19.3×103
10,缩小,照相机,左
157,33,1.1,>
2.5,2.5,丙
装满水,·水
①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相等的铁块B和铝块C所受的重力GB、GC,并记录。由于铁和铝的密度不同,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体积不同,但会发现GB=GC。
② 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体积相同的铜块A和铁块B所受重力并记录,会发现GA与GB不相等。
③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所受重力相同;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铜块和铁块所受重力不同。即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体积无关,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做内范、浇铸成型、体积、9
G = mg = 74kg×10N/kg = 740N (3)空=150cm3-80cm3=70cm3
(1) = = = 1.25g/cm3
(2) = = = 80cm3
(3)空=150cm3-80cm3=70c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