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二)1.C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排第一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排第二位。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①排第三位。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④排第四位。最适合的出现顺序是②→③→①→④。]2.D [题干中“复兴之路”展厅以众多展品反映了中国人民近代百年的奋斗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近代中国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②不符合题意。 “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这让人回忆起中国百年追求民族独立的历程,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③④符合题意。]3.B [材料强调的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没成功,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都没有成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另辟新路,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C不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错误。]4.C [材料强调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看到中国积贫积弱,因此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想把近代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未涉及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A、D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已经认识到中国已经被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浪潮,B错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没有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没有认识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复兴的前提,C符合题意。]5.C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道路的内容,A排除。题干强调抗美援朝战争,而不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排除。材料中“敌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政治领导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使抗美援朝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领导者,C正确。题干未涉及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D排除。]6.D [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是在1945年,时间上不符,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不是毛泽东所说的“站立起来”的含义,B排除。解放战争基本完成不能等同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C排除。这里的“站立起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符合题意。]7.B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是多元思想的指导,A错误。4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B正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没有基本实现,D错误。]8.A [帝国主义要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A入选。资产阶级统治未能建立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B不选。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无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无关, C不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D不选。]9.C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A不符合题意。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而“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革命性质”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独有的,C符合题意。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不符合题意。]10.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11.D [“通过和平演变”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①不选。 “一化三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之路,②不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属于“走自己的路”,③④符合题意。]12.D [“最主要的是‘一五’期间苏联的援助”的说法过于狭隘,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以构建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是取得巨大成就的结果,不是原因,B排除。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错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D正确。]13.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B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不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D错误。]14.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不符合题意。]15.B [中国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社会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可见这两本著作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符合题意,C错误。]16.D [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并没有涉及中国人民“强起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材料中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应是“第二次结合”,②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课标要求]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提示: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4.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后才展开社会主义建设。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一化三改”。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提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年)基本 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 历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 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内因) ③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外因)特别提醒:两组“决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领导力量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胜利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论结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1)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2)思想武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3)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6)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决定 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两个 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国家性 质看(结 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革命任 务看(成 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世界角度看(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特别提醒: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 同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深度 和广度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没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没完成革命任务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相 同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4.毛泽东思想形成 与 发展 ①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典题1 (2025·徐州高三期中)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有其特点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C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不是“物质准备”,A错误。“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也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但不是最终结果,C正确,D错误。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未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B不符合题意。]典题2 (2025·淮安高三期中)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凝结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一个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A.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D.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D [材料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但是并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正确,A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C错误。][变式训练] 如果把A改为“彻底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能否入选?提示:不能。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典题3 (2025·南京体联高三期中,1)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D.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正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方法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对我国不同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重要意义的区别与理解。对此,要根据时间线索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梳理,并明确其中的“确立”“建立”“开启”“改变”“创造”“进入”等关键词的运用。典题4 (2025·扬州高三期中,1)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历史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C.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B [1949年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B符合题意,A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形成,C排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D排除。][变式训练] 如果将A改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能否入选?提示: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 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主要 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总路 线、 总任 务历史 必然 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胜利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史 意义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向引领 (党的八大) ①明确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明确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伟大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得到显著发展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一个 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 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 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个 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提醒:1.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站起来。(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2)过渡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3)党的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考向一 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典题1 (2025·泰州高三期中,1)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们还听到了一个新名词——“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到1957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关于这段时间的历史,下列评价正确的有( )A.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C.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错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D错误。1953年到1957年期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但不是经济体系,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C正确,B错误。][变式训练] 如果将B改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能否入选?提示:能。因为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不是一回事。经济体系是指产业体系,而工业体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不包括第三产业、农业等;所以经济体系的范围大于工业体系的范围。考向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典题2 (2025·宿迁高三期中,1)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 )A.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精神基础B.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C.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D.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D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狭隘,不选。材料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未涉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B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这说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有很大的价值,C错误。]课时分层作业(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5·南通高三期中)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杂志社拟刊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历程”为主题的系列板块,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板块,准备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适的出现顺序是(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五四运动爆发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C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排第一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排第二位。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①排第三位。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④排第四位。最适合的出现顺序是②→③→①→④。]2.(2025·泰州中学高三期中)2024年10月1日,当别的家庭四处旅游时,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②近代中国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都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 ③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 [题干中“复兴之路”展厅以众多展品反映了中国人民近代百年的奋斗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近代中国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②不符合题意。 “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这让人回忆起中国百年追求民族独立的历程,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③④符合题意。]3.(2025·徐州高三期中)曾几何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彼时之中国,被视作一艘“无一处没有伤痕”的破船;曾几何时,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诸路皆走不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另辟新路C.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D.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已经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材料强调的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没成功,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都没有成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另辟新路,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C不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错误。]4.(2025·苏州期中)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而努力,但是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把近代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B.中国已经被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浪潮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复兴的前提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C [材料强调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看到中国积贫积弱,因此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想把近代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未涉及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A、D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已经认识到中国已经被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浪潮,B错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没有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没有认识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复兴的前提,C符合题意。]5.(2025·淮阴中学高三期中)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政治领导力量。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B.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C.使抗美援朝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领导者D.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C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道路的内容,A排除。题干强调抗美援朝战争,而不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排除。材料中“敌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政治领导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使抗美援朝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领导者,C正确。题干未涉及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D排除。]6.(2025·淮安十校高三期中)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所说的“站立起来”的含义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B.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解放战争基本完成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 [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是在1945年,时间上不符,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不是毛泽东所说的“站立起来”的含义,B排除。解放战争基本完成不能等同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C排除。这里的“站立起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符合题意。]7.(2025·南通如皋市高三期中)4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化、每一次经验积累,则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在改革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多元思想的指导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C.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D.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B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是多元思想的指导,A错误。4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B正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没有基本实现,D错误。]8.(2024·徐州高三期初)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的失败,说明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我国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其中原因有( )A.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B.资产阶级统治未能建立C.我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比较强大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 [帝国主义要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A入选。资产阶级统治未能建立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B不选。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无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无关, C不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D不选。]9.(2025·连云港高三期初)任何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而接续奋斗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要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以下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的是( )A.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B.以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为革命前途C.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革命性质D.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为所属的革命范畴C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A不符合题意。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而“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革命性质”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独有的,C符合题意。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不符合题意。]10.(2025·苏州高三期中)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11.(2025·泰州高三期中)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以下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 [“通过和平演变”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①不选。 “一化三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之路,②不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属于“走自己的路”,③④符合题意。]12.(2025·常州高三期中)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边建、边改、边学”,费时四年,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A.最主要的是“一五”期间苏联的援助B.构建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 [“最主要的是‘一五’期间苏联的援助”的说法过于狭隘,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以构建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是取得巨大成就的结果,不是原因,B排除。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错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D正确。]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A.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B.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C.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D.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B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不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D错误。]14.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①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不符合题意。]15.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两本著作( )A.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C.反映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推动中国社会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 [中国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社会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可见这两本著作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符合题意,C错误。]1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中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D [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并没有涉及中国人民“强起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材料中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应是“第二次结合”,②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6张PPT)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课标要求]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提示: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 )提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4.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后才展开社会主义建设。××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一化三改”。 (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提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5·南京体联高三期中,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准确把握教材理论观点的表述2025·扬州高三期中,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准确把握教材理论观点的表述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5·泰州高三期中,1 社会主义革命 将观点与事实结合创设情境2025·宿迁高三期中,1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分析引用材料,准确把握教材理论观点考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年)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历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内因)③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外因)特别提醒:两组“决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领导力量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胜利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论结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1)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2)思想武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3)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6)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决定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国家性质看(结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革命任务看(成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世界角度看(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特别提醒: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 革命深度和广度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没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没完成革命任务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相同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4.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 ①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典题1 (2025·徐州高三期中)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有其特点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C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不是“物质准备”,A错误。“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也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但不是最终结果,C正确,D错误。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未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B不符合题意。]典题2 (2025·淮安高三期中)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凝结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一个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A.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D.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D [材料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但是并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正确,A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C错误。][变式训练] 如果把A改为“彻底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能否入选?提示:不能。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典题3 (2025·南京体联高三期中,1)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D.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正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方法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对我国不同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重要意义的区别与理解。对此,要根据时间线索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梳理,并明确其中的“确立”“建立”“开启”“改变”“创造”“进入”等关键词的运用。典题4 (2025·扬州高三期中,1)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历史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C.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B [1949年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B符合题意,A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形成,C排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D排除。][变式训练] 如果将A改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能否入选?提示: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考点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总路线、总任务 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胜利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意义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向引领(党的八大) ①明确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明确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伟大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得到显著发展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个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提醒:1.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站起来。(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2)过渡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3)党的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考向一 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典题1 (2025·泰州高三期中,1)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们还听到了一个新名词——“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到1957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关于这段时间的历史,下列评价正确的有( )A.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C.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错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D错误。1953年到1957年期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但不是经济体系,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C正确,B错误。][变式训练] 如果将B改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能否入选?提示:能。因为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不是一回事。经济体系是指产业体系,而工业体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不包括第三产业、农业等;所以经济体系的范围大于工业体系的范围。考向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典题2 (2025·宿迁高三期中,1)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 )A.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精神基础B.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C.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D.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D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狭隘,不选。材料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未涉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B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这说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有很大的价值,C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课时分层作业(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151614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5·南通高三期中)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杂志社拟刊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历程”为主题的系列板块,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板块,准备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适的出现顺序是(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五四运动爆发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C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排第一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排第二位。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①排第三位。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④排第四位。最适合的出现顺序是②→③→①→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2.(2025·泰州中学高三期中)2024年10月1日,当别的家庭四处旅游时,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②近代中国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都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 ③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D [题干中“复兴之路”展厅以众多展品反映了中国人民近代百年的奋斗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近代中国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②不符合题意。 “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这让人回忆起中国百年追求民族独立的历程,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③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3.(2025·徐州高三期中)曾几何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彼时之中国,被视作一艘“无一处没有伤痕”的破船;曾几何时,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诸路皆走不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另辟新路C.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D.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已经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材料强调的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没成功,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都没有成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另辟新路,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C不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4.(2025·苏州期中)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而努力,但是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把近代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B.中国已经被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浪潮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复兴的前提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C [材料强调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看到中国积贫积弱,因此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想把近代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未涉及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A、D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已经认识到中国已经被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浪潮,B错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没有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没有认识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复兴的前提,C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5.(2025·淮阴中学高三期中)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政治领导力量。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B.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C.使抗美援朝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领导者D.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C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道路的内容,A排除。题干强调抗美援朝战争,而不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排除。材料中“敌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政治领导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使抗美援朝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领导者,C正确。题干未涉及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D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6.(2025·淮安十校高三期中)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所说的“站立起来”的含义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B.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解放战争基本完成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 [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是在1945年,时间上不符,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不是毛泽东所说的“站立起来”的含义,B排除。解放战争基本完成不能等同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C排除。这里的“站立起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7.(2025·南通如皋市高三期中)4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化、每一次经验积累,则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在改革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多元思想的指导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C.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D.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B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是多元思想的指导,A错误。4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B正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没有基本实现,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8.(2024·徐州高三期初)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的失败,说明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我国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其中原因有( )A.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B.资产阶级统治未能建立C.我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比较强大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 [帝国主义要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A入选。资产阶级统治未能建立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B不选。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无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无关, C不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D不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9.(2025·连云港高三期初)任何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而接续奋斗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要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以下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的是( )A.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B.以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为革命前途C.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革命性质D.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为所属的革命范畴√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C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A不符合题意。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而“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革命性质”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独有的,C符合题意。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0.(2025·苏州高三期中)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1.(2025·泰州高三期中)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以下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 [“通过和平演变”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①不选。 “一化三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之路,②不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属于“走自己的路”,③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2.(2025·常州高三期中)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边建、边改、边学”,费时四年,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A.最主要的是“一五”期间苏联的援助B.构建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 [“最主要的是‘一五’期间苏联的援助”的说法过于狭隘,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以构建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是取得巨大成就的结果,不是原因,B排除。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错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A.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B.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C.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D.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B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不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4.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①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5.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两本著作( )A.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C.反映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推动中国社会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 [中国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社会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可见这两本著作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符合题意,C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1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中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D [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并没有涉及中国人民“强起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材料中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应是“第二次结合”,②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4课时分层作业(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5·南通高三期中)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杂志社拟刊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历程”为主题的系列板块,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板块,准备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适的出现顺序是(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五四运动爆发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2.(2025·泰州中学高三期中)2024年10月1日,当别的家庭四处旅游时,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②近代中国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都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 ③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5·徐州高三期中)曾几何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彼时之中国,被视作一艘“无一处没有伤痕”的破船;曾几何时,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诸路皆走不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另辟新路C.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D.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已经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2025·苏州期中)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相继提出了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而努力,但是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把近代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B.中国已经被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浪潮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复兴的前提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5.(2025·淮阴中学高三期中)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政治领导力量。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B.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C.使抗美援朝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领导者D.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6.(2025·淮安十校高三期中)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所说的“站立起来”的含义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B.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解放战争基本完成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7.(2025·南通如皋市高三期中)4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化、每一次经验积累,则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在改革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多元思想的指导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C.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D.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8.(2024·徐州高三期初)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的失败,说明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我国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其中原因有( )A.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B.资产阶级统治未能建立C.我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比较强大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9.(2025·连云港高三期初)任何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而接续奋斗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要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以下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的是( )A.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B.以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为革命前途C.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革命性质D.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为所属的革命范畴10.(2025·苏州高三期中)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2025·泰州高三期中)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以下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2025·常州高三期中)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边建、边改、边学”,费时四年,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A.最主要的是“一五”期间苏联的援助B.构建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A.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B.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C.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D.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14.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①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为我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15.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两本著作( )A.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C.反映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推动中国社会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中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课标要求]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4.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一化三改”。 ( )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年)基本 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 历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 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内因) ③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外因)特别提醒:两组“决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领导力量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胜利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论结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1)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2)思想武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3)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6)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决定 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两个 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国家性 质看(结 束过去)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革命任 务看(成 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世界角度看(影响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特别提醒: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 同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深度 和广度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没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没完成革命任务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相 同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4.毛泽东思想形成 与 发展 ①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典题1 (2025·徐州高三期中)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有其特点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典题2 (2025·淮安高三期中)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凝结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一个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A.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D.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变式训练] 如果把A改为“彻底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能否入选?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典题3 (2025·南京体联高三期中,1)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D.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正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错误。]方法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对我国不同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重要意义的区别与理解。对此,要根据时间线索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梳理,并明确其中的“确立”“建立”“开启”“改变”“创造”“进入”等关键词的运用。典题4 (2025·扬州高三期中,1)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历史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C.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变式训练] 如果将A改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能否入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 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主要 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总路 线、 总任 务历史 必然 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胜利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历史 意义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向引领 (党的八大) ①明确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明确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伟大成就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得到显著发展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一个 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 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 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个 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提醒:1.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站起来。(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2)过渡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3)党的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考向一 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典题1 (2025·泰州高三期中,1)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们还听到了一个新名词——“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到1957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关于这段时间的历史,下列评价正确的有( )A.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C.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变式训练] 如果将B改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能否入选?考向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典题2 (2025·宿迁高三期中,1)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 )A.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精神基础B.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C.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D.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学案.docx 2025秋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学案(学生用).docx 2025秋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课件.ppt 2025秋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学生用).docx 课时分层作业(2)答案.docx